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民族文化基因,建构古代文史学科体系(代前言)
绪论 世界史诗背景下的中国史诗
节 世界史诗问题与史诗学理论
第二节 中国少数民族史诗及相关研究
第三节 汉语史诗问题的回顾与反思
第四节 中华文明与汉语史诗及相关理论体系建构
编 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与史诗的形成、流传
章 中国史诗的源头:巫诗
节 传世文献所见中国早的巫诗
第二节 清华简《祝辞》所保留的原始巫诗
第三节 《诗经》所遗存的原始巫诗
第二章 中华文明起源、发展与史诗的产生、繁盛
节 考古学所证明的中华文明起源的时空范围
第二节 绝地天通:中国原始宗教的形成与史诗的产生
第三节 铸鼎象物:中国原始宗教的发展与史诗的繁盛
第三章 中国原始宗教背景下的史诗综论
节 史诗的形成背景
第二节 史诗的存续时间
第三节 史诗的内涵发展
第四节 史诗的社会功能
第五节 史诗的精神原则
第四章 天人之间:天体崇拜类原始宗教与史诗的形成、流传
节 从图与话,再到图与书
第二节 考古所见宇宙生成类图书史诗、颂诗的讨论
第三节 传世文献中宇宙生成类图书史诗的讨论
第五章 地民之间:山川崇拜类原始宗教与史诗的形成、流传
节 《山海经》是配山海图的史诗文本
第二节 《楚辞》《淮南子》也是配山川神怪图的史诗、颂诗文本
第六章 祖孙之间:祖先崇拜类原始宗教与史诗的形成、流传
节 龟甲版册(□(特殊字符))祝(□(特殊字符))祭祖史诗
第二节 柄形饰典(□(特殊字符))与祖先世系史诗
第七章 图画、甲骨、铜器、竹帛:史诗的传承方式之一
节 口耳相传与史诗、颂诗
第二节 图画、甲骨、铜器、竹帛与史诗
第三节 瞽与史、诗与世
第四节 述而不作与民族文化传承
第八章 诗、乐、舞三位一体:史诗的传承方式之二
节 清华简所见颂诗的诗乐舞三位一体结构
第二节 先秦时期诗乐舞繁盛的文明史背景与相关理论问题
第二编 中华文明的早期发展与史诗的族内发展兴盛
章 考古发现与东夷虞族史诗《韶乐》考索
节 由上博简舜敏学诗谈有虞族的诗乐传统
第二节 《韶乐》为有虞族的史诗、颂诗
第三节 《韶乐》天体崇拜与《东皇太一》《东君》
第四节 《韶乐》祖先崇拜与《山海经》《尚书》《天问》
第二章 考古发现与中原夏族史诗《九歌》新论
节 公元前2000年前后黄河中下游地区夷夏联盟与变局
第二节 夏族史诗考索之一:变东夷虞族《韶乐》为夏族《九歌》
第三节 夏族史诗考索之二:祭地上黄河神、天上云雷神
第四节 夏族史诗考索之三:《天问》所载夏史
第三章考古发现与中原商族史诗(商颂)新证
节学术史上有关(商颂)作者作期的论争
第二节(商颂)作于商代的文献学证据
第三节《商颂>作于商代的甲骨文证明
第四节《商颂)作于商代的青铜文证明
第五节<商颂》五篇文本分析与《天问》商族史诗
第六节今本(商颂》的流传过程
第四章考古发现与中原周族史诗周颂二雅综论
第三编中华文明的结构转型与史诗的族外融合创新
章由清华简颂"即容论史诗的社会功能
节由清华简论颂即容"
第二节颂诗之舞容与神尸:巫术通神的宗教学意义
第三节颂诗之舞容与威仪:礼仪修身的政治学意义
第四节简短余论
第二章原始宗教的衰落与史诗精神的传承创新
节诗亡然后春秋作试解
第二节由(庄子.天下》篇看史诗精神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承传发展
第三节大小传统的融合与史诗、巫诗在(诗经>《楚辞》中的遗存
第三章血缘管理变地缘管理与史诗内容的传承创新
节文化传承融合与<九歌》各篇的整合编组
第二节文化转化创新与《九歌》润色的经典意义
第四章史诗传统与诗国文化的民族思维特色
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东西方文明的差异
第二节原始氏族社会的原始思维在东西方文明时代的不同发展趋向
第三节籍田礼是中国早期文明时代有关农耕生产、血缘管理的宗教仪式
第四节先秦文献所见原始神话、图腾史诗等原始意象
第五节原始意象转化创新为人文兴象寄象
第六节原始意象、人文兴象寄象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深远影响
主要征引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