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十章,内容包括:颈部先天性疾病、颈部肿块、化学感受器肿瘤、头颈部恶性淋巴瘤、颅底和后颅凹肿瘤、喉癌、小儿面神经疾病、小儿喉气管狭窄、等离子射频手术在咽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等。
头颈外科是耳鼻咽喉科学的一门延伸学科,是为适应头颈部与耳鼻咽喉科相关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治与科研的需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目前日益强调综合治疗的概念,以使得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大为改善。为此,我们组织头颈外科专家编写了《头颈外科常见疾病的诊疗》一书。
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颈部先天性疾病、颈部肿瘤、化学感受器肿瘤、头颈部恶性肿瘤、颅底和后颅窝肿瘤、喉癌、小儿面神经疾病、小儿喉气管狭窄,喉麻痹、环杓关节固定及误吸、等离子射频手术在咽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本书内容丰富,简明实用,所述诊断、治疗方法具体,且便于掌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及指导性。
本书是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者有益的参考书,可供各级医生、医学院校学生使用。
第一章 颈部先天性疾病
第一节 第二、三鳃源性囊肿及瘘管
第二节 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
第二章 颈部肿块
第一节 颈部肿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二节 颈部肿块的治疗原则
第三章 化学感受器肿瘤
第一节 颈动脉肿瘤
第二节 头颈部副神经节瘤
第四章 头颈部恶性淋巴瘤
第一节 恶性淋巴瘤流行病学
第二节 恶性淋巴瘤的分期
第三节 恶性淋巴瘤的诊断
第四节 头颈部淋巴瘤
第五章 颅底和后颅凹肿瘤
第六章 喉癌
第七章 小儿面神经疾病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先天性面瘫
第三节 感染性或炎症性疾病面瘫
第四节 肿瘤性面瘫
第五节 外伤性面瘫
第八章 小儿喉气管狭窄
第九章 喉麻痹、环杓关节固定及误吸
第一节 双侧声带麻痹手术
第二节 单侧声带麻痹手术
第三节 喉麻痹慢性误吸手术
第十章 等离子射频手术在咽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第一节 儿童等离子射频扁桃体部分切除术
第二节 等离子射频扁桃体切除术
第三节 等离子射频辅助下的舌-腭咽成形术
第四节 舌等离子射频打孔消融术
第五节 等离子射频舌扁桃体肥大消融术
第六节 等离子射频辅助茎突过长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头颈外科常见疾病的诊疗》:
二、颈动脉体瘤
(一)概述
自1950年Mulligan提出化学感受器瘤这一名称后,临床病理报告逐年增加,早在1743年VonHaller就已描述过颈动脉体组织,但直到1880年Giegner首次切除颈动脉瘤,经过百余年的演变,人们对化学感受器瘤(简称为化感瘤)的认识是从早期的形态变化到生物学特征研究,经历了一个深化过程。在国内1959年黄志强首次报告颈动脉体瘤后,这方面的报告也逐年增加,颈动脉体瘤也称为“动脉体副神经节瘤”,此病是公认的□典型的化感瘤,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化感瘤。
颈动脉体瘤生长缓慢,可长达数年,极少发生恶变。恶性颈动脉体瘤国内外文献报道极少,文献报告占颈动脉体瘤的比例为□%-30%,多为10%。国外文献1961-□004年报道100余例转移性恶性颈动脉体瘤患者,国内1994-□004年报道□5例恶性颈动脉体瘤患者。
(二)定义
颈动脉体瘤是一种化学感受器肿瘤,临床较为少见,发生在颈总动脉分叉处,以渐进性无症状颈部包块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压迫交感神经和第9-1□对颅神经1食管,气管而引起Homer综合征、声嘶、呛咳、伸舌偏移、舌肌萎缩、吞咽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因其部位特殊,血管丰富,损伤或被迫结扎颈内动脉从而易引起偏瘫、失语等严重并发症,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死亡率高。
(三)发病机制
对此病的病因不清,但Arias-Stella等发现,高原动物颈动脉体主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增生,颈动脉体重量和体积明显增加,发展到颈动脉体瘤的程度高。Saldnan等报道,居住在高原的秘鲁人颈动脉体瘤发病率是居住海平面的秘鲁人的10倍,而且观察到增加的颈动脉体的体积、重量和减少的主细胞内分泌颗粒与高原慢性缺氧刺激有关。Lack也发现,发绀性先心病大多有颈动脉体增大,故Reberson等认为颈动脉体增生是慢性缺氧长期作用于靶组织所引起,颈动脉体在增生基础上发展为颈动脉体瘤,提示了颈动脉体瘤发生与环境因素有关。Perchett报道7例颈动脉体瘤同时发生嗜铬细胞瘤,说明颈动脉体瘤常伴随其他肿瘤的发生而发生。
(四)临床表现
颈动脉体瘤生长缓慢,初发现时多为颈侧有无疼痛性的包块,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肿瘤可循动脉壁发展,逐渐包绕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内、外动脉与动脉外膜紧密黏连,并向颅底咽侧、领下生长,压迫颈内静脉、迷走神经、舌下神经、舌咽神经和交感神经,出现颅神经受压或呼吸吞咽不适、昏迷、声音嘶哑等症状,颈动脉体瘤呈圆形或卵圆形,质硬韧,可向左右活动,不能上下活动,血管丰富者可有传导性搏动和震颤,压迫颈总动脉后肿块可略缩小。本病多数为良性,少数为恶性可能。因手术困难,术后并发症多。
功能性颈动脉体瘤,症状除颈部肿物外,尚有持续性高血压,压迫肿物时血压骤升,头痛、多汗、心悸,血浆及□4小时尿中儿茶酚胺含量明显升高。
Shamblin将颈动脉体瘤分成3型:I型是局限性肿瘤,易于切除;Ⅱ型肿瘤附着并部分包绕血管,手术切除困难;Ⅲ型肿瘤完全包绕血管,需行血管移植术才能切除肿瘤。
(五)特殊检查
(1)颈动脉造影DSA是诊断本病必不可少的重要检查,可了解颈动脉通畅程度和脑侧支循环是否良好等情况,有助于制定手术方案,凡造影显示病变规则地局限在颈动脉分叉内而颈动脉外形正常者提示肿瘤可切除,无须进行颈动脉重建术,如果瘤体已越出移位的颈内、外动脉边界,则表示瘤体已将颈动脉包绕,术前应做颈动脉重建准备。造影显示颈内、外动脉管腔“不规则”者提示肿瘤有恶性可能,应做根治性切除的准备。
(□)多项无创伤性检查的临床应用。诸如放射性核素、血管扫描、B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诊断、CT以及MRI等手段均已广泛应用于颈动脉体瘤的临床诊断,颈动脉体瘤,B超特征是颈动脉及分叉部明显增宽,常被肿块包绕,血供极为丰富,B超还可揭示颈动脉分叉处有无动脉粥样斑形狭窄。
(六)诊断及鉴别诊断
颈动脉体瘤是头部较常见的一类肿瘤,位于颈动脉三角区前上方颈总动脉分叉处,胸锁乳突肌深面,颈动脉体瘤术前诊断较困难,易误诊为颈动脉瘤、颈部结核、恶性淋巴瘤或转移性肿瘤等,文献报道误诊率高达41%-51%。
彩色多普勒B超对颈动脉体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颈动脉体瘤的CT影像主要为颈动脉分叉处圆形及类圆形软组织影,肿块位于颈内、外动脉之间,将颈内、外动脉撑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