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
铸造手册 第6卷 特种铸造 第4版 《铸造手册》第4版共分铸铁、铸钢、铸造非铁合金、造型材料、铸造工艺和特种铸造6卷出版。本书为特种铸造卷。第4版对第3版做了全面修订,反映了各种特种铸造方法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完善和更新了技术标准与工艺规范,特别是反映了环保节能新要求,删除了不符合要求或技术落后的工艺。本书包括绪论、熔模铸造、石膏型铸造、陶瓷型铸造、消失模铸造、V法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反重力铸造、挤压铸造、离心铸造、连续铸造共12章,主要介绍了与特种铸造相关的原理、工艺和工装设计、原辅材料选用、设备选型、质量控制及缺陷分析等内容。本书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组织编写,内容系统全面,具有性、科学性、实用性、可靠性和先进性。 适读人群 :铸造工程技术人员、质量检验和生产管理人员,科研人员、设计人员和相关专业的在校师生 1)《铸造手册》第4版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第4版前言 进入21世纪后,我国铸造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19年,我国铸件总产量接近 4900万t,已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已成为铸造大国。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铸造工艺技术水平、工艺手段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国目前还不是铸造强国。 199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与机械工业出版社合作,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编辑出版了《铸造手册》第1版。随着铸造技术的不断发展,2002年修订出版了第2版,2011年修订出版了第3版。《铸造手册》的出版及后来根据技术发展情况进行的修订再版,为我国铸造行业的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深受广大铸造工作者欢迎。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师昌绪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周尧和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机械科学研究院原名誉院长雷天觉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胡壮麒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同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柳百成教授等许多著名专家、学者都曾对这套手册的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手册内容丰富、数据可靠,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这套手册的出版发行对跟踪世界先进技术、提高铸件质量、促进我国铸造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铸造手册》第1版1995年获机械工业出版社科技进步奖 (暨优秀图书 )一等奖,1996年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优秀工作成果奖,1998年获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铸造手册》第3版出版后的近10年来,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先进制造技术不断涌现,技术标准及工艺参数不断更新和扩充,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铸造行业的产品及技术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和提升,铸造生产节能环保要求不断提高,第3版手册的部分内容已不能适应当前铸造生产实际及技术发展的需要。 为了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发展和广大铸造工作者的需要,助力我国铸造技术提升,推进我国建设铸造强国的发展进程,我们决定对《铸造手册》第3版进行修订,出版第4版。2017年11月,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组织启动了《铸造手册》第4版的修订工作。第4版基本保留了第3版的风格,仍由铸铁、铸钢、铸造非铁合金、造型材料、铸造工艺、特种铸造共6卷组成;第4版除对第3版中陈旧的内容进行删改外,着重增加了近几年来国内外涌现出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相关内容,全面贯彻现行标准,修改内容累计达40%以上;第4版详细介绍了先进实用的铸造技术,数据翔实,图文并茂,基本反映了当前国内外铸造领域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经机械工业出版社申报、国家新闻出版署评审,2019年8月《铸造手册》第4版列入了“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铸造手册》第4版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给广大的铸造工作者。