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克标(19002007)浙江海宁人,字恺熙,现代作家,翻译家。曾与腾固、方光焘等人创办了我国现代文学早期著名社团狮吼社。代表作品有小说《银蛇》、杂文《风凉话》等,先后翻译了《菊池宽集》《夏目漱石集》等大量日本文学作品,对莫泊桑、王尔德等欧洲作家的作品也有所译介。解志熙指出,章克标是上海唯美主义文学的早期代表人物。许道明和杨剑龙分别在各自的著作中,将章克标定位为海派文学的代表作家。王向远在《二十世纪中国的日本翻译文学史》一书中指出,章克标是我国早翻译、出版夏目漱石和谷崎润一郎著作选集的翻译家。关于章克标的文学史地位,陈子善评价道:尽管章先生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坛地位的确立还有待史家评估,但若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流派史,不能不提章先生,若探讨中国现代杂文创作成就,也不能不提章先生,就是追索中国现代对日本文学的评介,仍不能不提章先生,这都是无可否认的文坛史实。
我国现代文学成立至今已近百年,学界迎来了对现代文学百年发展史进行回顾梳理的契机,文学史作为整体研究,是以对单个作家的扎实的个案研究为前提的,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和翻译家,章克标研究是个不可回避又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章克标的文学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早期(20世纪20年代至解放前后);中期(新中国成立前后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20世纪80年代至其去世前)。中期是空白期,而早期和后期在创作体例上有明显的不同,后期创作主要以回忆文章为主,间有少量散文,而早期创作则涉及小说、散文、诗歌、翻译,其代表作品也集中于这一时期。管见以为,其后期作品的史料价值高于艺术价值,要研究章克标文学的艺术价值及其文学史地位应将视角定位于其早期作品。
章克标的创作活动始于20世纪20年代,然而关于他的研究却相对滞后。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海派文学研究的兴起,他才出现在学界的视野中。管见所及,目前国内学界关于章克标的研究呈现出以下特征:、较为重视从文体学、修辞学等理论视角对章克标小说、杂文的艺术风格进行探讨。代表性的包括:解志熙从中国现代唯美主义文学思潮的视角,将章克标的艺术风格准确定位为追求官能刺激的颓废主义;赵鹏又从相同视角,以作品为依据,论述了章克标不同于其他唯美派作家的独特创作风格;许道明、杨剑龙则从海派文学的视角,对章克标的杂文和小说的创作特点进行了深入剖析。此外,还有一些关于章克标创作的研究出现在学位论文和学术期刊中。第二、从比较文学、文学译介史等视角来发掘章克标对日本文学的翻译活动。例如,金晶从比较文学视角,研究了在文艺思想和创作手法上谷崎润一郎对章克标的影响;张能泉从我国对谷崎润一郎的译介这一视角,介绍了章克标对谷崎润一郎的译介后,指出章克标是建国前翻译谷崎润一郎作品多的翻译家。秦鹏举从社会批判意识、文艺理想和创作手法三个方面,对章克标与夏目漱石进行了比较。另有两篇硕士论文涉及到了章克标的译作《哥儿》(夏目漱石原作)与其他翻译家的译本的对比。值得注意的是王向远的《二十世纪中国的日本翻译文学史》一书,他在该著作的不同章节中,逐一介绍了章克标对武者小路实笃、芥川龙之介、夏目漱石、谷崎润一郎及菊池宽等几位日本作家的翻译活动,指出章克标是我国早翻译、出版夏目漱石和谷崎润一郎著作选集的翻译家,并对其翻译的动机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国外学界关于章克标的研究非常少。管见所及,仅日本的大泽理子就《现代日本小说选集》(上海:太平书局,集,1943年;第二集,1944年)中收录的章克标翻译作品的初出期刊《译丛月刊》及选题标准等进行了论述。这些不同视角的研究,为以后的章克标研究奠定了基础。
