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钱锺书说:你若要知道一个人的自己,你须看他为别人做的传。
2.吃了鸡蛋还想见母鸡的人,应该读读这本书。
3.与钱锺书、夏志清、余光中交往数十年,有很多一手资料。
4.学者的理性与作家的感性兼备,文章好看,充满智慧。
对博学、卓识、壮采的向往
黄维樑
《文化英雄拜会记》书稿多年前蒙台北的九歌出版社接纳,于2004年出版了。后来拙著获母校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厚爱,并得九歌授权,于2018年推出香港版。先后两个版本,内容有增删。北京九州出版社决定推出内地版本,通过选题审议、授权等程序,加上内容的再一次增删,文化英雄要在广袤的华夏九州出现了。
本书所记述,无论哪个版本,都是钱锺书、夏志清、余光中三位,而不同版本中都有记述钱锺书的《文化英雄拜会记》一文。有文化昆仑等崇高称谓的钱先生,聪颖刚毅、敦品力学异于常人。他学问极为渊博,通晓七种语言,勤奋著述,作品丰硕杰出;更为中国文化发声,让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平起平坐;他提出东海西海,心理攸同的卓论。他是个文化英雄(西方所谓的culture hero)。书中另外两位也都是诗杰文豪,可以文雄称之。
我校对书稿,等于黄维樑读黄维樑,有敝帚自珍之喜,也有时光飞逝之叹。本书九歌版面世时,钱锺书先生已去世六年,夏志清和余光中两位都健在。夏公读到新书,来信表示很高兴;一再称赞我记述得体,我对他的评论全面、细致、中肯。待到香港版面世时,夏公去世五年了。此书序言(上篇)写于2017年11月2日,想不到四十二天之后,仅存的硕果余先生也衰萎了。
诗翁的作品多有晚霞、壮丽一类字眼。他逝世后,我有文章题为《满天壮丽的霞光》,讲述他后的一个重要公开活动(此文收于李元洛与我合著、九州出版社2018年7月出版的《壮丽余光中》一书)。壮丽的霞光消失了,但壮丽的诗文没有消失。这几年间出现了不少纪念余光中的活动,近的包括台湾出版的《华人文化研究》将于6月推出余光中教授纪念专辑(由我任客席主编),同月中旬重庆则将举行悦来新诗力系列活动。余光中曾在重庆的悦来场度过他的中学阶段,这系列活动包括研讨会和光中杯诗歌创作比赛,都直接或间接和余光中有关。夏志清2013年仙逝后,报刊多有悼念文章,学术机构也有为纪念他而办的会议。夏教授与兄长夏济安的通信六百多封,经编辑和注释后于近年先后出版了五大卷,备受重视。本月7日复旦大学就为这二夏书信举行了个盛大的学术研讨会。至于钱锺书,这位大师的生活、学术等记叙或论述,近两三年来就出版了四五本书。钱学和余学已建立了名目,夏学之立可能为时不远。
这次推出本书的简体字版,相对于前此两个版本,内容有增有删。保留的和新加上的篇章,我自信有研习的心得可贡献。不懂钱锺书,或对他有偏见的人,认为他只有学问知识的铺排罗列,而无中心学说和理论体系。我要清晰告诉读者的是: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就是钱锺书的中心学说;体系吗,是有潜体系的,钱学学者可在研究后建立一个宏伟的钱体系。(我认为蔡田明著的《〈管锥编〉述说》,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0年出版的,分门别类梳理、引述钱锺书的各种观点、说法,可供建立钱体系者参考。)钱学中,钱锺书在牛津大学得了个B. Litt学位,这是个什么等级的学位,是学士、硕士还是所谓副博士,引起争辩。我对此做的小小考证当可释疑。
关于夏志清,不仔细读其书的人,以为他把张爱玲捧得比鲁迅还要高,说张爱玲比鲁迅伟大,因而批评夏志清。其实夏志清没有这样的扬张抑鲁,我从夏著中举出事实辨明之。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有经典之誉,究竟夏先生为什么能卓然成家,我有文章剖析其治学方法、其成功之道。刚才提到近为二夏书信举办研讨会的事,二夏书信的文学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价值,我是极早(若非早)注意到并为文推介过的人。
至于余光中,文学界称我为余学的创立者。几十年来我析评其作品,记述其生活,本书中诸多篇章,都是细心经营而后写成的,题材、角度、主题都多元化;我还力求写的评论文章,无愧于余光中作品的文采。余氏读者读后应有所收获。
本书的综合篇是钱、夏、余三位的忧患意识论述,是的文章,三位大师紧密连为一体了。
说回英雄难过编辑关的事。英雄遇难先后有两次,上面说的属于第二次。首次是2017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本书的责任编辑讨论书名时,认为要改用新的,建议用有典故的道因风雅存李白有诗句交乃意气合,道因风雅存。都几乎要拍板了,编辑诸君后认为还是保留原来的书名好。这次的九州版,原名保留不了,却冥冥中用了当年可能成为书名的风雅二字。本书的首版出版者是九歌,现版的出版者是九州。关于三位大师的书,台北、香港、北京三地先后推出三版,三三得九,出版者非九歌与九州莫属了。在多谢三地约稿、刊稿的刊物编辑,以及三个版本的三地编辑之际,在再三多谢读者阅读本书之际,我不奢望本书是畅销书,但希望本书在不太小的小众间成为长销书,长长九九有相当的销量。书名风雅,我相信读者们也是风雅君子,请诸君子雅正。
黄维樑,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一级荣誉学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文学博士。
1976年起担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讲师、高级讲师、教授;台湾佛光大学文学系教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客座副教授;台湾中山大学外文系客座教授;美国Macalester College韩福瑞客席讲座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客席讲座教授。
有学术论著《中国诗学纵横论》《香港文学初探》《壮丽:余光中论》《文心雕龙:体系与应用》《中西新旧的交汇》等,散文集《突然,一朵莲花》《大湾区敲打乐》等,共约三十种。曾任香港地区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心雕龙学会顾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