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森博士是美国影响力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道森博士的育儿圣经》24个国家引进出版,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时代的父母中口口相传,至今长盛不衰。
道森博士根据开办儿童心理诊所的经验以及为人父的真情实感写成此书,精确描绘了孩子6岁前的心理发展地图。《道森博士的育儿圣经》主要围绕着0~6岁孩子的发展阶段展开婴儿期、学步期、个青春期和学前期,从科学的心理学视角,系统、具体、生动地介绍了儿童发展阶段的规律、特征和要点,并且提供了有章可循的教育原则和简单实用的操作办法,为许多父母送去宝贵的教育方法和强大的心理支持。
☆美国影响力的儿童心理学家,精确描绘儿童6岁前心理发展地图
《道森博士的育儿圣经》提到的育儿方法高效、实用,现今市面上家教图书提到的所有概念,基本上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本源。与这些家教图书不同的是,《道森博士的育儿圣经》是一本需要你作为整体来阅读的家庭教育心理学著作。要想很好地理解孩子,必须把他的成长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而不要把每个问题当成一个孤立的事件。你若不了解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就不会理解他为什么尿床,为什么和小伙伴相处不好,为什么不好好吃饭……让孩子拥有高质量的幼儿时代,《道森博士的育儿圣经》会带给你立竿见影的效果!
译序
翻译这本书,源于一个非常私人的体验。
女儿出生后,我在家里陪伴她四个月再恢复工作,熬过这些疲惫的日日夜夜,女儿依然吃奶吃不好,长得瘦小,常常需要调理,从中药、西药到各种益生菌,直到有一次女儿全天不吃不喝被强制输液。一整天未进食,小身体里却迸发出一股强大的力量抗拒到底,我们完全招架不住,只能放弃。再加上平衡工作和育儿带来的焦虑,我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
我于是不断地从书中寻找启发,从东方经典松田道雄的《育儿百科》、陈鹤琴的《家庭教育》到西方宝典《斯波克育儿经》《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从《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类本土畅销书到近代人文经典《爱弥儿》《爱的艺术》,我在育儿的年阅读了大量书籍,如饥似渴地寻求精神上的依托,期待有一天芝麻开门,我能得到某种顿悟,将心中的焦虑一扫而光。
每一本书都带给我很多惊喜和启发,每一本书中都有大段大段的文字温暖我的心,甚至让我感同身受地泪流满面。心是渐渐温暖了,然而孩子的一些偏离依然会激起我强烈的不安,让我束手无策,我依然没找到系统的、具体的方法解决我的问题,依然没有办法看清前进的道路。这种状态,持续到一次出差。
女儿满周岁不久,我去法国出差,工作间隙,打电话给一位法国好友倾诉心里的压抑。她当时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也是一位忙碌的职场人。听完我的一大堆负面倾诉后,她推荐了这本书,说一定对我有帮助,因为书里的方法曾经帮助她挺过了艰难的日子。于是她喜欢买来送朋友,并在这个过程中惊讶地发现这本书竟凭借口口相传,成为法国社会一本极有影响力的育儿书。我将信将疑地记下了书名Tout se joue avant 6 ans。工作结束我去她家里度周末,惊喜地发现她已贴心地买好了一本要送给我。
曙光
拿到手迅速读过一遍,我的心被洗涤一新,仿佛盏盏明灯点亮在心头,我着迷地在女儿身上实践书中的方法。看到我一天天的变化,身为职业出版人的先生告诉我,读懂一本书好的方法就是把它翻译一遍,同时,这样的好书,让更多人读到,帮助更多的家庭,多好啊!于是,我们托朋友从美国带来了这本书的英文原版,我带着深入理解的劲头和与更多人分享的强大动力,一边深入阅读,一边实践,慢慢将它译了出来。
