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社会学研究的经典著作。本书收录了费孝通先生从他讲授的“乡村社会学”课程中整理出的十四篇论文。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从乡土文化、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变迁等多方面分析、解剖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理论上的概述和分析,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篇幅短小精悍,内容清晰易懂,带领读者深入了解中国乡土社会的传统文化,进而更好地读懂中国。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农村的作品。全书由14篇文章组成,涉及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法礼、血缘地缘等各方面。在书中,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全书主要探讨了差序格局、男女有别、家族、血缘和地缘等。
该书语言流畅,浅显易懂。
这本小册子的写作经过
,在《后记》里已经交代清
楚。这里收集的是我在40年
代后期,根据我在西南联大
和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
学”一课的内容,应当时《
世纪评论》之约而写成分期
连载的十四篇文章。
我当时在大学里讲课,
不喜欢用现存的课本,而企
图利用和青年学生们的接触
机会,探索一些我自己觉得
有意义的课题。那时年轻,
有点初生之犊的闯劲,无所
顾忌地想打开一些还没有人
闯过的知识领域。我借“乡
村社会学”这讲台来追究中
国乡村社会的特点。我是一
面探索一面讲的,所讲的观
点完全是讨论性的,所提出
的概念一般都没有经过琢磨
,大胆朴素,因而离开所想
反映的实际,常常不免有相
当大的距离,不是失之片面
,就是走了样。我敢于在讲
台上把自己知道不成熟的想
法和盘托出在青年人的面前
,那是因为我认为这是一个
比较好的教育方法。我并不
认为教师的任务是在传授已
有的知识,这些学生们自己
可以从书本上去学习,而主
要是在引导学生敢于向未知
的领域进军。作为教师的人
就得带个头。至于攻关的结
果是否获得了可靠的知识,
那是另一个问题。实际上在
新闯的领域中,这样要求也
是不切实际的。
在教室里讲课和用文字
传达,公开向社会上发表,
当然不能看作一回事。在教
室里,教师是在带领学生追
求知识,把未知化为已知。
在社会上发表一种见解,本
身是一种社会行动,会引起
广泛的社会效果。对实际情
况不正确的反映难免会引起
不良的影响。我是明白这个
道理的,在发表这些文章之
前,犹豫过。所以该书初次
出版时在《后记》中向读者
恳切说明:由于刊物的编者
“限期限日的催稿,使我不
能等很多概念成熟之后才发
表”。“这算不得是定稿,也
不能说是完稿,只是一段尝
试的记录罢了”。尝试什么
呢?尝试回答我自己提出的
“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
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
”这个问题。
这书出版是在1947年,
离今已有37年。三联书店为
什么建议我把这本小册子送
给他们去重刊,我不知道。
我同意他们的建议是因为我
只把它看成是我一生经历中
留下的一个脚印,已经踏下
的脚印是历史的事实,谁也
收不回去的。现在把它作为
一件反映解放前夕一些年轻
人在知识领域里猛闯猛攻的
标本,拿出来再看看,倒另
有一番新的意义。至于本书
内容所提出的论点,以我现
有的水平来说,还是认为值
得有人深入研究的,而且未
始没有现实的意义。
这本小册子和我所写的
《江村经济》《禄村农田》
等调查报告性质不同。它不
是一个具体社会的描写,而
是从具体社会里提炼出的一
些概念。这里讲的乡土中国
,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
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
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
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
的各个方面。它并不排斥其
他体系同样影响着中国的社
会,那些影响同样可以在中
国的基层社会里发生作用。
搞清楚我所谓乡土社会这个
概念,就可以帮助我们去理
解具体的中国社会。概念在
这个意义上,是我们认识事
物的工具。
我这种尝试,在具体现
象中提炼出认识现象的概念
,在英文中可以用ideal
type这个名词来指称。
Ideal type的适当翻译可以
说是观念中的类型,属于理
性知识的范畴。它并不是虚
构,也不是理想,而是存在
于具体事物中的普遍性质,
是通过人们的认识过程而形
成的概念。这个概念的形成
既然是从具体事物里提炼出
来的,那就得不断地在具体
事物里去核实,逐步减少误
差。我称这是一项探索,又
一再说是初步的尝试,得到
的还是不成熟的观点,那就
是说如果承认这样去做确可
加深我们对中国社会的认识
,那就还得深入下去,还需
要花一番功夫。
这本书最初出版之后,
一搁已有三十七年。在这一
段时间里,由于客观的条件
,我没有能在这方面继续搞
下去。当三联书店提出想重
刊此书时,我又重头读了一
遍。我不能不为当时那股闯
劲所触动。而今老矣。回头
看,那一去不复返的年轻时
代也越觉得可爱。我愿意把
这不成熟的果实贡献给新的
一代年轻人。这里所述的看
法大可议论,但是这种一往
无前的探索的劲道,看来还
是值得观摩的。让我在这种
心情里寄出这份校订过的稿
子给书店罢。
费孝通
1984年10月11日
费孝通,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1910年生于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后留学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193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2年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1980年获国际应用人类学会年度马林诺夫斯基荣誉奖,并成为该会会员。1981年获英国皇家人类学会颁发的赫胥黎奖章,1988年在美国纽约获《大英百科全书》奖,1993年在日本福冈获亚洲文化大奖,1994年获菲律宾马克赛赛社区领袖奖。代表作品有《乡土中国》《生育制度》《江村经济》《乡土重建》等。
旧著《乡土中国》重刊序言
乡土本色
文字下乡
再论文字下乡
差序格局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家族
男女有别
礼治秩序
无讼
无为政治
长老统治
血缘和地缘
名实的分离
从欲望到需要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