它将对指导我国铸造生产,推进我国铸造技术进步,促进我国从铸造大国向铸造强国转变发挥积极作用。 《铸造手册》第4版的编写班子实力雄厚,共有来自工厂、研究院所及高等院校34个单位的 130名专家学者参加编写。各卷主编如下: 第1卷铸铁暨南大学先进耐磨蚀及功能材料研究院院长李卫教授。 第2卷铸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副总经理娄延春研究员。 第3卷铸造非铁合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院长戴圣龙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丁文江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第4卷造型材料华中科技大学李远才教授。 第5卷铸造工艺沈阳铸造研究所有限公司苏仕方研究员。 第6卷特种铸造清华大学吕志刚教授。 本书为《铸造手册》的第6卷,编写工作在本书编委会主持下完成。主编吕志刚教授和副主编曹腊梅研究员全面负责,会同编委完成各章的审定工作。本书共12章,各章的编写分工如下: 第1章清华大学吕志刚教授。 第2章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曹腊梅研究员。 第3章清华大学闫双景教授。 第4章清华大学吕志刚教授。 第5章华中科技大学叶升平教授(武汉圣熔铸造科技有限公司郭鹏参与了本章的编写、整理工作)。 第6章华中科技大学叶升平教授(武汉建恒工业技术有限公司张建满参与了本章的编写、整理工作)。 第7章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刘国利高级工程师。 第8章布勒公司(中国)卢宏远研究员。 第9章西北工业大学郝启堂教授、李新雷副教授。 第10章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齐丕骧研究员。 第11章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胡家骢研究员。 第12章西安理工大学时胜利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许旸高级工程师、葛利玲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本书由主编吕志刚教授与责任编辑陈保华编审共同完成统稿工作。 本书的编写工作得到了清华大学、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布勒公司(中国)、西北工业大学、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西安理工大学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指正。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3版前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铸造行业获得了很大发展,年产量超过3500万t,位居世界第一;从业人员超过300万人,是世界规模最大的铸造工作者队伍。为满足行业及广大铸造工作者的需要,机械工业出版社于1991年编辑出版了《铸造手册》第1版,2002年出版了第2版,手册共6卷813万字。自第2版手册出版发行以来,各卷先后分别重印4~6次,深受广大铸造工作者欢迎。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师昌绪教授,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周尧和教授,科学院院士、机械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雷天觉教授,工程院院士、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胡壮麒教授,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同教授,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柳百成教授等许多著名专家、学者都曾对这套手册的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手册内容丰富、数据可靠,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这套手册的出版发行对跟踪世界先进技术,提高铸件质量,促进我国铸造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第1版手册1995年获机械工业出版社科技进步奖(暨优秀图书)一等奖,1996年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优秀工作成果奖,1998年获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第2版手册出版后的近10年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先进制造技术不断涌现,标准及工艺参数不断更新,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引入,使铸造行业的产品及技术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手册内容已不能适应当前生产实际及技术发展的需要。