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台湾学者方伟达教授历经多年实践与思考的心血之作。“一切教育都是环境教育”,环境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人类的永续发展。环境教育不是补充教育、教室教育,而是实质教育。如何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素养”与“实质内涵”,都需要深思熟虑。本书从环境教育的理论,谈到环境教育的实务分析,案例遍及全球。2021年1月,国务院发布《“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明确“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夯实美丽中国建设”。
序
人类造成的环境破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到2050年,全球人口预计将增加为96亿人。人类对于地球的影响,最主要的面向是温度升高。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自1895年以来,全球不断地增温,气候灾害在世界各地频发,目前大约70%的灾害与气候有关。在过去10年中,共有24亿人受到气候灾害影响。
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克鲁岑(Paul Crutzen,1933~)等于2000年提出“人类世”(Anthropocene)的概念(Crutzen and Stoermer,2000)。他们认为,人类活动对于地球的影响,足以形成一个新的地质时代。克鲁岑等提出工业革命是人类世的开端。有趣的是,人类世的概念提出不久,许多学者认为人类世的开端应该更早,在科学事实基础上,各持己见。洛夫洛克(James Ephraim Lovelock,1919~)指出,人类世开始于工业革命。拉迪曼(William Ruddiman,1943~)认为,人类世应可追溯至8000年前人类务农开始。当时,人类正值新石器时代,农业及畜牧业取代了狩猎搜集的生存方式,接着大型的哺乳动物灭绝。此外,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增加,到了2019年二氧化碳监测数据超过415ppm。此外,海洋浮游植物在海洋中大幅减少;自1950年以来,藻类生物量减少了约40%。科学家警告,自人类文明出现以来,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种,50%已经灭绝,多达83%的野生哺乳动物已经消失。人口持续增加和过度消费,将导致第六次大规模灭绝事件。
环境问题存在于生态环境,环境保护需要政府、组织以及个人层面进行推动。当今人类面临的生态问题,来自传统知识、价值观以及人类行为伦理的丧失。推动亲环境行为(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s),既能颂扬自然界的内在价值,又能保护大自然的神圣性。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宣传、教......
方伟达教授,台湾师范大学环境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导,优聘教授。研究领域:环境生态学,环境影响评估,环境教育,湿地科学,可持续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等。先后获得中兴大学地政学法学学位、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环境规划硕士学位、美国哈佛大学景观设计硕士学位、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生态系统科学与管理学博士学位。担任国际湿地科学家学会(Society of Wetland Scientists)亚洲委员会主席,台湾湿地学会秘书长,Wetlands(SCI期刊)副主编,第十届国际湿地大会国际科学委员等。著述有《环境教育》、《生态旅游》、《人文社科方法研究》等图书教材20本;发表期刊论文、专栏散文等400余篇。
方伟达教授为亚洲首位获得国际湿地组织Society of Wetland Scientists(SWS)颁赠领袖服务奖(2011 President's Service Award)的国际学者,也是亚洲第一位湿地专业科学家( PWS)。方伟达曾获得行政院新闻局金鼎奖、国科会优秀年轻学者研究计画得主、福特保育暨环保奖、台湾林业及自然保育有功人士等多项殊荣。
作者曾在台湾环保署从事环境影响评估、环境教育宣导十余年,积累了扎实而丰富的理论与政策经验。
第一章环境教育绪论001
第一节绪论002
第二节环境教育的定义005
第三节环境保护的哲学008
第四节环境教育的历史016
第五节环境教育的取径025
第六节环境教育的发展029
小结036
第二章环境教育研究方法039
第一节环境教育研究什么?040
第二节环境教育历史研究053
第三节环境教育量化研究062
第四节环境教育质性研究068
第五节环境教育理论提升074
小结081
第三章环境素养083
第一节绪论084
第二节环境教育学习动机085
第三节环境觉知与环境敏感度090
第四节环境价值观与环境态度097
第五节认知、情感以及行动技能110
第六节环境行动经验和亲环境行为115
第七节环境美学素养122
小结126
第四章环境心理129
第一节环境认知130
第二节人格特质136
第三节社会规范148
第四节环境压力151
第五节疗愈环境155
小结158
第五章环境范式161
第一节环境伦理162
第二节新环境范式171
第三节行为理论范式177
第四节范式转型186
小结190
第六章环境学习与传播193
第一节学习场域194
第二节学习教案209
第三节学习模式220
第四节信息传递226
第五节传播媒体235
小结237
第七章户外教育240
第一节户外教育内涵241
第二节户外教育动机247
第三节户外教育障碍250
第四节户外教育场域252
第五节户外教育实施内容256
小结262
第八章食农教育264
第一节食农教育的问题265
第二节食农教育的历史和契机271
第三节食农教育的行动和障碍275
第四节食农教育场域和实施内容300
小结303
第九章休闲教育305
第一节休闲教育内涵306
第二节休闲游憩的动机和抉择310
第三节休闲游憩的类别和心流理论317
第四节21世纪幸福快乐的诠释322
小结329
第十章可持续发展331
第一节人类的危机331
第二节环境经济与人类行为334
第三节人类行为与社会文化340
第四节迈向可持续发展342
小结345
跋347
附录一台湾地区环境教育法规介绍352
附录二台湾环境教育设施场所介绍354
附录三台湾地区政府部门环境教育课程查询地点355
附录四可持续发展目标357
参考文献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