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年来,西方博物学家将世界各地的珍奇植物做了地理大发现,植物已经全球化。我们在亚洲、欧洲、美洲等各大陆都可以见到其他大陆的树木花草兴旺繁殖。在这个过程中究竟有过怎样的历史?人类在地理大发现的同时如何改变了大自然的风景?植物学家们如何在几百年的艰难探索和辛劳中把植物标本保护下来,让后人得以了解当年植物的生长情况以及灭绝了的物种?在书中,作者带领读者逐一探查真相。
书中还讲述了许许多多老式植物学家的传奇经历,包括图内福尔、科默松、弗朗谢、拉马克、普瓦夫尔、梅屈兰、林奈、米肖、圣-伊莱尔、阿当松、艾莫南等,还有18、19世纪远赴中国为植物学做出贡献的传教士谭卫道、德洛维、汤执中等。
植物王国集自传、科普和小说为一体,带领读者与植物学家一道去世界各地重温那一次次探险活动,让读者在阅读的喜悦中不知不觉对植物产生好奇心,想要走近解大自然中遇到的每一株植物,了解它的名称、来历和生长情况。
三棱镜译丛 透过发现与发明的光谱,认识世界,认识自己
本丛书精选法、美、加等国热销的科普新作,内容含及天文、生物、生态、脑科学、人类起源、科学史等多方面,作者均浸淫专业领域多年并有丰富科普图书写作经验。丛书兼具科学性和可读性,可以帮助读者从科学的角度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并探索科学之美。
《植物情怀》集自传、科普和小说为一体,带领读者与植物学家一道去世界各地重温那一次次探险活动,让读者在阅读的喜悦中不知不觉对植物产生好奇心,想要走近解大自然中遇到的每一株植物,了解它的名称、来历和生长情况。
1.在一个巨大的标本馆里,藏有数百万件珍宝:古埃及的花冠、马达加斯加的棕榈树、阿蒂斯山的洋甘菊、波利尼西亚的风信子,还有笋瓜和大黄,拉维莱特的洋葱和春天的李子树……莲花沉睡千年后依然能够发芽绽放,谦卑的含羞草惊艳了乾隆皇帝……让我们走进奇妙的植物王国!
2.来亲近一下形形色色的植物学家吧,图内福尔、科默松、弗朗谢、拉马克、普瓦夫尔、梅屈兰、林奈、米肖、圣-伊莱尔、阿当松、艾莫南、谭卫道、德洛维、汤执中。几百年来,是他们跑遍世界各地,冒着生命危险采集植物,清点地球上的植物种类,植物学由此诞生。
3.马克·让松是一位科学家,也是一位梦想家。他通过讲述一个个植物标本背后的历险故事,讲述自己成为植物学家的亲身经历,向读者展现植物王国的神奇魅力。
跋
假如不是到浩如烟海的图书馆去淘宝,我根本无法写出书中提到的这些人名与时代。在写作过程中,我们不仅查阅了科学出版物,也找到了历史文献。每一个细节都来自一次书信沟通或是探险实录,一篇科学论文或是航行日记。在通常情况下,我们保留了原来的说法,不是因为省事,而是因为其新鲜与准确性。尽管过了几个世纪,这样的写作在我们看来仍是难以模仿的。我们本身并非历史学家,于是借鉴了许多专家的工作,我们将在书后列出。因此,对某个时期中可能令专家恼火的某些阐述,我们深表歉意。由于记录装置可能会妨碍阅读,我们希望跟您分享这一主观的参考书目,用于贯穿我们书中的特定主题。之后,肯定是植物标本馆,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资料来源,我们从中采纳了许多资料,很多文件遍寻不见,后在标本馆里的储物架上找到了。
假如没有这些无数的描述与样本,没有昨天的探险家和今天的科学家,就不会有这本书。他们当中有些并非身患恶性发热,也在这本书的写作中不幸地离开了我们。因而,我们在此向莫里斯 施密德献上几朵盛开的鲜花,他享受了96个春天后,去伊甸园看看沙漠中的龙脑香属森林终是否藏在某个角落里。
我还想感谢我的同事们并向他们致敬,他们日复一日地辛勤工作,有时不得不面对官僚机构的不配合,在此职业不受重视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奉献精神。我希望这些文字终可以说服他们,我们所分享的这块千层蛋糕是独一无二的,且他们的专业技能如此稀有和出色,没有他们就没有采集。后一句话是献给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它位于所有现代问题的十字路口上,而我为每天与它打交道而感到无比自豪。