应广大读者要求,我们对手册进行了再次修订。第3版修订工作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和机械工业出版社负责组织和协调。 修订后的手册基本保留了第2版的风格,仍由铸铁、铸钢、铸造非铁合金、造型材料、铸造工艺、特种铸造共6卷组成。第3版除对第2版已显陈旧落后的内容进行删改外,着重增加了近几年来国内外涌现出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相关内容,并以最新的国内外技术标准替换已作废的旧标准,同时采用法定计量单位,修改内容累计达40%以上。第3版手册详细介绍了先进实用的铸造技术,数据翔实,图文并茂,基本反映了21世纪初的国内外铸造领域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新版手册将以崭新的面貌为铸造工作者提供一套完整、先进、实用的技术工具书,对指导生产、推进21世纪我国铸造技术进步,使我国从铸造大国向铸造强国转变将发挥积极作用。 第3版手册的编写班子实力雄厚,共有来自工厂、研究院所及高等院校40多个单位的110名专家教授参加编写,而且有不少是后起之秀。各卷主编如下: 第1卷铸铁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张伯明研究员。 第2卷铸钢沈阳铸造研究所所长娄延春研究员。 第3卷铸造非铁合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院长戴圣龙研究员。 第4卷造型材料清华大学黄天佑教授。 第5卷铸造工艺机械研究院院长李新亚研究员。 第6卷特种铸造清华大学姜不居教授。 本书为《铸造手册》的第6卷,编写组织工作得到了清华大学的大力支持,并在本书编委会的主持下,经过许多同志辛勤工作完成的。主编姜不居教授和副主编曹腊梅研究员、吕志刚副教授全面负责,会同编委完成各章的审定工作。本书共12章,各章的编写分工如下: 第1章清华大学姜不居教授、吕志刚副教授。 第2章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曹腊梅研究员,清华大学姜不居教授。 第3章清华大学闫双景教授。 第4章清华大学吕志刚副教授。 第5章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叶升平教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消失模与V法技术委员会孙之郕高级工程师。 第6章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刘国利高级工程师。 第7章上海交通大学翟春泉教授,原国营706厂陈金城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第8章西北工业大学郝启堂教授、李新雷博士。 第9章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齐丕骧研究员。 第10章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胡家骢研究员。 第11章西安理工大学甘雨教授。 第12章清华大学崔旭龙副教授。 全书由主编姜不居与责任编辑余茂祚共同完成统稿工作。 本书的编写工作得到了很多单位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不周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指正。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2版前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铸造行业获得很大发展,年产量超过千万吨,位居世界第二;从业人员超过百万人,是世界规模最大的铸造工作者队伍。为满足行业及广大铸造工作者的需要,机械工业出版社于1991年编辑出版了《铸造手册》第1版,共6卷610万字。第1版手册自出版发行以来,各卷先后分别重印3~6次,深受广大铸造工作者欢迎。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师昌绪教授,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周尧和教授,科学院院士、机械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雷天觉教授,工程院院士、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胡壮麒教授,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同教授等许多著名专家、学者都对这套手册的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手册内容丰富、数据可靠,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这套手册的出版发行对跟踪世界先进技术、提高铸件质量、促进我国铸造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第1版手册1995年获机械工业出版社科技进步奖(暨优秀图书)一等奖,1996年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优秀工作成果奖,1998年获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第1版手册出版后的近10年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先进制造技术不断涌现,标准及工艺参数不断更新,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引入,使铸造行业的产品及技术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手册内容已不能适应当前生产实际及技术发展的需要。