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说明
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曾断言“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意思是说,人是天生离不开政治生活的。他把政治学称作“统领科学”(the master science),聪明地看出了城邦的政治决策支配着城邦其他大多数事情的事实,也就是说,几乎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有其政治背景。
以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来看,管理学就是一种“政治学”。广义的管理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人无法脱离他人而孤立存在,时刻处于管理与被管理之中。所以,管理学天然地具有政治性,“思政”是管理学教育的应有之义。
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明确指出,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课程,“要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 。
这是管理学 “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也是管理学应有的教学目的。管理学教育教学如果脱离人的政治性,脱离管理所处的政治、社会及历史背景,那么学生所学的东西将犹如屠龙之技,无用武之地。
因此,本版修订侧重“课程思政”,设计了“思政探索”模块,即从各章中找出一个知识点,从“思政”的角度切入,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认识水平与思想成熟度。其中,融入途径有四种:
1案例导入:从各章的“案例导入”展开教学。
2小组分享:从宏观层面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历史。
3观点讨论:结合知识点,提供一个有启发性的观点或视角,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4个人练习:从微观层面关注个人当下具体的现实生活和具体问题。
特别说明:
第一,“思政探索”的内容仅供教师教学参考,任课教师可以选择其他知识点融入课程思政。
第二,四种融入途径不是课程思政的四个实施步骤,教师可以任意选择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融入途径,或选择其他的实施办法。
高校课程思政要融入课堂教学建设,教材建设是一个重要环节,本次修订结合了编者个人有限的教学实践经验,希望能引发读者进一步思考,也特别希望广大读者能提供宝贵的反馈意见。
编者
2020年8月于北京联合大学
苏艳芳,管理学硕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
1992.7——1996.8就职于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从事管理工作。
1996.9——1999.7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攻读管理学硕士。
1999.10——2000.11就职于清华大学职业经理训练中心,从事教学工作。
2000.11——2002.11就职于北京九略管理顾问公司,从事企业管理咨询工作。
2002.11——今就职于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从事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