我接触到这本书的时候,女儿已经度过了婴儿期,正开始学步期,因此在读完婴儿期的内容以后,总觉得有些地方自己没有做好,心中不由得生出一股歉疚的情绪。比如,在小婴儿自我概念形成的初期,我被一些莫名其妙的焦虑困住,纠结于按时哺乳还是按需哺乳,在这一点上,不同的医生甚至有不同的观点,在那些日子里,我确实感到无所适从。道森博士清楚地预见到母亲读者的反应,因此,他特意用一章的内容并且是全书的章,来分析母亲的情感。说是分析,实际上更像是一位智慧的长者在与人聊天。慢慢地,我心中的焦虑被驱散了,我会想:原来别的母亲也是这样想啊,我的反应并没有很过分。如果要将这一章的要点抄在这里,我几乎要将整章都抄下来了!因为道森博士是如此精准地了解母亲的心理,他在这个部分说的每一句话,仿佛都直击我内心深处那些敏感、脆弱、又不敢与人交流的隐秘的方面。
我们的文化会直接或间接地向年轻母亲灌输一条信息,就是母亲都神奇般地拥有与生俱来的母爱和母性,因此,她应该自然而然就会爱孩子、会照顾孩子。问题是她怎么就找不到这种感觉呢?她觉得自己照顾新生儿笨手笨脚的,于是就会猜想其他母亲都有天生的母性,唯独自己没有。她把时间都浪费在焦虑和无助感上了,而没有坐下来好好思考一下,其实,对新生儿的母爱,与照顾孩子所需要的经验和知识有着天壤之别。
这就是我从医院回到家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真实的内心写照。然而,我没有勇气将这些感觉和困惑告诉别人,不仅如此,在那些严重缺乏睡眠的日日夜夜,我也没有头绪将心中的感觉这样清晰、有条理地表达出来。我只是觉得自己被困在一种从未有过的乱哄哄的节奏中,失去了掌控的能力,被种种矛盾交织的情绪推着懵懵懂懂地向前走。
在我阅读过的书籍中,只有道森博士将母亲的情感放在重要的位置,他坦言:大部分育儿书开篇即介绍新生儿,描述新生儿的特点,以及如何照顾他们。这些书都忽视了母亲的情感,我认为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这绝非自夸之词,只有洞悉全局的人才能做出这样的写作安排。想一想吧,几千年来母亲们都必须克服无能感和怨恨的情绪这两个心理障碍,那么你也一定能行。开始可能会很艰难,你会经历一些非常痛苦的时刻,你也会哭泣。但是你对自己越坦诚,就会越快地度过这个适应期。我非常幸运地及时读到了这些宝贵的忠告,把调整自己的情绪放在首位,很快从困顿的情绪中走了出来,感受到了踏踏实实做母亲的幸福。
个青春期,陪孩子一起成长
道森博士不仅告诉母亲应该怎样想,而且尽全书之力告诉母亲应该怎样做:全书的主要篇幅围绕着0~6岁孩子的发展阶段展开婴儿期、学步期、个青春期和学前期,从科学的心理学视角,系统、具体、生动地介绍了儿童发展阶段的规律、特征和要点,仿佛茫茫大海中的路标,照亮了我前方的道路。
真正开始动手翻译的时候,女儿正从学步期过渡到个青春期,因此,我非常幸运地在这个恼人的阶段,有机会在劳累了一天之后,字斟句酌地翻译书中相应的内容,从中获得强大的心理支持。
有一件事情是我感触特别深的。
小孩子长到一岁左右,周围很多人会给你传递一种信息:可以在一岁、一岁半的时候训练大小便,两岁都太晚了。我也急忙买了小尿盆,生怕落后,训练以后不仅收效不大,女儿还表现出其他方面让我们心烦的问题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两者之间的关联。
道森博士用详尽的笔墨介绍了大小便的生理机制以及正确的训练方法尽管在我们的文化里这些直白的描述会显得有些惊世骇俗。于是我立刻停止了训练,给女儿穿回尿布,耐心地等到她获得足够语言能力后再重新开始。其间,周围依然有人急切地提醒这么大的孩子不应该再包尿布了,不同的是,这一次我有了主心骨,任凭别人怎么说,我坚决不动摇。重新开始训练以后,我请假两周在家,时期成熟了,方法得当了,女儿两周后完全脱下了尿布,整个训练过程轻松愉快,没有争执、呵斥,重要的是,在以后的日子里也很少有反复,不论是白天还是夜里。就这样,道森博士告诉我什么时候该毫不犹豫地进,什么时候该心平气和地退,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做到这一点需要一股强大的底气,对自己相当自信,而这股子底气,绝非空穴来风,究其根源,是因为我拥有了越来越多经验和知识。