应广大读者要求,我们对手册进行了修订。第2版修订工作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和机械工业出版社负责组织和协调。 修订后的手册基本保留了第1版风格,仍由铸铁、铸钢、铸造非铁合金、造型材料、铸造工艺、特种铸造共6卷组成。为我国进入WTO,与世界铸造技术接轨,并全面反映当代铸造技术水平,第2版除对第1版已显陈旧落后的内容进行删改外,着重增加了近十几年来国内外涌现出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相关内容,并以最新的国内外技术标准替换已作废的旧标准,同时采用新的计量单位,修改内容累计达40%以上。第2版手册详细介绍了先进实用的铸造技术,数据翔实,图文并茂,基本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国内外铸造领域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新版手册将以崭新的面貌为铸造工作者提供一套完整、先进、实用的技术工具书,对指导生产、推进21世纪我国铸造技术进步将发挥积极作用。 第2版手册的编写班子实力雄厚,共有来自工厂、研究院所及高等院校40多个单位的109名专家教授参加编写。各卷主编如下: 第1卷铸铁中国农业机械化研究院副院长张伯明研究员。 第2卷铸钢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总裁姚正耀研究员级高工。 第3卷铸造非铁合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院长刘伯操研究员。 第4卷造型材料清华大学黄天佑教授。 第5卷铸造工艺沈阳铸造研究所总工程师王君卿研究员。 第6卷特种铸造中国新兴铸管集团公司董事长范英俊研究员级高工。 本书为《铸造手册》的第6卷,编写组织工作得到中国新兴铸管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并在该卷编委会的主持下,经过许多同志辛勤劳动完成的。在主编范英俊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全面负责的基础上,与主审张伯明研究员、副主编甘智勇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及各编委共同进行各章的审定工作。各章编写分工如下: 第1章清华大学姜不居教授。 第2章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曹腊梅研究员、黎典研究员、陈荣章研究员。 第3章清华大学姜不居教授。 第4章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刘国利高级工程师。 第5章国营706厂陈金城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北京宇航伟业铸件有限责任公司岳崇焕高级工程师。 第6章北京内燃机集团公司甘智勇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第7章中国新兴铸管集团公司范英俊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第8章中国新兴铸管集团公司范英俊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第9章清华大学闫双景副教授。 第10章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第五二研究所宁波分所齐丕骧研究员。 第11章西安理工大学甘雨教授。 本书统稿工作由主编范英俊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主审张伯明研究员与责任编辑余茂祚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共同完成。 本书的编写工作得到了各编写人员所在单位大力支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冰教授对第2章内容提出了一些宝贵意见,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胡家骢研究员对第7章的10-13节进行了修改,新兴铸管集团公司李兴工程师及张永杰工程师协助做了很多具体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不周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指正。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编译出版工作委员会 第1版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对铸造生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铸造技术与物理、化学、冶金、机械等多种学科有关,影响铸件质量和成本的因素又很多。