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 微笑的动力和源泉
任林举
多年前 , 看过一部电影《城南旧事》,里面饰演小英子的演员叫什么我已经忘了,但那个纯真的形象却一直印在我的脑海之中规规矩矩的板凳头下面罩着一张圆圆的脸,一双圆圆的大眼睛里面洋溢着无尽的向往与忧伤,偶尔那么微微一笑,就仿佛鲜花丛中绽放开了五月的阳光。
很奇怪,初见王存华时,我突然就想起了《城南旧事》里的英子。但王存华却早已经不是个小孩子,且圆脸上挂着一副眼镜,让人看不到她眼里是否也有忧伤。我想,应该是没有的,因为她的脸上一直挂着微笑,浓密而黑的板凳头、雪白而整齐的牙齿,就像一幅明快的卡通画,持续不断地传达出时下挂在人们嘴上的正能量。
后来,又有接触,她依然是那个微笑着的表情。于是,我就在想,是什么样的内心世界、什么样的力量能支持住一个人不倦地微笑,给人以一种不变的感觉或错觉这世界始终是快乐和美好的?
再后来,就有了一些实际接触。先是我的长篇散文《玉米大地》再版,邀请王存华和吉建芳画插图。两位同行业的画家同时出手相助,使得那篇冗长的文字平添了许多的生机与灵动。吉建芳的钢笔线描,繁复华丽中隐着智慧与哲思,而王存华的水彩却在绚烂中透出掩饰不住的乐观与天真。画中的小人儿,可以像一只小鸟一样站在玉米叶子上,且给人的感觉是,再向前迈进一步就踏上了蓝天白云。尔后,她组织成立的十分有爱联盟,向电力系统的作家发出邀请,大家一起为黄河滩区乡村的儿童献爱心,每出一本书就捐出一角钱,为孩子们买书,建乡村童书馆。而此前,她已经为此事孜孜不倦地奔波了数年,慷慨解囊,全力以赴。
至此,我才明白,挂在存华脸上那微笑的秘密,原来,微笑的背后藏着一颗十分有爱的赤子之心、一个不肯懈怠的美好愿望和一个不可泯灭的善念。她有着会微笑的灵魂。当这一脉纯净的精神之泉外化为一个人的表情时,就是美好的微笑;凝结成图画时,就会娱悦人的眼目;凝结成文章或诗的时候,就会净化和启迪人的心灵。特别对孩子们,这功效可能就会更大一些,因为存华本质上还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她的情感、她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还一直没有脱离孩子气。这是一颗属于孩子的心。
《春天的窗子》是她诗、画合璧,专门献给孩子的礼物。一口气读完百余首儿童短诗,时时被其中的意象和文字所传达出的意味所打动。从这些干净而又意味深长的文字中,我深深地感觉到她在试图向孩子们解释一些人生的重大问题,有关爱,有关成长,有关是非曲直的判断,有关离别和死亡……这些诗传达出了极其丰富的信息,所含营养足够滋养一个孩子的成长。当然,我的视角仍然是成人视角,我有的感触和儿童的感触很可能大相径庭。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判断,不以一个成人的理解捆绑孩子们感
知和想象的翅膀,我想,我只能就此停止我对这部作品的评说。仅以一例透露一下这部作品的风格。
书中有一首诗叫《问》
小树长大了会变成什么?
大树
小猫长大了会变成什么?
大猫
小马长大了会变成什么?
大马
我长大了会变成什么?
大人
小毛虫长大了会变成什么?
蝴蝶
咦?
凡事皆有例外,在所有事物之中,只有人是不同的。人不仅有肉体,还有灵魂,所以,人的成长也就更加复杂,有身体的成长还有性灵的成长。长大的概念绝不是单纯的个子高、有力气、懂事儿、独立生活或自食其力。真正的成长是人性的成长,不仅要有成熟的心智,而且要有美好、高尚的灵魂。从这一点说,人性的成长过程更像小毛虫变成蝴蝶的蜕变。当人从本我中滤去渣滓的时候,就会显现出闪射着神性之光的超我。这是一种高尚的追求和境界,但并不是人生的必答题,并不是每一个孩子将来都会这样。
王存华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还不是一个霸道的理想主义者,所以只含蓄地以一个似好奇、似疑问的咦字结尾,把答案给了那些颖悟的、灵性的、有心的、有志的孩子。书与人也要讲缘分,好书不一定人人看到,看到了也不一定都理解,理解了也不一定都认同,认同了也不一定会依此确立人生的目标。但愿这部作品与更多的孩子结下美好的缘分!
是为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