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林书院建于北宋仁宗年间,因院内对植古松二株,干矮枝阔,故名“矮松园”。明正德年间,更名“松林书院”,沿用至今。松林书院作为青州治学、教育胜地,历经了千年沧桑。蔡元培曾亲题“勤朴公勇”牌匾作为校训,高悬门上。本书共五章,前四章以时间线索梳理了松林书院创建与变迁的清晰脉络,对书院的办学历史、教育教学状况及崇儒重道的核心精神进行了较为完整的阐述,包括众多名人在书院读书或讲学的史实以及相关的诗文与掌故,反映了儒家士子丰富的情感世界。
王岩,山东青州人,教育硕士,现任教于山东省青州第一中学,高级教师,松林书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潍坊市立德树人标兵,特聘青州古城文化调研员。主编《松林书院及其文化传承》,发表研究文章六十余万字,散见于《大众日报》《联合日报》《潍坊晚报》《潍坊学院学报》《潍坊日报·今日青州》《青州文苑》《青州通讯》《青州文学作品选》《青州古城》《东方花都》等多家报刊。
第一章 北宋矮松园和青州州学的辉煌
第一节 从矮松园到青州州学
一、矮松园因三元宰相名载四海
二、王曾创办青州州学
三、黄庶的感慨和赵拧的劝学
第二节 “三元宰相”王曾
第三节 史书文献中的王曾
一、宋史·王曾传
二、其他文献所录王曾事迹
第四节 王曾诗文节选
一、早梅
二、矮松赋(并序)
第二章 明代松林书院的发展与繁荣
第一节 松林书院的创建与崇儒重道的人文精神
一、明初的教育状况:官学兴,书院衰
二、书院兴起的重要原因:官学教育系统的衰败
三、青州知府李昂正式创办松林书院
四、“书院松涛”成为青州府八大景之-
第二节 明代松林书院的兴盛与禁毁
一、明代松林书院办学的第一座高峰
二、书院教育带动了青州文化的繁荣
三、明代中期青州读书、文会活动盛行
四、阳明心学的传播使书院办学再次达于高峰
五、松林书院在一场浩劫中被禁毁
附:《云门辑旧》(明末清初曹贞孺)昔青读书【修身类·各乡绅事】
第三节 明代松林书院名人
第四节 明代松林书院名人诗歌(节选)
第五节 青齐宋代十三贤
第六节 青州乡贤
第三章 清代松林书院办学的辉煌
第一节 清代松林书院的重建和变迁
一、康熙初青州府官学的废弛
二、松林书院的重建
三、松林书院的变迁
第二节 清代松林书院的管理
一、山长负责制
二、教习掌管教学
三、书院生徒招生
四、管理章程
五、书院的学田与经费
第三节 清代松林书院的教育教学
一、重视道德修养
二、重视科举考试
三、修习儒家经典,清末有所调整
四、儒学在松林书院的演变
五、授课形式和学习方法
六、书院的藏书
七、书院师生特点
第四节 清代松林书院名人
第五节 李文藻在松林书院的读书和交往
一、古籍中李文藻在书院读书的记载
二、对书院老师情深义重,感人肺腑
三、跟书院同学真诚交往,互为知音
四、李文藻主讲书院及与大儒的交往
第六节 清代松林书院名人诗歌(节选)
第七节 松林书院:以府级之实厕身于省级之列的书院
第四章 松林书院改制后的文脉传承
第一节 松林书院改制后的变迁
第二节 松林书院改制初期的办学情况
一、松林书院改制的原因
二、书院的改革与改制诏令的下达
三、书院改制之初管理极为废弛
四、包天笑开启了讲科学、讲民主的一代校风
第三节 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节选
第四节 书院改制后期教育教学及革命活动
第五节 书院转型后的历史名人
一、大师学者
二、革命精英
三、领导干部
第五章 松林书院历史文化遗产
第一节 松林书院古迹遗存和原建筑
一、松林书院建筑
二、书院松涛
三、王沂公读书台
四、名宦祠
五、遗爱堂
六、乡贤祠
七、社稷坛
八、风云雷雨山川坛
九、城隍庙
十、八蜡庙
十一、文昌阁
十二、四照亭
第二节 松林书院碑刻(部分)
一、青州十三贤赞碑(清·胡德琳)
二、清代陈斌如《重建松林书院碑记》碑考释
三、黄昆圃政绩碑(清·赵执信)
四、《松林书院记》碑(清·黄登贤)
五、清代《特授青州府正堂加三级纪录七次李札》碑考释(李森)
六、《谒范文正公祠酌泉有感示诸生》碑(明·邹善)
七、尚未考证的书院碑刻十四方
第三节 文献资料记载(部分)
一、祭酒陈鉴记(明·陈鉴)
二、知府彭桓修,自为《记》(弘治十八年)(明·彭桓)
三、副使郡人陈梦鹤记(明·陈梦鹤)
四、云门书院记(明·赵秉忠)
五、松林书院志序(清·李焕章)
六、《重茸松林书院记》(清·沈廷芳)考释
七、《青州太守裴公遗爱碑记》(清·李文藻)
第四节 松林书院部分课卷
第五节 松林书院部分古籍文献
附录一 相关研究文章
松林书院与祭祀
孝义传家远,清正写人生
“松林书院”与“云门书院”名称考
与“十三贤”比肩的山左督学黄岜圃
一日遇知己,终生念旧恩
兴学重教的青州知府裴宗锡
“隐藏的大师”顾随在青州
附录二 松林书院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