所以正确使用合理的铸造技术,生产质量好、成本低的铸件并非易事。有鉴于此,为了促进铸造生产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并给铸造技术工作者提供工作上的方便,我会编辑出版委员会与机械工业出版社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由铸钢、铸铁、铸造非铁合金(即有色合金)、造型材料、铸造工艺、特种铸造共6卷组成的《铸造手册》。 手册的内容,从生产需要出发,既总结了国内行之有效的技术经验,也搜集了国内有条件并应推广的国外先进技术。手册以图表数据为主,辅以适当的文字说明。 手册的编写工作由我会编辑出版委员会会同机械工业出版社负责组织和协调。本卷的编写工作在《铸造手册》特种铸造编委会的主持下,经过很多同志的辛勤工作完成的。编写过程中,根据各编委和编写人员的专长分工编写各章,并分章请专家审稿,最后由正副主编集中审定和统稿。各章的编写人员如下: 第一章林伯年(哈尔滨工业大学)。 第二章黎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吴天尧(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许云祥(合肥工业大学)、陈荣章(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等编写,并由黎典汇总。 第三章周静一(沈阳铸造研究所)。 第四章何光新(江苏工学院)。 第五章陈金城(国营第七○六厂)、王玉玮(东北大学)、岳崇焕(国营第七○六厂)等编写,并由陈金城汇总。 第六章罗庚生(芜湖造船厂)、朱健(国营第一五九厂)编写,并由罗庚生汇总。 第七章林伯年。 第八章李观贤(首都钢铁公司铸造厂)、佟铭铎(东北大学)编写,并由林伯年汇总。 第九章佟铭铎。 附录王玉玮搜集整理。 全卷的统稿工作由陈金城负责,并有林伯年、何光新、黎典、王玉玮参加,余茂祚对此做了大量工作。 参加本卷会稿、审稿的有全体编委、责任编辑余茂祚和谢明师(沈阳铸造研究所)、陆培德(上海广播器材厂)、曾昭昭(浙江大学)、吕有纲(芜湖造船厂)、章富升(常州有色铸造厂)、李春立(清华大学)等同志。 本卷编写初期,沈阳黎明机械公司张锡卿同志做了大量的组织与协调工作。在编写过程中曾得到了七○六厂、哈尔滨工业大学、江苏工学院、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东北大学、芜湖造船厂、合肥工业大学、首都钢铁公司铸造厂、沈阳铸造研究所、一五九厂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并承其他许多工厂、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有关专家的帮助与提供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水平有限,不周之处,在所难免,望读者给以指正,以便再版时予以订正。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专业学会 第4版前言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本书主要符号表 第1章绪论1 1.1特种铸造1 1.2特种铸造发展概况1 1.3特种铸造方法比较3 参考文献8 第2章熔模铸造9 2.1概况9 2.1.1熔模铸造的特点9 2.1.2熔模铸造的应用10 2.2铸件工艺设计及工装设计12 2.2.1铸件工艺设计12 2.2.2压型设计与制造27 2.3易熔模制造43 2.3.1易熔模料分类43 2.3.2易熔模料的配制工艺44 2.3.3易熔模料的性能测定方法48 2.3.4易熔模制造工艺50 2.3.5制造易熔模的主要机械设备51 2.3.6易熔模常见缺陷、产生原因及防止方法54 2.4铸型制造55 2.4.1概述55 2.4.2制壳用耐火材料58 2.4.3制壳用黏结剂及其型壳63 2.4.4脱蜡及型壳焙烧79 2.4.5制壳用主要装置及设备79 2.5形成铸件复杂内腔的方法85 2.5.1陶瓷型芯85 2.5.2水溶性型芯92 2.5.3型芯脱除93 2.6铸钢的熔炼与浇注94 2.6.1铸钢牌号、成分、性能及用途94 2.6.2铸钢熔炼设备97 2.6.3铸钢熔炼常用材料100 2.6.4感应熔炼102 2.6.5铸钢的浇注109 2.7高温合金真空熔炼及浇注112 2.7.1高温合金牌号、成分、性能及用途112 2.7.2高温合金熔炼与重熔浇注112 2.7.3定向凝固及单晶铸造工艺123 2.7.4细晶铸造125 2.8钛合金的熔炼与浇注125 2.8.1钛合金牌号、成分、性能125 2.8.2钛合金熔炼与浇注的设备和方法126 2.9清理与防锈129 2.9.1铸件模组清壳129 2.9.2切割浇冒口130 2.9.3铸件表面清理131 2.9.4焊补134 2.9.5铸件热等静压处理137 2.9.6铸件防锈138 2.10铸件质量检查及缺陷防止方法139 2.10.1铸件质量检查139 2.10.2常见缺陷产生原因及防止方法140 参考文献142 第3章石膏型铸造143 3.1概述143 3.1.1工艺流程143 3.1.2工艺特点143 3.1.3应用范围143 3.2石膏型铸件工艺设计145 3.2.1铸件精度145 3.2.2铸造工艺参数选择145 3.2.3浇注系统及冒口设计146 3.2.4冷铁的应用146 3.3石膏型铸造工艺147 3.3.1母模147 3.3.2石膏型用原材料148 3.3.3石膏浆料149 3.3.4灌浆152 3.3.5石膏型的蒸汽处理、干燥和脱蜡152 3.3.6焙烧153 3.3.7浇注153 3.3.8石膏型铸件清整154 3.4首饰石膏型铸造155 3.4.1制首饰熔模155 3.4.2制首饰石膏型156 