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根和协整前沿理论的扩展与应用》在解读这一领域前沿文献的基础上,致力于对单位根和协整理论进行相应地扩展。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非对称和时变方差的AESTAR单位根检验;在时变方差和检验变量单位根性质未知的条件下,提出两个新的确定性趋势检验方法;在确定性趋势和方差同时存在结构变化时,提出新的协整检验方法。这些新的检验方法的提出,是对现有单位根和协整检验前沿理论的进一步扩展,同时也有很广泛的实证应用价值,从而体现出该书的理论创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双一流’建设文库”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组织出版的系列学术丛书,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特色项目和重要学术成果的展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源起于1948年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在挺进中原、解放全中国的革命烽烟中创建的中原大学。1953年,以中原大学财经学院、政法学院为基础,荟萃中南地区多所高等院校的财经、政法系科与学术精英,成立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之后学校历经湖北大学、湖北财经专科学校、湖北财经学院、复建中南政法学院、中南财经大学的发展时期。2000年5月26日,同根同源的中南财经大学与中南政法学院合并组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成为一所财经、政法“强强联合”的人文社科类高校。2005年,学校入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1年,学校入选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学校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70年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奋勇投身于中华民族从自强独立走向民主富强的复兴征程,参与缔造了新中国高等财经、政法教育从创立到繁荣的学科历史。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作为一所传承红色基因的人文社科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将范文澜和潘梓年等前贤们坚守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学风和严谨务实的学术品格内化为学术文化基因。学校继承优良学术传统,深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改革完善人才引育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为人才辈出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党和国家对学校70年办学历史、办学成就和办学特色的充分认可。“中南大”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坚持内涵发展,“双一流”建设取得显著进步:学科体系不断健全,人才体系初步成型,师资队伍不断壮大,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国际交流合作优化升级,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为在2048年建校百年时,实现主干学科跻身世界一流学科行列的发展愿景打下了坚实根基。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法学和经济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支撑学科,是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着力点、着重点。法学与经济学交叉融合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也为塑造中国学术自主性提供了重大机遇。学校坚持财经政法融通的办学定位和学科学术发展战略,“双一流”建设以来,以“法与经济学科群”为引领,以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和经济学学科、学术、话语体系为己任,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掘中国传统经济思想、法律文化智慧,提炼中国经济发展与法治实践经验,推动马克思主义法学和经济学中国化、现代化、国际化,产出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双一流’建设文库”即为其中部分学术成果的展现。
文库首批遴选、出版二百余册专著,以区域发展、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创新治理、中国经济发展、贸易冲突、全球治理、数字经济、文化传承、生态文明等十个主题系列呈现,通过问题导向、概念共享,探寻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内在复杂性与合理性,阐释新时代中国经济、法治成就与自信,展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所呈现的新生态体系,为解决全球经济、法治问题提供创新性思路和方案,进一步促进财经政法融合发展、范式更新。本文库的著者有德高望重的学科开拓者、奠基人,有风华正茂的学术带头人和领军人物,亦有崭露头角的青年一代,老中青学者秉持家国情怀,述学立论、建言献策,彰显“中南大”经世济民的学术底蕴和薪火相传的人才体系。放眼未来、走向世界,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砥砺前行,凝心聚力推进“双一流”加快建设、特色建设、高质量建设,开创“中南学派”,以中国理论、中国实践引领法学和经济学研究的国际前沿,为世界经济发展、法治建设做出卓越贡献。为此,我们将积极回应社会发展出现的新问题、新趋势,不断推出新的主题系列,以增强文库的开放性和丰富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双一流’建设文库”的出版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推进得到相关学院和出版单位的鼎力支持,学者们精益求精、数易其稿,付出极大辛劳。在此,我们向所有作者以及参与编纂工作的同志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因时间所囿,不妥之处还恳请广大读者和同行包涵、指正!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教师,,曾获管理学(会计学)学士学位、管理学(会计学)硕士学位、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非对称与时变方差的AESTAR单位根检验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时变方差条件下的AESTAR单位根检验
第三节 时变方差和序列相关条件下的AESTAR单位根检验
第四节 不同AESTAR单位根检验有限样本性质及其比较
第五节 基于实际汇率的购买力平价的再检验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时变方差的单位根过程的确定性趋势检验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时变方差下的HLT检验及其修正
第三节 时变方差下的PY检验及其修正
第四节 确定性趋势检验的有限样本性质及其比较
第五节 我国CPI数据的确定性趋势检验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协整VECM模型的冲击效应的识别与冲击效应的分解
——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基于协整VECM模型的冲击效应及其冲击效应的识别
第三节 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确定性趋势和方差具有结构变化的协整检验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确定性趋势和方差同时存在结构变化时的协整检验
第三节 不同协整检验的有限样本性质及其比较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