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聚焦以技术成果入股(包括出资、增资、股权置换)这一类实操业务,从界定出资主体的范围入手,结合各地的实践,对技术标的、出资比例、财税环节、国有资产处理、相关风险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揭示。全书附列了中央、地方与技术入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地方规范性意见,为相关从业人员深入了解技术入股的实务、流程以及现行法规政策提供了必要参考。
本书对相关从业人员深入了解以技术成果入股这一法律行为的实务、程序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等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技术入股是市场主体的法定出资形式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方式。通过技术入股,企业不仅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增加资本和信用保障,而且可以通过股权激励的方式留住技术人才,充分吸纳、整合其所带来的外部资源。技术入股后各方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可促使科研人员尽到的勤勉义务,有效参与收益的分配,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国家和地方高度重视技术入股,积极修改法律法规,不断出台配套政策措施,逐步破除制度性障碍。科技型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科研工作者等各方对技术入股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客户前来咨询、委托办理技术入股事宜,几乎每次交流后都深深为当事人捏一把汗:委托人往往对自身的权利义务认识不够充分、透彻,处置上往往过于简单、笼统,操作欠缺周密细致的安排和统筹。技术入股在法律上较为复杂,涉及各类市场主体法、知识产权法、合同法、担保法、税法等多部门法律以及相关经验的综合运用和细节上的技术性处理。与有形物、货币不同,技术成果还存在法律交付和事实交付的区别,其出资入股完全不同于物质资本那样现实、确切,这给企业资本确定、资本维持、资本不变等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由此也给当事人增添了特殊权利、特殊义务与特殊的法律责任。实践中,技术入股的当事人甚至包括个别法律工作者对部分法律的理解和适用也不尽统一,易于忽略或不能正确处理上述特殊性,无法有效识别和控制风险,如简单类比有形物出资订立协议条款、制作法律文件,加之入股程序上的复杂性,在细节上很容易产生疏漏和分歧,甚至酿成未来纠纷隐患。
借助本书创作的机会,作者基于之前的业务积累,收集、梳理了技术入股基本的内容、程序和相关法律文件,对相关风险进行了系统、充分的揭示,特别是对一些具体的、难以确定的且有普遍性的问题,在通过深度的文献与案例研究、法规调研,或专门走访、咨询专家和政府主管部门的基础上,作了核实解答,并就各地的不同做法如实进行了记录。
全书突出的特点有两点:其一是实。通篇以务实为要务,内容来源于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现行规定,经过实践验证的现实操作和主管部门的指导意见,力求实用,可操作性强。全书写作基于客观存在,杜绝掺杂主观判断成分。其二是全。,所涉及的技术类型全面,专利、技术秘密、植物新品种等权利类型全部覆盖;第二,涉及的市场主体类型全面,不仅聚焦于公司这一主要商事主体,还兼顾到合伙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主体,全面覆盖了所有工商登记的主体;第三,对程序的归纳全面,就技术入股实务流程进行了准确复盘,不遗漏环节、事项,且不冗赘;第四,撰写的视角全面,摆脱了以往技术入股作品大多仅局限于公司法等单一层面进行研究探讨的定势,从技术合同管理、国资处置、工商行政管理、税法等多角度触及技术入股,以满足读者的多方需求;第五,汇编的法规、规范性文件全面,包括国家行政地域范围内,上自国家法律,下至地方主管部门的规范性文件,已更新至2021年,时空两方面都尽量做到全面覆盖。
温明,高校教师、高级审核员,律师,博士,专利代理人资格。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访问学者。20年法律工作经验,专业方向为知识产权法。
张军,律师,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22年律师执业经验,专业领域为公司法、投资法。
部分 实 务
第 1章 技术转让,还是技术入股
第 2章 相关市场主体
第 3章 标的技术
第 4章 技术出资比例
第 5章 国有科技成果处置
第 6章 财税处理
第 7章 风险及应对
第 8章 技术出资流程
第 9章 技术增资流程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市场主体部分
技术类知识产权部分
涉外部分
评估部分
合同部分
科技成果转化部分
涉税部分
相关司法解释
其他部分
地方文件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