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地球概论》特点:
1.编写体系合理。内容编排由近及远再从远到近,该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讲述行星地球整体性的基础知识。先了解地球自身状况,然后学习宇宙天体和地球的宇宙环境,突出讲述地球本身在宇宙环境中的运动状况及其引发的地理意义和日地月关系。因此,该书共安排六章,第一章:地球的物理特性、形成演化与地理坐标;第二章:天体与天球坐标;第三章:地球的宇宙环境;第四章:地球运动及地理意义;第五章:时间和历法;第六章:日月食和天文潮汐。此外,书后编排了课程实验实训和附录。
2.内容和形式新颖。一是突出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保留教材中之精华,删繁就简,避免重复;二是内容编写形式上,针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结合教学经验,编写相应的例题,同时设计了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计算题、综合题等不同题型的练习题;三是改变多数教材偏重于描述的现象,基本上每章节都增加图表,既注重图文结合,以图释文,又能适时将文字信息条理化、表格化形式归纳总结说明问题。
3.教材应用性强。为了有效解决课程内容抽象枯燥,学生学习兴趣缺乏的情况。在注重知识体系构建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图表、案例、练习题和实验实训项目的方式来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全方位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过程性学习。在加强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达到强化学生求知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深层次研究的目的。
“地球概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先行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目的是着重对地球整体知识的阐述,为后续地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奠定基础,培养本科生地理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该课程内容由地球天文学和地球物理学两大部分组成,讲述关于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地球的整体性知识,阐述行星地球的一般规律,揭示这些规律同地球环境形成的本质联系,是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同时,课程中大部分内容是中学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地球天文学包括地理坐标(地理定位),天体和天球坐标(天体定位及视运动研究),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四季五带、历法和时间),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关系(日月食与天文潮汐)。其中地球的宇宙环境,从远到近,由大及小,被概括为恒星和星系、太阳和太阳系、月球和地月系。地球物理学包括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内部物理性质等。
该课程能帮助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了解地球的整体知识及其宇宙环境;理解天体运动规律及其运动的相互关系;掌握地球运动及其所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运动对地理环境产生的重要影响,时间的规定和历法的编制及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了解地球的结构和物理性质等。该课程对于培养本科生空间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与科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该课程覆盖面广、知识点多、概念定义多,还有不少计算公式等,并涉及一些天体物理和数学的应用;许多内容具有“立体、抽象、运动”等特点,需要通过空间结构的想象与理解,使理论问题形象化、抽象问题具体化。随着高校地理科学专业的改革,课程课时被大幅度压缩,师生的教与学难度加大。鉴于此,本书编写团队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使本书力求做到既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同时突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本书作为贵州省教育厅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项目(KY2017336)与凯里学院“地理学”校级重点学科(编号KZD2014008)的重要成果,既是地理科学基础理论与方法的学术文献,也是服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实用型教材。本书以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金祖孟、陈自悟主编的《地球概论》教材为基础,参考余明、徐庆华等教授编写的不同版本的《地球概论》教材内容和方明亮教授编写的《地球概论习题集》内容。本书能够做到在保留教材内容知识精华的基础上,增加图表,编写例题和练习题,练习题增加不同类型的题型。因此,本书与同类书相比较,具有如下特点:
1.编写体系合理。内容编排由近及远再从远到近,本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讲述行星地球整体性的基础知识。先了解地球自身状况,然后学习宇宙天体和地球的宇宙环境,突出讲述地球本身在宇宙环境中的运动状况及其引发的地理意义和日地月关系。因此,本书共安排六章,第一章:地球的物理特性、形成演化与地理坐标;第二章:天体与天球坐标;第三章:地球的宇宙环境;第四章:地球运动及地理意义;第五章:时间和历法;第六章:日月食和天文潮汐。此外,书后编排了课程实验实训和附录。
2.内容和形式新颖。一是突出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保留教材中之精华,删繁就简,避免重复;二是内容编写形式上,针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结合教学经验,编写相应的例题,同时设计了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计算题、综合题等不同题型的练习题;三是改变多数教材偏重于描述的现象,基本上每章节都增加图表,既注重图文结合,以图释文,又能适时将文字信息条理化、表格化形式归纳总结说明问题。
3.教材应用性强。为了有效解决课程内容抽象枯燥,学生学习兴趣缺乏的情况。在注重知识体系构建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图表、案例、练习题和实验实训项目的方式来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全方位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过程性学习。在加强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达到强化学生求知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深层次研究的目的。
本书编写分工如下:吴显春编写第一章、第二章、第四章、第五章以及每章练习题、课程实验实训和附录,蒋焕洲、肖冬冬编写第三章,尚海龙编写第六章。吴显春对全书内容进行审定和统稿,组织编著者充分讨论和进一步完善,最后定稿。
在本书的研究和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教研室同行们的极大支持和鼓励,在此,特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尽管我们做了不少努力,但由于学识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真诚地欢迎大家批评和指正。
基础理论
第一章 地球的物理特性、形成演化与地理坐标
第一节 地球的物理特性
第二节 太阳系和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第三节 地理坐标
练习题
第二章 天体与天球坐标
第一节 天体及天体系统
第二节 天体观测及其信息处理
第三节 天球
第四节 天球坐标
练习题
第三章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一节 恒星和星系
第二节 太阳和太阳系
第三节 月球和地月系
练习题
第四章 地球运动及地理意义
第一节 地球自转及其地球意义
第二节 地球公转及地理意义
第三节 变化的地球运动
练习题
第五章 时间和历法
第一节 时间
第二节 历法
练习题
第六章 日月食和天文潮汐
第一节 日月食
第二节 海洋天文潮汐
练习题
课程实验实训
实验一 地球仪的使用
实验二 天球仪的使用
实验三 星象仪的使用
实验四 经纬网图的应用设计
实验五 地方时和标准时换算
实验六 阳历和农历的推算
实验七 星空观测
实验八 日月食形成图设计
实验九 日食观测
实验十 月食观测
参考书目
附录
附录1 希腊字母表
附录2 恒星识别
附录3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各季节最亮星
附录4 八大行星的主要物理参数
附录5 八大行星自转数据
附录6 世界大洋的面积和深度
附录7 世界大洲的面积和高度
附录8 各纬度上的最长昼和最短昼
附录9 农历(夏历)(1898-2060年)闰月表
附录10 2005-2035年我国可见日食的时间、类型及主要可见地区
附录11 2005-2035年我国可见的月食时间、类型及交食
附录12 常用数据
附录13 中国直辖市及省会城市的经纬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