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中医传承发展的史实为脉络,多层次地展示博大的中医文化。上篇以中医的千载传承为背景,着重探讨了医德、中医人才培养等备受关注的问题。中篇展示20世纪中医界在历史旋涡中的坎坷沉浮,以及著名医家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配有珍贵的历史照片。下篇以《中医抗疫史话》为开篇,对新安医学、何氏800年医学世家、中医心理学等的介绍,丰富了对于中医文化的认知。本书既是一本大众读物,又有一定学术和史料价值。本书适合中医院校师生、对中医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各界读者阅读,也可供医务工作者和医史研究人员参阅。
中医为什么能够经历数千年世事沧桑而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历代医家是怎样走上学医之路的?对于当代中医教育有怎样的借鉴意义?历代医家的医德风范又有怎样的现实意义?为进一步振兴中医中药,亟需做些什么?这些,都可以从本书中得到启示。
代 序
中医药学是生长在中国这块文化沃土上的一枝奇葩,备受世人瞩目,与书画、京剧被国人称为三大国粹。后二者均属文化范畴,唯有中医药学是医 学的一部分,属于自然科学范畴。时至今日,中医药学是目前少有的以人文 科学理念构架自然科学理论体系的学科之一,这表明中医药学中蕴藏着中国文化的深厚基础,也可以说,中医药学是在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中形成和发展的。
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人既有其自然科学的属性,人体科学属于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同时,人又有着社会科学的属性。因此,医学的模式由过去的 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社会心理环境生物医学模式。医学社会学、医学 心理学等新兴学科方兴未艾,正在飞速发展。研究中医学的文化特征,弘扬中医学的传统文化内涵,无疑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吴中云女士出身于中医世家,受家庭之影响,对中医学之热爱情有独钟,利用工作之余,深入探讨中医之文化内涵,为弘扬中医文化,不仅收集古今中医之文献,还尽力寻求名医之风范趣闻,就中医文化之方方面面,用深入浅出之语言文字,考据发微,积多年之心得,著成《中医文化谈》一书,从中国文化的视角出发,运用史实论证,从不同侧面展示中医文化的深厚与博大,做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书稿完成后,约我写序,本不当承诺,因吴中云女士之父吴兆祥前辈与家父鲁春溥,出于同一师门,均曾拜北京名医施今墨先生门下,以此论之, 有愧不敢当之感。然而我一口气读完此书稿后,深感其用心良苦,有宣明 往范,昭示来学,既不诡于圣经,复易通乎时俗之意,为表示自己之感受,以此短文,代以为序。
鲁兆麟
2002 年 6 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
吴中云,北京人,老中医吴兆祥(曾师从施今墨、汪逢春先生)之女。1978年开始从事医务工作,1987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多年来致力于中医文化、中医科普和中医心理养生研究,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著有《中医文化谈》《中医心理养生谈》《传奇傅青主》《感悟人生:硬笔书法古诗文集锦》等专著,发表文章数十篇。
。
上篇 千载传承
千里寻访叶天士故居
傅青主:医学家·文学家·书画家
医乃仁术历代医家的医德风范
历代医家的学医之路
中医发展史上的三次飞跃
医林撷英
中篇 百年风云
世纪回眸:中医百年风云录
姹紫嫣红的春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医事业的发展历程
孤灯廿载 心肝呕尽医林巨匠张山雷的人生追求
术精内外 望孚中西杰出的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丁甘仁
恽铁樵与中西医汇通派
施今墨:南北驰名的医家
施今墨创办的华北国医学院
萧龙友:济世育人不息翁
琼岛春荫 汪逢春师生情深
秦伯未:辉煌与悲怆
王慎轩与苏州国医学校
岳美中:从乡村教师到中医泰斗
任应秋:中医各家学说的创立者
我的父亲吴兆祥
中央国医馆始末
下篇 医海听涛
中医抗疫史话
源远流长的新安医学
回族医学:祖国传统医学的瑰宝
享誉杏林的回族医家
何氏八百年医学世家
杏林才女
中医心理学:植根于传统文化沃土的医学奇葩
中医心理养生的12种方法
中医时辰医学浅谈
历代诗人的医学建树
医林巨擘的诗意情怀
略谈古代医家的社会地位
医家箴言
中医史上的
医林轶事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