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是21世纪最引人瞩目的大事,中国崛起的伟大实践早已超出了西方话语的诠释能力,同时西方也加大了对中国的话语攻势,现实的种种都在呼唤中国自己的话语构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话语体系建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当作极为重要的战略工作来抓。本书是由张维为领衔主编的关于如何建构中国话语和如何解构西方话语的著作。中国话语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稿以“中国话语”为焦点,分板块论述了话语政治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直面话语斗争,破除西方话语神话;树立文化自信,推进话语创新,有比较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适读人群 :大众 本选题是复旦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工程”丛书之一,围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人类新文明展开研究。
中国话语是新时代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中国话语”为焦点,分板块论述了话语政治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直面话语斗争,破除西方话语神话;树立文化自信,推进话语创新,有比较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引 言
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人们有很多困惑、很多疑问。围绕新冠肺炎疫情、中美贸易战、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世界经济动荡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议论纷纷。这些问题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普通老百姓有困惑,年轻人有困惑,甚至党政干部也有困惑,其中很多困惑和话语有关。为此,我们把近年来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团队对相关话语研究的成果,拿出来跟大家分享。我们的方法是,以把握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导向,打话语组合拳——学术话语、大众话语与国际话语的组合拳。这些话语与官方话语是有统有分的关系,官方话语很重要,但也需要其他话语对其进行阐释、推广与传播。西方话语对中国的围剿不仅包括官方话语,也包括学术话语、大众话语和国际话语,所以我们必须全方位地应对,这样才能很好地进行话语传播。
时代呼唤思想,呼唤有质量有温度的精神产品。我们太需要把中国的一切说清楚。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有破有立,建构中国话语,解构西方话语。用西方标准衡量中国,被西方话语牵着鼻子走,不可能把中国说清楚;但如果只满足于解构,而缺乏中国话语的建构,不能形成富有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也不可能把中国的事情透彻地说清楚。立破并举,一方面建构中国话语,另一方面解构西方话语,其中解构西方话语也是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目前来看,我们在解构西方话语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特别是在政治学和政治领域,我们做了很多解构西方话语的工作,随时可以“亮剑”。无论是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的外国教授,还是国内V 公知,我们都可以与他们辩论,摆事实,讲道理。相比之下,建构方面我们虽然做了很多努力,也有一些成就感,但还有很多的事要做。因为解构相对容易,你把他存在的种种问题说出来就可以了,但建构需要更多积累和筹划。
近年来,中国智慧、中国思想、中国观点、中国方案、中国标准、中国认知等,这些话语建构正在慢慢发展起来,中国话语正在成长,并开始显示出力量。但应该承认,真正高质量的成果还不是特别多。以中国标准为例,这个标准不仅要能用来讨论中国问题,也可以用于讨论世界的问题。我们现在也在做这方面的努力,比如说“实事求是”的中国概念,它既可以讲中国,也可以讲西方,可以进行中西比较;再比如“选贤任能”,可以就此建立一个指标体系,用来评价世界各国的政治运作和政治发展。
中国于2020年完成扶贫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任务。我们不禁想到美国的贫困,我们可以用中国的标准来看美国的贫困。根据联合国报告,按美国的标准4000万人处于贫困,其530万是赤贫,即便按第三世界国家标准都是严重贫困人口。如果以人口比例来看,中国人口是美国的四倍,放到中国可能就相当2500万人是赤贫状态的。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我们就要研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持平到什么程度、贫困标准的可比性在哪里。这其实就是尝试一下能否用中国标准把西方的问题分析得更清楚,这也是中国话语建构的一部分。
放眼整个国际,对中国的误解还有很多。本质上讲,我们可以继续努力,但我们心态应该放得平和一点,西方社会因为自身的宗教传统、意识形态传统,要想让它完全接受我们的观点还是很难的,就跟过不去的坎一样,你再怎么努力,话语的交流和理解也是有限度的。到了这个限度,话语的影响力就不那么明显了。但同时我们也认为,西方是最承认实力的,如果他最后觉得“哇,你就是这样”,他最后也没有什么办法,即使不理解也会跟中国打交道。而且说到底,我们建构中国话语,不是为了迎合西方,乞求人家的认可,而是为了中国自身的发展,为了全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这也是中国建构自己话语、确立话语自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张维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理事、上海春秋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复旦大学外文系毕业,日内瓦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博士。曾任牛津大学访问学者、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和国内多所大学的兼任教授。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担任邓小平和其他中国领导人的英文翻译。著有《中国震撼三部曲》《文明型国家》《这就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等。主编吴新文,哲学博士,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教授、研究员。兼任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坛学术委员、上海伦理学会常务理事。
引 言/1
上篇 话语政治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1
第一章 话语体系的构成与当代中国话语建构面临的挑战/3
一、话语体系的构成及其特点/4
二、中国和西方话语体系的主要差别与话语竞争态势/6
三、当代中国话语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13
第二章 中西话语体系的演变/18
一、西方话语体系的构建历程/19
二、中国传统话语体系的瓦解与现代话语的重建/23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力量/27
一、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整体/27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32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37
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飞跃/43
第四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50
一、信仰、理想和信念话语指明中国方向/51
二、道路话语概括中国实践/57
三、理论话语阐明中国思想/64
四、制度话语描画中国模式/72
五、文化话语涵养中国自信/83
中篇 直面话语斗争,破除西方话语神话/93
第五章 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看当代中国的话语论争/95
一、三大思潮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挑战/96
二、自由主义思潮的“食洋不化”/99
三、儒家保守主义思潮的“泥古不化”/103
四、教条主义思潮的“顽固不化”/108
第六章 “普世价值”的普遍困境/111
一、“普世价值”的“发明”/111
二、“普世价值”的程序困境和理念困境/116
三、“普世价值”的实践困境/119
四、“普世价值”困境带来的启示/129
第七章 解构“西方”这个神话/131
一、“外造”的西方/133
二、“新造”的西方/136
三、“伪造”的西方/138
四、中国知识界该觉醒了/141
第八章 否思西方社会科学/144
一、是科学还是意识形态/144
二、社会科学中的名实混乱/148
三、社会科学理论中的西方文化霸权/152
下篇 树立文化自信,推进话语创新/157
第九章 时代和世界大格局中的文化自信/159
一、从文化自足、文化自卑到文化自信/159
二、文化自信的内涵与实质/168
三、深入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文化自信/173
四、如何坚定、增强并发挥文化自信?/181
第十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成、培育与践行/187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成与培育/188
二、新时代中国发展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锚”/194
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和自信/196
第十一章 认真对待中国政治学知识体系的核心概念——统一性/200
一、中西政治学统之比较/202
二、基于新比较提出新概念/204
三、统一性:人类政治的“第一价值”/205
四、统一性的意义/218
五、未完成的统一性/220
第十二章 思考和建构一门真正的中国学/222
一、中国立场与全球视野的辩证统一/224
二、中国的复杂性决定了中国学的广度和深度/225
三、中国学研究的双重维度/228
第十三章 对外文化传播中的话语创新/233
一、加强“入脑入心”的传播/233
二、从具体领域和形象入手改进文化传播/235
三、“化西为中”,建构中国文化指标体系/240
附录一 如何认识和理解当代中国——张维为教授2018 年10 月15 日在哈佛大学“中国经济发展与中美关系”论坛上的演讲/244
附录二 以中国观中国,以中国观世界——评张维为教授的《这就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253
后 记/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