除了一些成功的训练之外,我也经历着个青春期的孩子制造的种种麻烦,西方人把这段时间称为可怕的两岁(terrible two)。可怕吗?坦白地说,有一点,如果让我重新经历一遍,我还是会有些胆怯:那个时候,她会为一点小事讨价还价,直到我完全失去耐心;不愿意做的事情可以尖叫几十遍不要;该洗澡了不肯进去,一旦洗上了又不肯出来;一个故事要一连讲上十几遍;大声嚷嚷拒绝我帮她系鞋带,系不上又哭闹一通埋怨我不肯帮助她……夜里11点半了,还在兴奋地听故事。不知道她的个青春期要持续到什么时候。真是累人啊!如果不是《道森博士的育儿圣经》这本书,我恐怕早就没有耐心了。女儿步入个青春期以后不久,我在日记里这样写着。
尽管两岁孩子的违拗和反抗常常让父母觉得很难应付,请记住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积极的过程。如果缺少这个过程,孩子就会一直被困在婴儿期的平衡状态中。为了建立个体的自我意识,孩子必然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反抗父母,抗拒一切。他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否定和挑战来定义自己是谁,自己需要什么。我的耐心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仅凭主观意志锻炼出来的,阅读、翻译道森博士的观点和方法,使我对儿童心理的理解与日俱增。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明白了其中究竟,渐渐地,耐心变成了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我不仅对她的违拗有了强大的心理准备,有时甚至满心欢喜地看到她表现出这样的特征,尽管有时她的胡闹让我累得仿佛看不到尽头。有精力的时候,我还会制造一些机会让她胡闹玩水就是我家经典的例子,因为我懂得了,这些行为是她成长的标志,我越是给她提供适当的自由,她就越容易建立起牢固的个体性概念。在不断学习儿童心理的过程中,我庆幸自己做到了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她,容忍她的暴躁、抗拒、专横和变化
多端。
道森博士是儿童心理诊所的医生,有自己的幼儿园,还是三个孩子的父亲,因此,他有大量的经验将个青春期孩子的特征描述得活灵活现。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情不自禁地感叹这说的不就是我的女儿吗!可见,处于同一个发展阶段的孩子,不论是美国还是中国,有多么大的共同点!
个青春期幼儿发展中重要的方面就是这个年龄孩子个性中活跃的特质。父母一定要接纳孩子个性中活泼的特点,帮助孩子确立他的自我概念,在这个特殊的发展阶段里,构筑一个坚实的自我意识。女儿很幸运,她获得了我的理解,我也很幸运,亲眼见证她从单纯的小婴儿变成有主见的幼儿的全过程。直到有一天,她突然礼貌地问我:妈妈,我可以吃一根棒棒糖吗?我惊喜地知道,她已经顺利地度过了个青春期,走进了下一个发展阶段学前期。就这样,一步一步地,我们沿着道森博士指出的发展阶段,在每一个重要节点到来之前充分地学习,做好心理准备,在累与欢乐的交织中,见证女儿的成长。
智慧父母,正面管教
接下来,道森博士花了两个章节的篇幅介绍了管教这个与每一个家庭、每一天的生活紧密相关的话题,这也是书中心理学的力量彰显无遗的一部分内容,不仅对孩子是一面镜子,对我们大人,也是如此。道森博士通过许多心理学实验形象生动地告诉我们,管教不是单纯地让孩子听话,而是一种训练,你是老师,他是学生,终目的是让他长成一个有自律能力的成年人让他学会做出自己的选择,学会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会以负责任的态度行使自己的自由。
道森博士从心理学严谨的视角提炼出了一条条规律,正面强化只能在气头上打孩子环境控制自然后果……行文中时而引用严肃的心理学实验,时而穿插作为临床医生获得的手经验,亲切生动,条理分明,如一位精神导师,悠闲地与你谈话,不强求,不催促,却分析得丝丝入扣,让你不由自主地随着他的逻辑走入一个境界。几乎每一条建议我都有机会实践并取得了令人愉快的效果,其中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我们实施正面强化的过程。