中外学界学科壁垒的客观存在使得章克标研究存在学术盲区。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学者因为不懂外语,大多无法判断章克标在外国文学译介领域的学术价值,而外国的文学专家又往往缺少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整体把握,而且汉语水平亦有限制。这就导致章克标研究往往出现灯下黑的真空状态。
综合中外学界研究成果,我们发现目前而言,章克标研究虽已开始起步,但仍存在着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⑴对章克标笔名(包括别名、化名)的认识模糊。例如,开西是章克标的笔名,而李璨、姜陆波都将章克标与开西当作两个人,并对各自翻译的《哥儿》的文本进行了对比。陈益民在其编著的《阿Q永远健在》中,将章克标与岂凡视为两人,事实上,岂凡是章克标的笔名。此外,康东元、黑古一夫在其著作中,将章克标与许竹园视为两人,许竹园亦是章克标的笔名。⑵对章克标早期作品的认识不全面。章克标的杂文曾一度可以和鲁迅比肩,其曾以笔名岂凡在《人言周刊》的观世音专栏发表杂文25篇,而这25篇杂文,尚无一篇被提及。关于其翻译的研究,多数将重点放在其出版的翻译文集和其对日本文学的翻译上,其发表于期刊上的译作及其对欧洲作家作品的翻译,却很少被提及。⑶对章克标早期文学活动的纵向研究不足。以往研究多将视角定位于章克标早期的某一文体上,如研究其翻译,或研究其小说、杂文等创作。而章克标的早期文学活动时间长达20多年,研究其创作历程或者不同阶段艺术风格变化的纵向研究明显不足。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根源,是其作品仍处于零散状态而未被按创作时间整理编年,故无法进行纵向阅读和开展纵向研究。
基于此,本书开展了以下三个部分的研究。
部分(章):考察章克标的笔名。学界对章克标笔名的认识较为模糊,如前述的开西许竹园。另有些笔名因章克标在回忆录中没有提及,学界亦无专题研究,故无人知晓,导致他的很多早期作品无法确定,即无法全面认识其早期作品,章克标研究的深入开展也就无从谈起。因此,确定其笔名是章克标研究的前提,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书通过文学家辞典、章克标在回忆录中提及的信息以及章克标周边人物的著述等相关资料,对章克标笔名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为确定其未被发现的早期作品提供重要线索,也可为日后认定其更多作品,如发表在未见的杂志或报刊上的作品提供依据。
第二部分(第二、三、四章):调查章克标的早期作品。章克标的早期作品涉及小说、散文、诗歌、翻译,代表作品如杂文《风凉话》、小说《银蛇》以及对谷崎润一郎等日本作家作品的翻译均集中于这一时期,研究章克标的艺术成就及其文学史地位,必须将重点置于其早期作品上,然而,其早期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还未被发现。本书以确定的笔名为线索,利用回溯性期刊目录、书目以及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大成老旧刊全文数据库等现代化检索手段,系统发掘了这些未被发现的早期作品,为研究其散文、小说和翻译提供新的文本支撑,从而推进章克标研究的深入开展。其中,第二章,对章克标笔名的早期署用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第三章,对章克标出版的书籍以及其他收录有章克标作品的书籍进行全面整理;第四章,对未被相关书籍收录的章克标早期作品按文体进行系统梳理。
第三部分(第五章):对章克标早期作品进行编年。章克标的早期文学活动,时间长达20多年,其早期作品目前仍处于零散状态,导致关于他的研究局限于横向研究,即研究视角多被定位于其早期的某一文体如翻译或者小说上,尚未出现研究其20多年的创作历程及其不同阶段艺术风格转变的纵向研究。本书对目前所能调查到的全部早期作品的创作时间或初刊时间进行了系统调查,并以此为序,整理章克标著作年表(含译作),为纵向阅读章克标作品提供依据,从而推动章克标创作历程及其早期艺术风格的动态演变等纵向研究的展开。
另外,为给章克标研究提供新的文本支撑,便于学者阅读参考,在附录一中对未被相关书籍收录的章克标早期作品中的部分代表作品进行汇编。为了系统了解章克标的经历,在附录二中根据《文苑草木》《世纪挥手》等相关文献,对章克标的生平进行了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