这是一本获得法国科欧诺儿童文学奖的图画书。故事讲述罗莎莉奶奶因为丈夫的离世,成了独居老人。她总是独自一人呆在公寓里,百无聊赖之际,她的儿子送给了她一只小狗琦琦。罗莎莉奶奶从此以后,愿意走出公寓,时常到马路上散散步;在家里,与小狗琦琦相依为伴,过着愉快开心的生活。可是,随着琦琦的长大,罗莎莉奶奶遭遇到了种种烦恼和问题,最终因为邻居的集体请愿,罗莎莉奶奶和小狗琦琦不得不分开,最终她们是否能再相见呢?罗莎莉奶奶能走出阴霾,再一次露出笑容吗?
适读人群 :儿童
☆荣获法国科欧诺儿童文学奖,法国媒体推荐,读者齐声赞誉
☆一本治愈孤独、抚慰心灵、充满希望、寄寓美好的图画书
☆既是一次阅读的旅程,也是一次关于老人和宠物的现代社会问题的观察和反思。
☆帮助孩子用心去了解人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感,并且获得“养宠物没那么简单”的现实经验,爱会遇到艰难挫折,需要勇敢坚强的守护。
暮年的抚慰
张贵勇,文学博士、专栏作家、阅读推广人、《中国教育报》副编审、亲子教育畅销书作家、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聘讲师、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评选专家。著有《给孩子的童年书》《真正的陪伴》《学生眼中的好教育》《阅读的旅程》《读书成就名师》。曾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一等奖、中国产经好新闻奖二等奖等。多篇文章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转载。连续多年担任新阅读研究所中国童书榜副秘书长、首都图书馆“阅读之城”评委、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童书”评委等。
我的父亲晚年得了糖尿病,由于血糖控制得不好,并发症导致双目逐渐失明。过后的日子,他变得沉郁寡欢,母亲因忙于农活而无暇长期陪伴,于是在老家的父亲经常给我打电话,叮嘱我多注意身体,但每次仅说完寥寥数语就挂断了。
我现在知道,父亲那时之所以每天给我打电话,却又所言不多,是一个人难耐黑暗的世界和无人倾诉的孤苦。而他最终的离去,就像有人所指出的,更多的老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寂寞,尤其是另一半离去之后。从这种角度看,绘本《当奶奶遇见奇奇狗》是给予孤身老年人的心灵慰藉之书,它也许不是写给孩子的,但孩子需要读一读,用心去了解人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感,去看看在无法排遣的孤独中人与动物如何成为彼此的精神依靠。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和孩子一起去理解人到暮年那种无处不在的寂寞,有意识地去抚慰老人的内心。
任何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等到进入人生的尾声,就像书中的奶奶一样,渐渐变成了独自一人,渐渐生活变得无趣,等待着明天的来临,迫切需要一个精神伙伴、一个可以交流倾诉的对象。尽管奇奇狗极其顽皮,常常惹出不少麻烦,但从小到大、从胆怯到活泼、从家里到社区,他的存在,让奶奶的晚年时光有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多了无比鲜亮的色彩。
这种美好与鲜亮,体现在作者罗南??巴德幽默的故事中、温柔的细节里、明亮的色调下——生日里的85根蜡烛,电梯里的局促不安,奇奇狗与奶奶比身高,老人们骑狗纵横驰骋,夕阳下被拉长的影子,这些生活的图景无不让人会心一笑;奶奶栩栩如生的表情、奇奇狗惹人怜爱的动作、飘飘然下落的树叶,以及环衬由疏离到亲密的身影,都传递出久违的感动;色彩也被运用得恰到好处,淡色映衬着奶奶和奇奇狗活泼的天性、欢愉的心情;每当发生意外或遭受分离之苦时,背景又往往转成深色,内疚、害怕、压抑、凄苦等情绪倾泻而出,引人共情。
翻阅《当奶奶遇见奇奇狗》,很像
☆作者介绍:[法]罗南·巴德,1972年出生于法国布列塔尼大区的莫尔比昂省。从斯特拉斯堡高等美术学院毕业后,巴德曾在巴黎的艺术学校里教授插图课程,后回到布列塔尼定居,专心投入到儿童图书创作中,现已出版三十多种绘本和一个漫画系列。巴德用自由灵动的线条和活泼明快的色彩描绘出丰富的人物表情和会呼吸的场景,图画中不失幽默与柔情,总能触动童年的回忆。
获奖经历:2013年、2015年两次获得法国童书奖“女巫奖”,2013年获得加拿大“魁北克书商奖”,2014年获得法国科欧诺儿童文学奖,2020年入围法国童书奖“不朽奖”。 ☆译者介绍:黄荭,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巴黎第三大学-新索邦文学博士,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学者,国际杜拉斯学会会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法国文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中法语言文化比较研究会常务理事。著有《经过》《闲来翻书》《转身,相遇》《杜拉斯的小音乐》《一种文学生活》;主编《圣艾克絮佩里作品》全集;主要译作有:《外面的世界II》《玫瑰的回忆》《小王子》《人类的大地》《花事》《然而》《解读杜拉斯》《爱如何降临》《对面的疯子》《秋之蝇》《战斗的海狸》《萨冈之恋》《星期天》《冷水中的一点阳光》《岁月的力量》《爱、谎言与写作:杜拉斯影像记》《薛定谔之猫》《雨鼓》《苏菲的烦恼》《多拉·布吕代》《猫的私人词典》《夜航》《猫语者》《童年》《新童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