女儿因为胃口不太好,加上春夏小儿易发的感冒,有时需要吃中药调理,一连吃上两三个星期,因此,偶然哄哄解决不了问题。过去喂药几乎是我们和女儿之间的搏斗,经常是我们大道理讲了一堆,药没喝进去多少,我们两败俱伤女儿哭得声嘶力竭,我们在一旁无可奈何。后来再喂药的时候,我们采用了正面强化的方法,首先给她一个客观的心理预期:药很苦,但你是勇敢的,能够喝下去。每喝下一点点,我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鼓励,让她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随着次数的增加,我们不断变换鼓励的形式,有时亲亲她的额头,有时贴贴她的脸颊,顺便让她区分一下左右,更多的时候,是用各种各样的词汇中文的、外文的,来表扬她的勇敢。她正处于对语言非常敏感的时期,听到新颖的外语词汇会非常好奇,很享受这种游戏带来的乐趣。随着她的习惯,我们逐渐拉长强化的间隔,慢慢地,她也就心平气和地接受吃药这件事了。一次她甚至说,药的味道不是苦,而是苦甜,回味女儿创造的这个奇特的形容词,我深深地感激强化心理学给我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帮助。
渐渐地,我理解到,我的训练是不断地通过我的语言和身体力行,向女儿的潜意识里灌输正确的观念与行为,依靠正面的强化方法,缓慢地让这些观念与行为内化为她内心的需要。进门先洗手的习惯,刷牙的习惯,阅读的习惯,完整地表达思想的习惯,无一不是通过这种方法一点一滴、日积月累实现的。
父母是孩子好的启蒙老师
道森博士在本书后3章细致描述了如何在家中为孩子创造一个促进智力发展的环境,以及如何选择好的玩具、书本和音乐。他首先把神秘的智商定义为基本学习能力,并以此为出发点,细致地介绍了教会孩子如何思考的科学方法,以及提高语言能力的具体步骤。这部分内容对我来说好比一本家庭教育的百科全书,放在手边,常常翻阅,这里没有大道理,只有坚实的理论和亲切的举例说明,许多小点子如珍珠般镶嵌在字里行间,熠熠闪光,几个字、一句话都会为我带来源源不断的启发和灵感。有一天,我和女儿坐在店里吃蛋糕,外面渐渐下起了小雨,路上行人纷纷撑起雨伞,女儿忽然看见一个人没有打伞,在雨中小跑着,她问我:
妈妈,这个人为什么跑啊?
他没有伞啊,快点跑好少淋雨呗。我一板一眼地回答道。
女儿歪着小脑袋好奇地看着我,问:
那还有什么可能性呢?
她这一问,猛然把我拉进游戏的轨道上:
嗯,他要去赶飞机,再不跑就要来不及了!
女儿看我进入了她的游戏逻辑,高兴地咯咯直笑,说:
还有一个可能性是他的手机没电了,他要回去充电!
我知道了!他要赶紧跑回去收晾在外面的衣服!
我还知道了!他的宝宝饿了,他要回去给宝宝烧饭!
就这样,我们俩的点子如泉水般汩汩涌出,她一句我一句一个接一个地轮流说,一连说了几十个。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她还会在不经意当中,突然冒出一句:妈妈,我又想出来了一个可能性,那天我们吃蛋糕的时候,那个人在雨里跑是因为他在和别人比赛跑步!当然,渐渐地,从逻辑角度,基本不会有什么新意了,但是只要她能够变化其中的内容,尽管听上去有些离奇,我们还是认真听她说完并报以热切的鼓励,因为我深深地记住了,目前你要做的就是鼓励他产生想法,不管这个想法在科学上是否站得住脚。
从列举各式各样的游戏玩法,道森博士逐渐过渡到严肃的话题如何教孩子阅读、数数,以及尽早学会阅读的好处。或许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社会,父母对孩子成才的期盼和今日中国社会的情况非常类似,因此,我在读到不给孩子太多压力的那部分内容时,恍然有一种时空交错之感。尤其是道森博士幽默地引用了当代童书作家的《我的人生故事》这则讽刺小品,读来令人捧腹。我不禁自问:看见别的孩子一个接一个去上各式各样的才艺班,我是不是也常常按捺不住冲动、生怕落伍呢?在铺天盖地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警示语的轰炸下,我自己是否保持了该有的理性和从容呢?
