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學未刊稿叢編》前言一
徐曉軍
浙學是淵源於古越、興盛於宋元明清而綿延於當代的學術傳統與人文精神傳統,是浙江寶貴的人文優勢。浙江歷史悠久、英才輩出、人文薈萃,爲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獻資源。這些歷史文獻是浙學的主要載體,亟須系統保護和整理、充分挖掘和揭示,『讓書寫在古籍中的文字活起來』,這對於推動和繁榮浙學研究,展示浙江與時俱進的歷史軌迹,傳承富於創造的文化傳統,具有基礎的、積極的重要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特别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以《中華再造善本》《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續修四庫全書》爲代表的一批文獻基礎項目的完成,以及浙江省内《重修金華叢書》《衢州文獻集成》等區域叢書出版,大量的中華典籍影印出版,宋、元、明、清刻本大多被影印出版。然而,省内外藏書機構還有相當數量的清至近代的稿抄校本未影印發布,社會利用仍存在很大障礙。據浙江省古籍普查報告統計,浙江近百家單位藏有稿本五千七百多部、抄本一萬七千多部,其中許多是普查中新發現的、未被各種目録著録,更未曾發布。向社會充分揭示這些祖輩留下的寶貴財産,仍然是古籍保護、整理的重要任務。二〇一二年,由浙江省文化廳等十二個廳局組成的浙江省古籍保護聯席會議,發布《浙江省『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實施方案》,提出實施『浙江未刊古籍影印工程』。二〇一七年七月,浙江省委、省政府發布《浙江省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工作方案》,提出『整理浙江館藏未刊本(手稿),選輯浙江歷代文人所撰或館藏稿本中主要内容涉及浙江而未出版刊行的文獻資料,發揮其重要的學術價值和藝術價值』。
二〇一五年,浙江省建立了《珍貴古籍名録》保護制度,入選國家和省級《珍貴古籍名録》古籍一千四百八十部(其中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録》八百七十一部);通過古籍重點保護單位評選,百分之九十一的古籍處於達標庫房保護狀態;建立以浙江圖書館和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館兩家國家級修復中心、四家省級修復中心和十八家修復站組成的浙江省古籍修復網絡;完成全省二百五十萬册古籍普查,建立全省三十三萬部古籍統一的信息數據庫。在浙江古籍保護體系基本建立以後,浙江古籍保護的工作重心就自然轉移到促推古籍的合理利用上來。二〇一六年,浙江省未刊古籍影印項目正式啓動,『兩浙文叢』(浙江未刊古籍整理研究)入選浙江省社科規劃優勢學科重大委託項目(17WH20022ZD)。二〇一七年八月,以『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立項,開展未刊古籍整理工作。二〇一八年,浙江師範大學浙學傳承與地方治理現代化協同創新中心李聖華研究團隊加入項目組,浙江省哲學規劃辦公室加强經費支持,并增設三個子課題。經綜合考慮,出版成果定名爲『浙學未刊稿叢編』(以下簡稱《叢編》)。
《叢編》主要收録範圍爲:浙籍人士著作以及外省人士有關浙學的撰述;一九五〇年後未刊印的稿抄本及價值較高的孤本印本。選目主要原則爲:一、國家和省級珍貴古籍優先選入原則,將第一批至第五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録》中浙江圖書館藏未刊印過的稿抄本全部選入,解决珍貴古籍看書難的問題,完善珍貴古籍名録保護制度;二、優先選入《國家珍貴古籍名録》所收人物的其他著述,以方便學界研究,如祁彪佳三種稿本《祁忠敏公稿五種》五卷、《贍族約》不分卷、《贍族簿》附《贍村簿》不分卷,毛奇齡三種稿本《誥授奉直大夫都察院湖廣道監察御史何公墓碑銘》一卷、《何母陳宜人榮壽序》一卷、《越州西山以揆道禪師塔誌銘》一卷、《蕭山三江閘議》一卷。對入選的殘本,儘可能收集完整,如姚燮《復莊今樂府選》,存世稿本分藏於浙江圖書館(一百一十册)、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館(五十六册)、國家圖書館(二册),此次都收集齊全。又如晚清外交官、學者德清傅雲龍的稿本《籑喜廬文初集》十八卷、二集十卷、三集四卷,浙江圖書館藏初集和三集,杭州圖書館藏二集,此次也完璧出版。
《叢編》共收録一百三十餘人著述約四百一十三部,計一千八百一十册,分五輯影印出版。其中稿本三百一十二部一千四百七十八册(分别占總收録量的百分之七十七點四二和百分之八十三點六),原創性著述三百四十三部一千一百三十四册(分别占收録總量的百分之八十五和百分之六十四點一)。爲了便於社會使用,配套編纂出版《浙學未刊稿書志》和《浙學未刊稿圖録》等成果。
《叢編》是浙江圖書館聯合十一家館藏單位,與浙江師範大學等單位合作編輯成書,前期選目工作始於二〇一三年,由浙江省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徐立望先生(時任浙江大學歷史系教授)和浙江圖書館吳志堅博士承擔,二〇一六年後,由童聖江、杜惠芳和童正倫等進行審核及底本複製,二〇一八年,項目組補充選目,最終確定全書收書目録,同時確定浙江圖書館周聿丹、杜惠芳、蘆繼雯、周會會、曹海花,浙江大學徐立望,紹興王陽明研究會方俞明,分别負責來集之、朱駿聲、管庭芬、王繼香、姚燮、平步青、陶方琦和陶濬宣等專集編輯工作。項目得到國家圖書館、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上海圖書館、雲南省圖書館、天津圖書館、浙江圖書館、浙江省博物館、浙江大學圖書館、浙江師範大學圖書館、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館、西泠印社管委會、杭州圖書館、杭州博物館、温州市圖書館、紹興圖書館、嘉興市圖書館、餘姚市文物保護管理所、海寧市圖書館、嘉善縣圖書館等單位和紹興市王德軒先生的大力支持。項目又得到浙江省社科聯和國家古籍保護中心領導大力支持和關心,浙江師範大學黄靈庚教授、復旦大學吳格教授、浙江大學張涌泉教授、山東大學杜澤遜教授、國家圖書館張志清研究館員等專家爲項目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寶貴意見,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殷夢霞總編輯和張愛芳主任等編輯爲項目成果的出版提供了專業支持,浙江圖書館原館長朱海閔女士、應長興先生對項目策劃和前期工作提供了强有力領導保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謝。
二〇二〇年五月二十日於浙江圖書館孤山館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