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从根本上控制发病,而预防接种则是最佳手段。本书主要内容是预防接种的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基础,相关的流行病学和统计学基础,疫苗总论,每一种疫苗作用机制、适用人群和接种注意事项,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相关的法学内容等。
人类发展史是一部与疾病斗争的历史,在降低人类死亡和促进人口增长上,除安全饮用水外,疫苗的作用最为重要。进入20世纪后,通过疫苗接种,目前全球范围已彻底消灭天花,并有效控制脊髓灰质炎(已消灭II型和III型病毒)、白喉、乙型病毒性肝炎、破伤风、百日咳、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和狂犬病等疾病。受益于疫苗保护,全球每年可减少约250万名儿童死亡。目前全球有70多种疫苗用于人类预防疾病。随着疫苗领域迅速发展,近年出现了疫苗学的概念,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疫苗的作用,就是通过预防接种,在人体与疾病之间建立一道“屏障”,阻断传染病传播,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因此疫苗又被称为“人群大处方”。中国政府一向重视人民群众的预防接种,免疫规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卫生健康事业成效最为显著、影响最为广泛的工作之一。目前中国免疫规划疫苗15种、可预防15种疾病,其中儿童免疫规划疫苗12种、可预防12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19年6月表决通过疫苗管理法,标志着中国的疫苗发展即将进入一个全新阶段。
“健康中国2030”对预防接种提出深入要求。临床医护人员应了解疫苗学基础知识,向高危人群进行个性化推荐接种;公共卫生从业者应掌握疫苗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做好预防接种和管理工作。目前中国疫苗学的教育仅在预防接种实践者中分散开展,高等教育中缺乏相应的教学,尚无统一的疫苗学教材。因此我们组织23家高校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近40位编者,历时2年多,几易其稿,终得此书,以期为中国疫苗学科的发展和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书坚持教材编写原则,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医学培养模式和教材建设经验,注意介绍本领域新的知识。本版教材总论和个论相结合,分为十章,其中第1~6章为总论,包括绪论、疫苗免疫机制、疫苗研制和生产、疫苗免疫效果评价、预防接种和疫苗相关法律制度;第7~9章介绍各类疫苗,包括细菌类疫苗、病毒类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品,第10章对正在研发中的疫苗进行了介绍。
本书可用于预防、基础、临床、口腔、护理医学等专业的教学,也可用于预防接种实践工作人员培训。读者可关注微信公众号“疫苗教育和研究”,就本书的内容进行交流,建议将作为本书再版时的参考。
感谢各位耕耘在疫苗一线研发、生产和管理等领域编者的支持和信任,他们认真负责的精神和扎实的疫苗学知识保证了本版教材保质足量完成。感谢崔富强、赵根明、余宏杰、舒跃龙、王宾、孔丽娅教授,感谢王北京、安志杰、许锐恒、王鸣、徐爱强、陈直平、孙晓冬、黄爱军等学者,他们在本书的筹备和写作过程中给予了支持。感谢浙江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4级、2015级选修疫苗学课程的同学们,以及魏征、孙秀、杨瑛莹和詹思怡四位在读研究生,他们从使用者的角度提出很多改进建议。我国传染病防控专家杨维中教授认真审阅了教材的部分章节,呼吸病学专家、教育家钟南山院士欣然为本教材题序。两位学者均为国家新冠肺炎防治指导专家,在中国疫情防控的攻坚阶段仍抽出宝贵时间为本书把关、增色,在此一并感谢。
由于主编水平有限,教材中可能会出现不尽人意之处,诚恳地希望各位专家、各院校使用本教材的老师和同学提出宝贵意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疫苗概念
二、预防接种概念
三、疫苗学的概念
第二节 疫苗发展历史
一、疫苗的出现
二、19世纪疫苗发展
三、20世纪上半期疫苗发展
四、20世纪下半期疫苗发展
五、21世纪疫苗发展
六、中国的疫苗发展
第三节 疫苗与疾病控制
一、全球疫苗针对传染病控制
二、中国疫苗针对传染病控制
三、疫苗的经济学价值
四、预防接种面临的挑战
第二章 疫苗免疫机制
第一节 疫苗效应的免疫学因素
一、免疫系统、免疫原和抗原
二、介导疫苗保护作用的主要免疫学因素
第二节 疫苗诱导免疫应答过程
一、模式识别受体与固有免疫细胞活化
二、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免疫应答
三、疫苗诱导产生的T细胞应答
第三节 疫苗免疫应答特征及影响因素
一、疫苗诱导免疫应答的特异性与广谱性
二、年龄和性别对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
第三章 疫苗研制和生产
第一节 疫苗研制
第二节 疫苗生产
一、疫苗生产
二、添加剂和生产工艺残留物
三、质量控制与检定
第三节 疫苗监管
一、疫苗上市前审批
二、GMP认证
三、批签发
四、监督检查
五、疫苗监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
第四章 疫苗免疫效果评价
第五章 预防接种
第六章 疫苗相关法律制度
第七章 细菌类疫苗
第八章 病毒类疫苗
第九章 被动免疫
第十章 研发中的疫苗和新型免疫策略
推荐阅读
疫苗和免疫网站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