3.4.3首饰合金及其熔炼、浇注157 3.5石膏型铸件缺陷分析及防止措施160 参考文献160 第4章陶瓷型铸造162 4.1概述162 4.1.1工艺流程162 4.1.2工艺特点163 4.2铸造工艺设计164 4.2.1铸造工艺方案确定164 4.2.2铸造工艺参数选择164 4.2.3母模164 4.2.4浇注系统和冒口设计165 4.3铸造工艺165 4.3.1铸型用原材料165 4.3.2制型工艺168 4.4铸件常见缺陷及防止方法171 4.5参考工艺及讨论172 参考文献173 第5章消失模铸造174 5.1概述174 5.1.1工艺流程174 5.1.2工艺特点174 5.1.3典型产品174 5.1.4铸件结构特点174 5.2泡沫模样制作176 5.2.1泡沫原料种类与检测176 5.2.2预发泡176 5.2.3泡沫模样的发泡成型177 5.2.4泡沫模样的质量检测方法180 5.3泡沫模样的分片与粘接182 5.3.1对泡沫模样的分片处理182 5.3.2黏结剂184 5.3.3粘接机的应用184 5.4消失模涂料186 5.4.1涂料组分及其作用187 5.4.2商品涂料与自配涂料188 5.4.3涂料配制与涂挂189 5.5干砂充填与震实造型189 5.5.1造型用砂189 5.5.2砂箱结构190 5.5.3加砂方式191 5.5.4干砂充填震实原理191 5.6消失模浇冒系统194 5.6.1浇注系统的结构类型194 5.6.2浇注系统各组元的结构及尺寸196 5.6.3冒口结构设计197 5.6.4浇注工艺198 5.7铸造缺陷及其防止对策199 5.7.1铸钢件增碳缺陷及防止对策199 5.7.2铸铁件皱皮缺陷及防止对策199 5.7.3防止泡沫模样和铸件变形的措施200 5.7.4铸铝件的针孔、缩松缺陷及防止对策200 5.7.5其他铸件缺陷的产生原因及 防止措施201 5.8消失模铸造尾气的无害化处理202 5.8.1活性炭吸附脱附法202 5.8.2喷淋塔法203 5.8.3蓄热式热氧化(RTO)法204 5.9铝合金消失模铸造工艺探讨205 5.9.1泡沫模样205 5.9.2涂料205 5.9.3铝合金熔炼206 5.9.4浇注系统206 参考文献206 第6章V法铸造207 6.1概述207 6.1.1工艺流程207 6.1.2工艺特点207 6.1.3V法铸造的发展过程及现状209 6.2V法铸造工艺特性209 6.2.1工艺方案设计原则209 6.2.2金属学特性213 6.2.3铸件的质量特点和缺陷分析214 6.3V法铸造关键工艺装备及生产线216 6.3.1砂箱216 6.3.2薄膜烘烤器218 6.3.3震实台219 6.3.4起模机构220 6.3.5砂处理系统221 6.3.6真空系统222 6.3.7造型线的布局与设计225 6.4V法铸造用材料230 6.4.1塑料薄膜230 6.4.2涂料232 6.4.3型砂233 6.4.4冷铁234 6.4.5砂芯234 6.5V法铸造用模板235 6.5.1模板结构235 6.5.2模板材料235 6.5.3模板设计236 6.6V法铸造典型案例237 6.6.1铸铁件237 6.6.2铸钢件239 6.6.3非铁合金铸件240 参考文献241 ·ⅩⅦ·第7章金属型铸造242 7.1概述242 7.1.1铸造原理242 7.1.2工艺流程242 7.1.3工艺特点242 7.1.4应用范围243 7.2铸件工艺设计244 7.2.1基准面的选择244 7.2.2铸件在金属型中的位置245 7.2.3分型面的选择246 7.2.4铸件工艺设计247 7.2.5浇注系统250 7.2.6冒口设计264 7.2.7铸件工艺图示例268 7.3金属型设计270 7.3.1金属型结构类型270 7.3.2金属型结构设计273 7.3.3金属型操纵机构设计290 7.3.4金属型的加热和冷却305 7.3.5金属型用材料及其选择309 7.3.6金属型的尺寸公差等级及表面粗糙度311 7.3.7金属型的使用寿命312 7.3.8金属型结构示例314 7.4金属型铸造机316 7.4.1金属型铸造机的分类316 7.4.2通用金属型铸造机316 7.4.3铸造机的选定324 7.4.4铸造生产流水线325 7.5铸造工艺326 7.5.1金属型的准备326 7.5.2金属型的浇注工艺330 7.5.3金属型的试铸331 7.5.4典型铸件铸造工艺示例332 7.6铸件常见缺陷及防止方法339 参考文献341 第8章压力铸造342 8.1概述342 8.1.1压铸原理和工艺流程342 8.1.2压铸生产组成343 8.1.3压铸工艺特点343 8.2压铸件设计规范344 8.2.1压铸合金选择344 8.2.2压铸件体素344 8.2.3压铸件结构352 8.2.4压铸件的精度与质量357 8.2.5压铸件镶件363 8.3压铸机与周边设备368 8.3.1压铸机368 8.3.2压铸单元与周边设备375 8.4压铸模具设计382 8.4.1压铸模具的组成382 8.4.2基本设计原则382 8.4.3设计步骤与内容382 8.4.4分型面383 8.4.5浇注系统385 8.4.6排溢系统设计395 8.4.7压铸模成形零件398 8.4.8抽芯机构406 8.4.9顶出机构421 8.4.10模具结构零件428 8.4.11模具的温度控制系统437 8.4.12压铸模具的技术要求和条件438 8.5压铸工艺与压铸生产440 8.5.1压射过程的阶段440 8.5.2压铸工艺参数及其确定方法441 8.5.3压铸生产444 8.5.4压铸辅助工艺449 8.5.5p-Q2技术及应用459 8.6压铸件缺陷及消除措施464 8.6.1压铸件缺陷的分类464 8.6.2各类缺陷的特征、检查方法及消除措施464 8.6.3压铸件中的硬点分析472 8.7压铸合金473 8.7.1压铸铝合金473 8.7.2压铸镁合金482 8.7.3压铸锌合金487 8.7.4压铸铜合金490 8.7.5压铸合金相关性能比较492 8.7.6压铸有色合金试样492 参考文献496 