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138 元
丛书名:“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航天器和导弹制导、导航与控制
- 作者:任章 著
- 出版时间:2021/1/1
- ISBN:9787118120585
- 出 版 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V448.133
- 页码:328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随着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未来战场环境日趋复杂,攻防双方对抗更加激烈。未来战争要求精确制导武器除了进一步增大射程,提高毁伤能力之外,还要求精确制导武器具有更高的命中精度、更高的作战效能和更强的智能制导能力。特别是对于防御性精确制导武器,随着被拦截目标的性能提高和作战模式改变,传统意义的防空反导任务越来越艰巨。大气层内高速大机动目标的法向过载机动能力已由原来的4-6g拓展到9-11g,特别是未来的有人/无人混合编队中的无人作战飞机,可达15-20g;弹道导弹弹头以超高的速度在大气层外飞行时,机动能力的提高已成为其突防的主要手段;随着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的日渐成熟,长时间在临近空间飞行的高超声速武器成为一类飞行速度超高速、机动范围超大的新型目标,这些新型目标称为超高速、超机动目标。对超高速、超机动目标的有效拦截急需新的精确制导技术,其中先进自寻的导引技术,特别是智能自寻的导引技术是有效拦截超高速、超机动目标的关键技术。
随着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未来战场环境日趋复杂,攻防双方对抗更加激烈。未来战争要求精确制导武器除了进一步增大射程,提高毁伤能力之外,还要求精确制导武器具有更高的命中精度、更高的作战效能和更强的智能制导能力。特别是对于防御性精确制导武器,随着被拦截目标的性能提高和作战模式改变,传统意义的防空反导任务越来越艰巨。大气层内高速大机动目标的法向过载机动能力已由原来的4-6g拓展到9-11g,特别是未来的有人/无人混合编队中的无人作战飞机,可达15-20g;弹道导弹弹头以超高的速度在大气层外飞行时,机动能力的提高已成为其突防的主要手段;随着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的日渐成熟,长时间在临近空间飞行的高超声速武器成为一类飞行速度超高速、机动范围超大的新型目标,这些新型目标称为超高速、超机动目标。对超高速、超机动目标的有效拦截急需新的精确制导技术,其中先进自寻的导引技术,特别是智能自寻的导引技术是有效拦截超高速、超机动目标的关键技术。
导弹对高速大机动目标的有效拦截依赖于两个基本因素:一是导弹应具有足够大的可用过载,并且导引系统能够合理、有效地利用导弹的可用过载;二是导弹执行导引指令的时间要足够短。也就是说导弹的动态响应要足够快。对付一般的高速大机动目标,应用最为广泛的自寻的导引方法是比例导引法。对于采用比例导引律的导弹,当导弹攻击机动目标时的需用过载估算公式为nm≥3nt(nm为导弹需用过载,nt为目标机动过载)。采用直接侧向力/气动力复合控制、推力矢量控制、大攻角飞行等技术可大大增加导弹的可用过载(法向过载能力可达60g)。但在拦截超高速、超机动目标时,需用过载将大大高于目标法向过载的3倍。如果导弹的可用过载足够大,那么只有采用合适的比例导引律才能使导弹输出足够大的需用过载。目前广泛采用的比例导引方法,以及在比例导引方法的基础上,经改进、修正的多种改进型比例导引方法,虽然在工程中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应用,但是都难以使导弹输出足够大的需用过载。加之超高速、超机动目标的机动往往具有“智能”成分,对拦截导弹来讲就是“恶意机动”,比例导引方法或改进型比例导引方法更难以对抗超高速、超机动目标的恶意机动。因此,智能自寻的导引技术将是精确制导武器高效拦截超高速、超机动目标的技术瓶颈,成为精确制导技术研究的新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