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素替代弹性研究——时变特征、行业差异与宏观影响
定 价:59 元
- 作者: 郝枫,盛卫燕 著
- 出版时间:2021/9/1
- ISBN:9787310061495
- 出 版 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F224.0
- 页码:240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改革时期,中国经济经历了持续高速增长,要素市场改革和配置效率提升是其重要推动力量之一。作为经济研究的关键参数,要素替代弹性是衡量要素市场化改革成效和发展特征的重要抓手。《中国要素替代弹性研究——时变特征、行业差异与宏观影响》以我国要素替代弹性变化特征与经济效应为研究主题,基于经济学与统计学交叉研究方法,从要素替代弹性统计测度入手,深入揭示其时期变化与总分关系;并依次由技术进步偏向、要素收入分配、产业结构升级三大领域对要素替代弹性的经济效应进行实证考察,并据以探讨促进我国发展模式转型的政策空间。
要素替代弹性是宏观经济研究中举足轻重的关键参数,对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就业结构、财政与货币政策效果都有重要影响。有效估计国民经济及三次产业要素替代弹性,深入剖析其变化机制与总分关系,对刻画我国技术偏向特征与非均衡增长路径、揭示我国要素分配变化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合理选择宏观经济政策也有重要参考意义。
本书充分借鉴该领域已有理论与经验研究成果,立足我国经济发展现实,基于时变特征与行业差异视角,对我国要素替代弹性主要特征及其宏观经济影响进行专题研究。本书主要目标为:(1)甄别已有替代弹性估计方法的利弊与适用边界,构建变系数面板模型揭示我国替代弹性的时变特征,并剖析其主要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2)有效刻画我国替代弹性的行业差异及变化趋势,揭示国民经济与三次产业替代弹性之间的总分关系,检验两类“索洛猜想”在中国的适用性。(3)基于替代弹性时变估计结果,改进国民经济与行业技术偏向测度方法,并借助文献比较识别我国技术偏向特征。(4)量化分析要素替代弹性对技术偏向、要素分配和就业结构等宏观经济问题的影响,为有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本书共分9章。第1章,导论是全书总体纲要。简要交代选题背景与意义,勾勒国内外研究进展与趋势,并说明研究思路、方法及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2章,要素替代弹性概念界定与模型选择。为后续各章讨论提供理论基础。首先对要素替代弹性定义和理论公式进行界定,并据以梳理生产函数发展历程。随后,重点讨论要素替代弹性估计中的模型选择问题。重点有二:一是理论模型选择,即总量生产函数设定;二是计量模型选择,即将理论模型简化为易于估计的计量方程。
第3章,超越对数函数要素替代弹性公式与估计方法。首先修正Translog生产函数要素替代弹性公式错误,随后梳理Translog成本函数各类替代弹性定义,最终综合考虑数据易得性、估计可靠性、定义合意性以判定各类估计方法的相对优劣。对于Translog生产函数计算替代弹性,讨论克服严重多重共线性的方法并评价其效果。对Translog成本函数,则结合理论探讨与经验分析比较三类替代弹性公式的相对优劣。
第4章,中国要素替代弹性时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一般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利用改革时期省级面板数据,以变系数面板模型揭示我国国民经济中劳动与资本之间要素替代弹性的时变特征,发现我国要素替代弹性小于1且呈明显上升趋势。进而由改革、开放、发展三大维度入手,对要素替代弹性变化模式的成因进行探讨,并探寻要素替代弹性变动的首要决定力量。
第5章,中国要素替代弹性行业差异与总分关系检验。在第4章国民经济要素替代弹性估计与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对要素替代弹性的行业差异进行研究,并考察其与国民经济层面要素替代弹性之间的总分关系。重点对两类“索洛猜想”进行经验检验:一是判断我国要素替代弹性是否呈上升趋势,二是检验我国总量替代弹性是否高于各行业替代弹性或者其加权平均值。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主要内容与结构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2章 要素替代弹性概念界定与模型选择
2.1 理论概念界定
2.2 估计方法比较
2.3 简要总结
第3章 超越对数函数要素替代弹性公式与估计方法
3.1 引言
3.2 Translog函数族
3.3 Translog生产函数替代弹性公式正源
3.4 Translog成本函数替代弹性估计方法
3.5 要素替代弹性估计方法比较:以中国农业数据为例
3.6 主要结论
第4章 中国要素替代弹性时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4.1 要素替代弹性估计方法选择
4.2 时变要素替代弹性估计结果
4.3 替代弹性变化趋势成因分析
4.4 结论与展望
第5章 中国要素替代弹性行业差异与总分关系检验
5.1 引言
5.2 替代弹性估计研究综述:基于“索洛猜想”视角
5.3 中国替代弹性时变估计:检验“索洛猜想1”
5.4 中国替代弹性总分比较:检验“索洛猜想2”
5.5 结论与展望
第6章 中国技术进步偏向趋势变化与主导因素分解
6.1 引言
6.2 偏向型技术进步定义辨析
6.3 偏向型技术进步测度方法梳理
6.4 中国技术偏向测度及总分比较
6.5 文献比较与差异分解
6.6 结论、启示及展望
第7章 中国要素收入份额决定模型及主导因素分析
7.1 引言
7.2 理论框架
7.3 数据说明
7.4 全国时序数据初探
7.5 省级面板数据分析
7.6 结论与启示
第8章 技术变化对我国就业结构变动驱动效应研究
8.1 引言
8.2 文献回顾
8.3 模型构建
8.4 实证分析
8.5 研究结论
第9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9.1 结论与建议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