译后记
《植物情怀》作者之一马克 让松是一位植物学家和农艺师,年纪轻轻就成为法国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植物标本馆的负责人,他重塑了植物学方面的职业。
作者在本书中表达了他对植物学和植物学家的敬意,尤其是法国的植物学家,几百年来他们跑遍了世界各地,冒着生命危险采集植物以清点地球上的植物种类。正是这些历史上对植物不离不弃的博物学家创造了植物学这门科学,没有他们前仆后继的奔波,当今植物学便会缺少许多历史的记忆。作者首先讲述了自己儿时的生活环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当他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便对大地上各种生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当年大学里尚未开设植物学科相关专业,作者辗转多校,锲而不舍地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棕榈树,和落脚点法国巴黎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植物标本馆。
植物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处不在,它们不像能够自由行动的动物那样足以吸引人类的关注,只是默默地生长着,发芽、开花、结果、落叶、冬眠。一般人很少会探究它们到底从哪里来,生存方式是怎样的,如何分类命名等问题。几百年来,西方博物学家对世界各地的珍奇植物做了地理大发现,植物已经全球化。我们在亚洲、欧洲、美洲等各大陆都可以见到其他大陆的树木花草兴旺繁殖,这中间当然各有利弊……在这个过程中究竟有过怎样的历史?人类在地理大发现的同时如何改变了大自然的风景?植物学家们如何在几百年的艰难探索和辛劳中把植物标本保护了下来,让后人得以了解当年植物的生长情况以及灭绝了的物种?作者在书中娓娓道来。
书中描述了许许多多老式植物学家,他们的为人处世和工作方式各具特色。显然,植物学像其他学科一样在与时俱进,但在新的研究框架和工作环境中,植物基本的采集方式并没有被摈弃,科学家们仍需依赖自己的眼睛和手去进行基本的采摘、辨别、压制等工作。阅读此书,我们有缘结识一些老式植物学家,如图内福尔、科默松、弗朗谢、拉马克、普瓦夫尔、梅屈兰、林奈、米肖、圣 伊莱尔、阿当松、艾莫南、布朗……还有在18、19世纪远赴中国为植物学做出贡献的传教士谭卫道、德拉维、汤执中等。同时,我们也得以窥探颇受冷落的植物研究。人类与植物的命运息息相关,我们共同分享着地球上的这片土地。
作者的写作方式很独特,现实描述中穿插着历史,正叙夹杂着倒叙,当代人物与历史人物串连……有如时光穿梭,让读者沉浸在历史与现实的往复中,人物和植物就这样活了起来。作者这种跳跃性的思维与写作给人目不暇接的感觉,似乎植物也随之舞动起来。
本书集自传、科普和小说为一体,让读者在阅读的喜悦中不知不觉对植物产生了好奇心,想要走近在大自然中遇到的每一株植物,了解它的名称、来历和生长情况。
翻开《植物情怀》,跟随植物学家的脚步,去世界各地重温那一次次刻骨铭心的探险活动。
马克·让松,植物学家,农学家。2013年以来,掌管巴黎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植物标本馆。
夏洛特·福夫,园林设计师、记者与作家。
译者:
戴捷,法国南特大学汉语教师,现居法国。译著有《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系列、《皮克·波克》系列、《步行哲学家》《名画桥梁艺术系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