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县域角度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影响研究,从理论上探索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机制,并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县域经济影响的评估模型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县域社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土地整治的经济社会效应评估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可以服务县域相关政策的制订。同时,基于藏粮于地、扶贫开发、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战略的要求,对全国13个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成效进行研究及实证分析,有利于发挥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的示范带头作用和对土地整治实施工作的完善。
本书作为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著作,把国家战略融入土地整治之中,从县域角度开展土地整治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估,并分析土地整治对国家战略的传导机制,对理论研究者、政府决策者、高校学生及其他社会人员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前言
由于人口持续增长、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对农产品的供求状况仍将长期处于“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紧缺”状态,而土地资源作为承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在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农业化同步加快推进过程中,其稀缺性特征越发凸显,在此形势下,国家将土地整治上升到战略高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整治重大工程作为发挥集聚效益的重要载体,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起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国家给予了高度重视。
本书从县域角度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并对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的成效开展了评估,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六个部分:第一,从理论上探索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机制。将经济影响机制分为直接拉动和间接拉动,将社会发展影响机制分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改善农业生产与经营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四个方面;第二,以经济影响机制为基础,运用投入产出法,结合消费函数,从一次拉动、二次拉动、间接拉动三个方面出发,构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县域经济影响的评估模型;第三,以社会影响机制分析为基础,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构建了可反映高标准农田社会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第四,将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看作一个系统,基于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任务—建设引发的区域变化—建设所带来的影响”这一逻辑链条,分别从理论上系统分析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对藏粮于地、扶贫开发、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四大战略的传导机制;第五,采用理论分析与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构建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促进藏粮于地、扶贫开发、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四大战略实施的评估指标体系,分别明确指标的内涵、计算方法和指标来源;第六,分别选择与上述四大战略相对应的典型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构建的评价体系对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对藏粮于地、扶贫开发、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四大战略实施的成效进行评估,明确成效评估的结论。
在本书的写作和出版过程中得到许多人的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致谢!感谢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的陈原处长、孟宪素处长、田玉福处长、陈艳林、李少帅在课题调研与研究中给予的大力支持。感谢我的研究生谭翠萍、梁育、张阿曼、卢照地、温阳阳、徐梦瑶、宁姗姗、黄雨帆,他(她)们出色地协助我完成了课题的研究。也感谢本书的策划编辑蔡虹女士及责任编辑荆成恭先生,他们认真负责的态度深深影响了我。
本书受到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度“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的支持。
张正峰,男,1975年出生。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入选中国人民大学首批“杰出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国家公益性科研专项课题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Land Use Policy、Habitat International、《中国土地科学》、《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荣获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二等奖、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省级以上奖励。
上篇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县域经济社会的影响评估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3研究范围界定
1.4研究方法
1.5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内涵与功能
2.1高标准农田的内涵
2.2相关概念界定及辨析
2.2.1基本农田与一般农田
2.2.2高产稳产田、高标准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农田
2.3高标准农田的基本特征
2.4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内涵和功能
2.4.1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内涵
2.4.2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功能
第三章高标准农田建设经济社会影响机制分析
3.1高标准农田建设经济影响机制分析
3.1.1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3.1.2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的乘数效应
3.1.3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
3.2高标准农田建设社会影响机制分析
3.2.1保障粮食安全
3.2.2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3.2.3实现农业生产集约化
3.2.4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四章高标准农田建设经济影响评估
4.1评价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4.1.1综合评价法
4.1.2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CGE)
4.1.3投入产出法
4.1.4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4.2评估模型构建
4.2.1直接拉动效应
4.2.2间接拉动效应
4.2.3总拉动效应
第五章高标准农田建设社会影响评估
5.1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5.2评价指标选取方法
5.3评价指标建立
5.3.1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粮食安全
5.3.2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5.3.3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业生产与经营方式
5.3.4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5.3.5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县域社会影响的
评价指标体系
第六章实证研究
6.1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江山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6.1.1江山市基本情况
6.1.2调研方法与数据来源
6.1.3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江山市经济发展评估
6.1.4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江山市社会发展评估
6.2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盘山县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6.2.1盘山县基本情况
6.2.2调研方法及数据来源
6.2.3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盘山县经济发展评估
6.2.4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盘山县社会发展评估6.3对比分析
6.3.1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对比分析
6.3.2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县域社会发展对比分析
下篇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成效评估
第七章绪论
7.1研究背景
7.2研究意义
7.3研究内容
7.4研究方法
7.5研究技术路线
第八章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成效分类
8.1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内容与特征
8.1.1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区域性强
8.1.2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规模大
8.1.3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投资多、周期长
8.2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成效内涵
8.3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成效的分类
8.3.1提高投入成效
8.3.2增强资源保障能力
8.3.3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8.3.4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8.3.5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8.3.6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8.3.7助力精准扶贫
8.3.8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8.3.9取得建设管理成效
第九章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对四大战略的传导机制分析
9.1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系统分析
9.1.1土地整治重大工程中系统理论应用的体现
9.1.2土地利用系统
9.1.3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系统
9.1.4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机制
9.2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对于四大战略的传导机制
9.2.1土地整治重大工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础
9.2.2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助力国家扶贫开发战略
9.2.3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9.2.4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提振生态文明建设
第十章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成效评估方法
10.1评价指标选取原则与方法
10.1.1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10.1.2评价指标选取方法
10.1.3核心指标选取方法
10.2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对四大战略促进作用的评估指标体系
10.2.1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促进藏粮于地战略实施评估指标体系
10.2.2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促进扶贫开发战略实施评估指标体系
10.2.3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评估指标体系
10.2.4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促进生态文明战略实施评估指标体系
10.3指标数据无量纲化与指标权重确定
10.3.1指标数据无量纲化处理
10.3.2指标标准值确定
10.3.3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10.4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成效评估方法
第十一章实证研究
11.1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对藏粮于地战略成效评估
11.1.1案例区重大工程概况
11.1.2案例区重大工程对藏粮于地战略成效评估
11.2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对扶贫开发战略成效评估
11.2.1案例区重大工程概况
11.2.2案例区重大工程对扶贫开发战略成效评估
11.3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对乡村振兴战略成效评估
11.3.1案例区重大工程概况
11.3.2案例区重大工程对乡村振兴战略成效评估
11.4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对生态文明战略成效评估——典型案例研究
11.4.1案例区重大工程概况
11.4.2案例区重大工程对生态文明战略成效评估
附表
附表1中国2012年投入产出部门分类及代码
附表2江山市2015年居民消费结构
附表3江山市“十二五”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入产出汇总
附表4盘山县2015年居民消费结构
附表5盘山县“十二五”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投入产出汇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