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化学(第2版)/高等学校水利学科专业规范核心课程教材》为水利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
《水环境化学(第2版)/高等学校水利学科专业规范核心课程教材》分为7章,涵盖了天然水的组成与性质、天然水的污染及其主要污染物、天然水中的化学平衡、水环境中的界面过程、水环境中的微生物化学过程、水环境中的光化学过程以及水环境化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等基本内容,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水环境化学的主要理论知识,并突出了其与地学、生物学相结合的多学科交叉特色。
《水环境化学(第2版)/高等学校水利学科专业规范核心课程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水环境领域相关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从事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的专业人员参考。
水是地球环境中的基本要素和宝贵资源,它通过自然过程在海、陆、空之间不断地循环往复,并更新着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从恢复逐步走向高效发展,人工合成化学品的种类和数量也在迅猛增长,合成工艺产生的大量有毒有害物质随工业废水的排放进入水环境,产生了一系列水环境问题,如水质恶化、水体生境缺损、水体富营养化等,甚至引起了多起严重的突发性事故。当前世界上,继人口问题、粮食问题和能源问题之后,水资源、水灾害、水环境的问题已日益严重,并成为制约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问题。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全国多年平均水资源量约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6%,却维持着全球□0%以上人口的生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危机也越来越严重。全国每年污水排放量达数十亿吨,其中很大一部分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导致江河湖库水质严重恶化,水环境问题变得极为突出。由此,我国明确将环境保护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通过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积极推进和深入实施了水污染防治,尤其是城市污水的处理与资源化,这给水环境化学学科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总的来看,我国保护与发展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交织,污染排放和水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水环境污染事件依然处于多发的高风险态势。□1世纪的水环境化学学科依旧任重而道远,无论是从控制水环境污染和抑制生态恶化方面,还是从改善水环境质量、保护人体健康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水环境化学都将发挥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并在与环境科学其他分支学科的相互渗透中得到发展。
吴吉春,南京大学教授,1991年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硕士毕业后留校工作,1993年任讲师,1994年获博士学位,1995年3月任副教授,1998年3月任教授,1999年11月被聘为博士生导师。□011年1□月被聘为高层次学科带头人(特聘教授),□000年至□00□年在美合作研究,其后又多次赴美国、香港、挪威的大学做1-4月的短期访问研究。现为南京大学水科学系主任,南京大学水资源与水环境研究所所长,水处理与水环境修复教育部研究中心副主任,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国家精品课程《地下水动力学》主持人,□00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017年度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014年度天山学者讲座教授,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领军人才、“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
总前言
总前言(2008版)
第2版前言
数字资源清单
□□章 天然水的组成与性质
1.1 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
1.2 水循环和水环境
1.3 水的分子结构与性质
1.4 天然水的组成与分类
1.5 天然水的演化及其特征
习题
参考文献
第□章 天然水的污染及其主要污染物
□.1 天然水的污染
□.□ 天然水中的主要污染物
□.3 天然水的水质标准
习题
参考文献
第3章 天然水中的化学平衡
3.1 天然水中的气体溶解平衡
3.□ 天然水中的酸碱平衡
3.3 水环境中的溶解和沉淀作用
3.4 水环境中的配合作用
3.5 天然水中的氧化还原平衡
习题
参考文献
第4章 水环境中的界面过程
4.1 天然水中的固相物质
4.□ 固液界面的吸附过程
4.3 水一固体系中的分配作用
4.4 挥发作用
习题
参考文献
第5章 水环境中的微生物化学过程
5.1 天然水体中的微生物生境
5.□ 天然水环境的微生态特征
5.3 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生物降解过程
5.4 天然水体中的生物自净过程
5.5 水体中金属的微生物转化
习题
参考文献
第6章 水环境中的光化学过程
6.1 天然水中的光化学过程
6.□ 天然水中阳离子的光化学反应
6.3 天然水中的过氧化氢及其光化学反应
6.4 天然水体中溶解性腐殖质的光化学反应
6.5 水环境中石油烃的光化学反应
习题
参考文献
第7章 水环境化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7.1 野外调查研究
7.□ 实验模拟
7.3 水质模型
7.4 QSAR模型预测
7.5 水环境遥感
习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