一想到美国有那么多孩子整日被焦虑的父母强迫学这学那,好有朝一日变成神童,这则讽刺小品的幽默就不禁令人心酸了。我希望你能不随大流,给孩子智力刺激,但不给他压力。于是,我放慢脚步,蹲下身来在女儿的高度看世界,我们一起玩水,一起挖洞,一起剪纸,一起数扣子,一起玩骰子,一起骑自行车,一起看树叶飞舞,一起奔跑感受风在耳边吹过的声音,一起拨弄雨后叶子上晶莹的水珠,一起看蚂蚁成群结队地进洞,一起穿着套鞋在雨中踩水看水花四溅……
你能够为孩子做的重要的事情,就是退到孩子身后,允许他去实现逐渐绽放的独特、潜在的自我。在这场关于孩子生命前五年的长长的对话中,道森博士不止一次地提醒我孩子的独特性,要尊重他的特点,细心观察他的兴趣所在,和自己内心的小孩建立联系,让爱的力量作为养育孩子的好引路人。这时,我不禁想起我的父亲母亲,他们并不很清楚我在翻译什么样的书,只知道我在做一件自己非常喜欢的事,于是默默地帮我分担了许多家务,用坚强的意志为我撑起了一片自由的天空,让我有时间完成此书的翻译。七十多岁高龄的他们尚能如此,我看着年幼的女儿,扪心自问,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去为她的尽情绽放提供自由的空间呢?
再过不久,女儿就要度过重要的基础发展阶段了,一路走来,我深深地感到自己的幸运,作为一名读者和一名译者的幸运,我遗憾的是,在头一年里,情绪为波动的一年,缺乏睡眠的一年,渴望指导的一年,我没有能够读到这样的书。尽管我读了许多书,也从中获得了方方面面的教益,但是我此刻正在翻译的笔下的词句,像是天边的曙光,让我在许多个无法入睡的夜晚不再孤单。
这是我在2011年的日记里对自己说的话,把这段非常私人的感受原封不动地抄在这里,是希望这本书的中文版,能让更多的母亲多一些方法,少走一些弯路;让更多的母亲像我一样,有这样一本周详的心理学育儿书放在枕边,随时翻阅,获取力量;让她们有信心、有准备地面对这多姿多彩的年,让她们作为母亲的生命有一个简单、有序、独立的开始,并带着满满的信心,坚强地走下去。
序
新父母可以从有经验的父母身上学到很多被菲茨休·道森博士称为做父母的艺术的知识。道森博士不仅有做父母的丰富经验,他还是一位儿童心理学家,以及他自己创办的幼儿园的心理咨询师,不难理解,他可以和我们分享的东西就更多了。
正如道森博士所指出的,把孩子生下来并不会自动获得做父母这门艺术所需要的智慧和效率。要想真正做好父母,就必须对孩子的成长过程有相当的了解。
许多人只是通过实践获得这些知识,实践过程中一定会犯许多错误。倘若我们事先对所有孩子走向成熟的必经道路有一定了解的话,有些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本书作者用严谨的发展心理学词汇,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关于这条道路的信息。他同时强调,仅仅知道孩子成长的阶段次序,然后坐等这个阶段到来是远远不够的。父母了解这些信息后,学会有效面对并处理不同阶段孩子依次出现的行为,才是这些信息的价值所在。
道森博士和我在一些重要问题上持有完全相反的观点我认为只要有条件,就应当用母乳喂养;我认为指导学前期的孩子阅读没有太大必要但在我看来,这丝毫不会降低这本书总体的价值。类似的意见分歧可能存在于任何两个儿童心理学家之间,就好比两个家长也会有不同看法一样。
道森博士并不是抱着宣讲真理的态度写这本书的。不仅如此,他还慷慨地与读者分享自己做父母的经验和作为心理学家的观点。他并不要求你完全按照他说的去做。作为父母,你应该使用本书中只对自己有帮助的信息。然而,我认为这本书的大部分观点都会对你有帮助。
大多数父母喜欢知道有关孩子行为的一般信息,但他们找得多的其实还是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具体建议。这本书毫不吝啬地提供了这方面的建议,有关管教的内容在这一点上尤其有帮助。每一个父母都应当了解环境控制方面的建议、自然后果和人为后果的区别、提供正面而非负面的榜样,以及管教的九大原则和十二个不要。此外,作者还为育儿有困难的父母提供了生动的十三条育儿建议作为补充。
