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之关》叙述关中九关:函谷关、潼关、武关、峣关、散关、陇关、萧关、金锁关和石门关的历史、地理、所发生的战事及诸关与长安的关系、诸关在中华民族融合中的作用。作者究尽文献资料,一而再再而三地实地考察。
此书的特点是选题大有创意,视觉新颕,历史地理信息丰富且准确,而叙事纵横捭阖,张弛有度,并使文学性、学术性和可读性高度兼融。这是多年以来,难得一见的写关中的一部佳作。
我的目光投向关中,孜孜于资料搜集,频频进行田野调查,是自1991年开始的。
当时有一个具体任务,也不过是要完成一组系列散文的写作以成其书而已。不料关中并非那么浅显和简单,仿佛打水一桶便会见底,甚至也不是普通认为的土气和保守,相反,它广厚、复杂和幽远,并孕育了一个长安。这便使我越陷越深,欲罢不能,直至今天。实际上这正是关中的魅力所在,也是我的幸运。
初审关中,它的每一个形胜还悉处原始状态,因为那时候的科学技术及工业力量尚奈何不了它们。
灞水潺凌,有妇女蹲在河床上洗其衣服,夕晖柔和,一片宁静。不过渭水当时已经大为污染,因为社办企业和村办企业肆无忌惮地排泄脏废之物、二十年以后,我再见渭水,它竞像得到了医治一样,污染祛除,怡然返清了。
周原三日,所行之路无不是自然弯曲的小路。有一个老人提着竹笼在坎上割草,而玉米与谷子则在阳光下迎风生长。樊川的白杨树披着晚霞,小麦吸引着露珠,而韦曲则遍务蔬菜,尤其倒扣的瓦罐里的韭黄俨然就是一种艺术。房子比韭黄值钱,所以韭黄终于给房子让出了空间,这样,在韦曲便再也看不到韭黄和其他蔬菜了。杜甫云:“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此情此景,更是早就丧尽了。
那时候,爬华山要从西安乘下午的火车,晚上到陕西华阴,夜里攀登,赶黎明在东峰欣赏日出,而太白山则岩壑俱寂,禽兽自在。曲江池田畴肥沃,收割了小麦遂种玉米或谷子,一条小路斜穿而过,白杨树夹道,泡桐树在望,是并没有水的,而少陵原则庄稼茂密,瓦屋簇集,村子之间也成为小路。少陵原上唯一宽展的沥青路,大约是1974年用于备战修建的。那时候我根本无法想象,曲江池和少陵原将像现在这样能大楼林立,华灯如星。
当然也难以想象,乐游原以挖掘和割削沉降了,缩小了,其低矮之势,唐人恐也会羞于登临此高而凭其望远吧!“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如斯意绪,李商隐若站在这样的一个土堆上怕也不能触发而出吧!
社会的发展一般是渐变,这种渐变难免会在几十年之间表现为一种迟滞状态,不过它也发生突变。我出生于中国社会的一种迟滞状态,随着我的青年时代的勃然来至,中国社会的突变也豁然出现。我目击了这种突变,也为关中的突变一则以乐,一则以忧。乐的是城市体势宏壮,面貌鲜艳,忧的是其形胜遭到了摧残一,不过我倒是希望城市的规划能注意并保存它的形胜,谨防这种突变四下扫荡。一旦形胜湮灭,长安之为国都就丧失了它的地理根据。
朱鸿,陕西长安人,散文作家。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写作学会会长,陕西师范大学长安笔会中心主任、文学院教授。有30多种版本行世,具代表性的有《西楼红叶》《药叫黄连》《夹缝中的历史》《人生的爱与智》《关中是中国的院子》《长安是中国的心》和《长安:丝绸之路的起点》。作品录用于中学语文教科书和高职语文教科书,见诸语文试卷,入选百余种散文选集。《西部心情》一书是中国青少年素质发展论坛工作委员会推荐读物和读写大赛指定读本,获首届冰心散文奖、第二届老舍散文奖、第五届和第七届陕西文学奖及首届陕西图书奖。大型学术著作《中国散文通史》对其置有分论。
自序
陇关
散关
再赴散关
武关
三登武关
蛲关
潼关
四到潼关
函谷关
萧关
三至萧关
金锁关
石门关
关中论
参考书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