第9章反重力铸造497 9.1概述497 9.1.1低压铸造497 9.1.2差压铸造498 9.1.3真空吸铸499 9.1.4调压铸造501 9.1.5反重力铸造液面加压过程502 9.1.6反重力铸造工艺特点503 9.2反重力铸造设备504 9.2.1反重力铸造设备主体504 9.2.2熔化/保温炉及密封系统512 9.2.3液面加压控制系统519 9.3成形工艺设计525 9.3.1反重力铸造工艺流程525 9.3.2浇注工艺参数的设定527 9.3.3反重力铸造工艺的应用531 9.4铸件工艺设计535 9.4.1铸件的凝固顺序及补缩535 9.4.2浇注系统的设计537 9.4.3铸型设计539 9.5铸件常见缺陷及设备故障分析542 9.5.1反重力铸造铸件常见的缺陷及防止方法542 9.5.2设备故障分析及防治543 参考文献544 ·ⅩⅧ·第10章挤压铸造545 10.1概述545 10.1.1工艺原理545 10.1.2工艺分类545 10.1.3工艺过程546 10.1.4工艺特点546 10.1.5应用范围546 10.2挤压铸造合金的组织与性能547 10.2.1压力下结晶对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547 10.2.2各种合金挤压铸造件(挤铸件)的性能548 10.3挤铸件设计及挤铸工艺选择551 10.3.1挤铸工艺的特征551 10.3.2挤铸工艺和凹型分型方式的选择553 10.3.3挤铸件的设计554 10.4挤压铸造机555 10.4.1立式挤压铸造机(立式挤铸机)555 10.4.2卧式挤压铸造机(卧式挤铸机)556 10.4.3挤压铸造机的选择原则557 10.5挤压铸造铸型的设计558 10.5.1挤铸型压力补缩的设计原则558 10.5.2避免气体及夹杂物卷入的挤铸型设计559 10.5.3挤铸型的设计参数560 10.5.4挤铸型常用材料561 10.6挤压铸造工艺参数561 10.6.1压力561 10.6.2开始加压时间562 10.6.3保压时间562 10.6.4加压速度与充型速度562 10.6.5浇注温度562 10.6.6挤铸型工作温度562 10.6.7铸型涂料562 10.7挤压铸造件的缺陷563 10.7.1表面粗糙类缺陷563 10.7.2表面损伤类缺陷565 10.7.3缩松、缩孔及渗漏类缺陷565 10.7.4气孔、气泡类缺陷566 10.7.5夹渣和硬点类缺陷566 10.7.6裂纹类缺陷568 10.7.7几何形状与图样不符类缺陷569 10.7.8化学成分与力学性能不符合要求类缺陷570 10.8挤压铸造工艺应用示例570 参考文献577 第11章离心铸造578 11.1概述578 11.1.1基本原理及分类578 11.1.2离心铸造的优点和局限性579 11.1.3离心铸造工艺的应用范围579 11.2离心铸造生产原理579 11.2.1离心铸造原理579 11.2.2金属液在铸型内的流动581 11.2.3离心铸造时金属液凝固特点582 11.3离心铸造工艺584 11.3.1对离心铸造金属液和生产方式的要求584 11.3.2浇注温度选择584 11.3.3金属液的定量585 11.3.4铸型涂料工艺585 11.3.5铸型衬砂工艺589 11.3.6铸件脱型及后处理590 11.4离心铸造用铸型591 11.4.1水冷离心机用金属型591 11.4.2热模法离心机用金属型595 11.4.3其他离心铸造用铸型596 11.5离心球墨铸铁管602 11.5.1离心球墨铸铁管标准602 11.5.2离心球墨铸铁管生产工艺604 11.5.3水冷金属型离心铸管608 11.5.4热模法离心铸管617 11.5.5辅助生产工艺和设备621 11.5.6主要缺陷与防止措施627 11.6离心灰铸铁排水管630 11.6.1灰铸铁排水管标准630 11.6.2灰铸铁排水管生产工艺631 11.6.3排(污)水管生产用离心铸管机633 11.6.4主要缺陷与防止措施634 11.7离心铸造缸套635 11.7.1缸套的材质和化学成分635 11.7.2缸套的离心铸造工艺636 11.7.3缸套生产用离心铸造机637 11.7.4主要缺陷与防止措施639 11.8离心铸造复合轧辊640 11.8.1复合轧辊的类型和特性640 11.8.2复合轧辊的化学成分和性能641 11.8.3复合轧辊生产用离心铸造机643 11.8.4轧辊离心铸造工艺参数645 11.8.5铸铁轧辊的时效处理646 11.8.6主要缺陷与防止措施647 11.9离心铸造合金钢管648 11.9.1离心钢管的使用场合和材质成分648 11.9.2离心钢管的铸造工艺特点649 11.9.3主要缺陷与防止措施650 11.10轴瓦651 11.10.1轴瓦常用的材料651 11.10.2轴瓦离心铸造653 11.10.3主要缺陷与防止措施654 11.11轮类铸件655 11.11.1轮类铸件特性655 11.11.2铜合金叶轮655 11.11.3合金钢涡轮656 11.11.4钛合金轮656 11.11.5铝合金轮657 11.11.6铜碗形轴瓦657 参考文献657 第12章连续铸造659 12.1铸铁型材水平连续铸造659 12.1.1铸铁型材的特点与应用660 12.1.2铸造工艺及常用工艺装备664 12.1.3水平连续铸造铸铁型材的设备666 12.1.4铸铁型材的生产和质量控制668 12.2铸铁空心型材垂直上引无芯连续铸造671 12.2.1垂直上引无芯连续铸造工艺的原理、特点及应用671 12.2.2垂直上引无芯连续铸造设备673 12.2.3垂直连续铸造工艺控制676 12.2.4连续铸造铸铁空心型材的材质与性能677 12.2.5铸铁空心型材的金相组织及其控制679 12.2.6连铸铸铁空心型材组织和性能的延伸开发681 12.2.7垂直连铸铸铁空心型材的常见缺陷及防止方法682 参考文献684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