我特别喜欢道森博士冷静、感性而又不失理性地对电视的分析。他明确地承认电视的贡献,没有为电视无益于孩子的方面去严厉指责它,没有用恐慌的观点去看待它,没有去迎合孩子因为看了电视节目中的暴力场面而变得暴力这种普遍观点。
事实上,整本书冷静、轻松的风格几乎让人快要忘记作者谈论的是多么重要的话题。
大多数父母都会欣然接受本书提供的关于做父母的实实在在的帮助。在如今这个社会变化巨大的时代,成长绝非一帆风顺的事,所有的孩子都需要父母正确的养育和爱护。
作者关于童心的观点,我非常同意:你可以学到许多科学的育儿方法,但是如果缺少童年的感觉,你就必须和自己内心的那个小孩重新建立起联系。只有童年的感觉才是养育孩子好的指路人。没有童年的感觉,成年人会错误地使用甚至曲解科学事实,因为我们会完全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待这些科学事实。
我也非常同意并欣赏作者对孩子独特性的强调:每个孩子都是特定基因结合的产物,他的基因匹配过去没有,以后也不会再有……你能够为孩子做的重要的事情,就是退到孩子身后,允许他去实现逐渐绽放的独特、潜在的自我。
虽然父母是孩子重要的老师,但现代社会几乎没有提供任何有关如何做父母的培训。关于这一点,作者强调得很对。他还承认现代社会没有比每天工作24个小时,既做父母,又做儿童心理学家和老师更辛苦的工作了,这一点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对我们所有人来说,做父母都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
做父母这项工作,我们每个人都要亲力亲为,许多人一定会对这本非常重要的书提供的扎实帮助心怀感激。
菲茨休道森(Fitzhugh Dodson),美国的儿童教育家、临床心理学家和作家。拥有从幼儿园到大学研究生各年龄段的教育经验,先后在加利福尼亚州托伦斯市的埃尔卡密诺学院、加州州立大学长滩分校任教。长期在加州沿海城市雷东多海滩的儿童心理诊所执业。20世纪60年代,在托伦斯市创办、经营著名的洛杉矶幼儿园,实践、传播他的教育观念。
译序
序
写给父亲母亲
01初为人母
克服无能和怨恨情绪
你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就像他的指纹
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
02 婴儿期
帮助婴儿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
婴儿期鸟瞰
四个不要
03学步期
给孩子营造一个可以自由探索的家
玩具是学步期儿童的课本
和孩子玩贴标签游戏
做好孩子的家庭教师
04 个青春期(部分)
可怕的两岁
怎样管教个青春期的孩子
05 个青春期(第二部分)
家有语言饥渴症孩子
重视电视的教育功能
缓解孩子的妒忌心理
大小便训练
在游戏中学习
不要强迫孩子学习就餐礼仪
给孩子制定入睡程序
06 学前期(部分)
学前期孩子的性格特点
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
帮助孩子建立自我控制机制
和妈妈分离
同伴的世界
允许孩子自由表达情感
帮助孩子建立明确的性别认同
07 学前期(第二部分)
为孩子提供健康的性教育
家庭罗曼史
接受智力刺激的敏感时期
08 你能教会海豚打字吗
强化孩子的好行为
正面强化的九大原则
09 培养一个自律的人
培养孩子的自律性
借助人为后果规范孩子的行为
管教孩子的12个不要
10 儿童与暴力
区分暴力的行为和暴力的感觉
导致暴力的几种教育方式
假想暴力可不可怕
杜绝暴力的重要措施真爱
11教育从家庭开始(部分)
智商
教会孩子思考
12 教育从家庭开始(第二部分)
激发孩子的语言能力
激发孩子的数学能力
父母的教育技巧
13 给孩子选择合适的玩具、书籍和音乐
为孩子选书
为孩子选择音乐
14 给父母的建议
13个建议
寻找童年的感觉
重要的是爱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