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物语》书系第三辑 珍藏诚信高贵的商业文明——大唐西市博物馆
定 价:78 元
- 作者:龚静,王冰 著,李炳武 编
- 出版时间:2020/12/1
- ISBN:9787554150900
- 出 版 社:西安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K878.04
- 页码:187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在隋唐京城天子脚下,一东一西有东西两个大市场。西市地近开远门,西域来的客商由此进入长安交易,所以西市是隋唐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公元583年启用,到904年毁坏,321年间是当时世界上规模优选的靠前市场。波斯邸、胡姬酒肆等名店里,不仅有华戎客商交易的热闹场景,还有李白等酒中八仙的欢声笑语。今天的西市博物馆里完整保存着当年西市的道路、车辙印、水沟、水井和石桥遗址,展陈着大量出土的西市遗物,还有内容丰富的墓志,带我们走进唐人高贵优雅的精神世界,感受他们崇高的思想品德。
文物所折射出的恒久魅力,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今天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丝路物语”书系,就是这一魅力的具体体现。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习近平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饱含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让文物活起来始终为其所关注、所思考。让文物活起来,就是深入挖掘文物的内涵,充分发挥文物的作用。中国文物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印记和精神标识,是全体中国人乃至全人类的珍贵财富;它对于激发人民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认同和热爱,坚定文化自信,汇聚发展力量等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近年来,一些优秀的文物类书籍、综艺节目、纪录片、文化创意产品等不断涌现,文化遗产元素成为国家外交的桥梁,文物逐渐成为“网红”并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这些都充分彰显着“让文物活起来”已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物珍存正在不断走近百姓、融入时代、面向世界。
说到文物,不能不把眼光聚焦于丝绸之路。人类社会交往的渴望推动了世界文明间的相互交融和渗透,中华文明与亚、欧、非三大洲的古代文明很早就发生接触,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直到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的著作《中国——我的旅行成果》里首次提出了“丝绸之路”的概念。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丝绸之路考古发现和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推进,丝绸之路研究更成为国际显学。在古代文明交流史上,丝绸之路无疑是极其璀璨的一笔。它承载着千年古史,编织着四方文明。也正因为丝绸之路无与伦比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其数量之大、等级之高、类型之丰富、序列之完整、影响之深远,都是世所公认的。神秘悠远的古代城址、波澜壮阔的长城关隘烽燧遗址、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气势磅礴的帝王陵墓、灿若星辰的宫观寺庙、瑰丽壮美的石窟寺……数不清道不尽的文物珍宝,足以使任何参观者流连忘返,叹为观止。2014年,“丝绸之路:长安一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跻身《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使丝绸之路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也对广大文化文物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中华文化优雅如斯,如何让文物说话,飞入寻常百姓家,是当下无数文化界人士亟待攻坚的课题,亦是他们光荣的使命。客观来讲,丝绸之路方面的论著硕果累累,但从一般读者角度,特别是从当下文化与旅游结合角度着眼的作品不多,十分需要一套全面系统地介绍丝绸之路文物故事的读物。令人欣喜的是,西安出版社组织策划了这套颇具规模的“丝路物语”书系,并由李炳武先生担任主编,弥补了这一缺憾。李炳武先生曾经长期在文物文化领域工作,也主持过“中华国宝·陕西珍贵文物集成”“长安学丛书”和《陕西文物旅游博览》等大型文物类图书的编纂工作,得到了业界的充分肯定;加之丛书的作者都是有专业素养的学者,从而保证了书稿的质量。
如何驾驭丝绸之路这样一个纵贯远古到当今、横贯地中海到华夏大地的话题,对于所有编写者来说,都是具有挑战性的。这套书的优点或者说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这套书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大而全。从宏观的视野,用简明的线条,对陆上丝绸之路的博物馆、大遗址进行了全景式梳理,精心遴选主要文物,这些国宝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在字里行间一一呈现。
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类型丰富,作者在文中并没有局限于文物本身的解读,还根据文物的特点做了大量的知识拓展,包括服饰的流变,宗教的传播,马匹的驯化,葡萄等水果的东传,纸张的发明和不断改进,医学的发展,乐器、绘画、雕刻、建筑、织物、陶瓷等视觉艺术的交互影响,等等。其中既有交往的结果,也有战争的推动。总体而言,这些内容是讲述丝绸之路时所不可或缺的内容,使读者透过文物认识了丝绸之路丰富的文化内涵。
值得称道的是,这套书采取探索与普及相结合的方式,图文并茂,力求避免学究气的艰涩笔调,加入故事性、趣味性,使文字更具可读性,达到雅俗共赏的目的。通过图书这一载体,能够使读者静静地品味和欣赏这些文物,传达出对历史的沉思和感悟,完善自己对文物、丝绸之路和文化的认知。读过这套书后,相信读者都会开卷有益,收获多多,文物在我们眼中也将会是另一番面貌。
我们有幸正处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发展伟大时代,每一件文物,都维系着民族的精神,让文物活起来,定会深入人心,蔚为大观。此次李炳武先生请我写序,初颇踌躇,披卷读来,犹如一场旅行,神游历史时空之浩渺无垠,遐思华夏文化之博大精深。兼善天下,感物化人历来是每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所属,若序言能为一部作品锦上添花,得而为普及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起到促进作用,何乐而不为?
是为序。
开篇词
宇文恺创制新都
隋唐丝绸之路的商道起点
西市的商业文明
乐昌公主破镜重圆
杜子春和波斯邸
太平公主放生池
张家楼和西市宴席
唐代诗人与西市
窦义和胡商米亮
追求人生价值的上官希敡墓志
奉王税不求减免的赵惠满墓志
主张道在则尊的杨献墓志
成人之美克己从道的段廉墓志
粟特人康敦墓志
熊津西部人陈法子墓志
回鹘葛啜王子双语墓志
高昌王弟麴建泰墓志
重现王褒真迹的西魏李稚华墓志
《兰亭序》书手冯承素墓志
韩铢和压惊钱
田令孜和西市饮子
柳宗元颂义商宋清
西市斩叛军
王酒胡敲钟炫富
领开漕渠总监郭均墓志铭
杨岳墓志两方
唐靖德太子李琮墓志
郭子仪三兄弟墓志
石解墓志与义商焚券免责
薛稷书房先忠墓志
王内则墓志
隋安备墓志和粟特棺床
王玄德墓志与唐风俗画
长安城的毁灭与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