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文化产业:创意经济与中国阐释》属于“城市文化创新研究读本”丛书,是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文丛、上海社科院城市文化创新研究院智库文丛蕞新研究成果之一。本书的编撰工作主要由文化产业研究室的科研人员负责,其中,助理研究员杜梁博士负责了全书的策划和具体落实、联系作者版权授予、篇目拟定,与出版社联系及编辑小组成员工作的协调等事宜。花建研究员、刘春副研究员、陈亚亚助理研究员、刘轶研究员参与了本书策划、篇目拟定、联系作者的版权授予等工作,助理研究员戴伊璇博士撰写了综述及有关内容的翻译,并参与相关编辑工作。本书的编选基于包括王进、许蔚在内的中国文学研究室同事在城市文学研究与文献整理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和前期积累。全球前沿研究部分由李汇川博士进行编译和综述,他在广泛阅览的基础上选择重要文章、梳理重要观点,提示研究前沿。最后由袁红涛、李汇川编定全书。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从“城市文化产业理论”“城市文化产业研究案例”“上海城市文化产业聚焦”和“国际视野中的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四个部分分析和研究城市文化产业,立足实践角度探索上海文化产业的现实问题与解决方案。
城市软实力,是软实力概念在城市研究中的具体运用,是指区域文化、价值观念、制度机制、城市形象、市民素质等方面所具有的感召力、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城市软实力是建立在城市文化、城市环境、人口素质、社会和谐等非物质要素之上的一种合力,这一力量最终通过内部公众(市民)对城市的认可和城市对外部公众(其他地区居民)的吸引而产生作用。城市软实力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无形有质”的动力,对城市竞争力具有具有极为重要的协调、扩张和倍增效应。如果说城市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是由城市的经济水平决定的,那么城市发展的高度和质量则是由城市软实力决定的。
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认为:初级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非技术人工及资金等,高级生产要素包括通讯、信息、交通等基础设施,以及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科研机构等。迈克尔·波特认为初级生产要素可以继承或者从外部获得,而高级生产要素很难从外部获得,须通过投资创造而得。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初级生产要素的需求逐渐降低,初级生产要素的重要性也因此减弱,而高级生产要素对于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程度日渐彰显。延伸到城市竞争力领域,迈克尔·波特所说的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分别对应城市竞争力中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在城市竞争力形成和提升的前半程,硬实力的驱动是软实力无法替代的,但在城市竞争力基本成型,特别是向外辐射之时,城市软实力就开始明显发力了,而城市竞争力发展到更高阶段时,硬实力的功效反而较难发挥,城市软实力则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城市软实力服务于城市发展的两个目标:一是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形成以创新及其服务、应用等为核心的软实力增长模式;二是助推城市全面融入全球城市网络,在全球竞争中走向繁荣。
英国文化协会在2013年的《影响力与吸引力:21世纪的文化和软实力竞赛》报告中明确了“软实力”与“文化”之间的关联,并涉及到传播、教育、企业和政府组织。就城市发展而言,文化本身就是一种资本性的城市竞争力,与经济资源、关系网络一样,是决定一个城市创造力的各种潜力和可能性。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和根基,城市文化影响着本地居民的精神面貌与价值取向,城市文化的影响力既有对外的辐射作用,也有向内的凝聚作用。文化既是城市的创造基因,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和组成部分。英国国家品牌研究学者西蒙·安浩特(Simon Anholt)在其著作《竞争性身份认同:国家、城市与地区品牌创新管理》认为,一个国家、城市或地区形象的改变及品牌竞争力的提升,80%靠创新,15%靠协调一致,5%靠传播。尽管对于具体权重可能有争议,但这至少说明:创新是重中之重,而文化则是城市软实力中最能体现创造能力和创新特色的组成部分。文化堪称城市软实力当之无愧的灵魂。
本丛书是一套以文化为魂的城市软实力读本,是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文化创新研究院和文学研究所共同策划,由文学研究所下属六个研究室通力合作完成的。本丛书共分为六个主题:“创意城市:空间生产与城市活力”、“全球城市:文化维度与国际经验”、“文学城市:城市想象与本土风景”、“城市民俗:日常生活与文化记忆”、“公共文化:城市实践与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创意经济与中国阐释”。本丛书的编选框架是:每个主题基本按照理论视野、城市实践、上海经验和全球前沿四个板块进行编选。本丛书确立这一编选思路,是希望从文化的视角审视城市软实力中的重要资源、潜能和活力,并通过理论阐释、城市实践、上海经验和全球前沿四个方面来讨论城市软实力,特别是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路径和动力来源。上海实践的板块是对独具地方经验的城市软实力的考察,之所以列入这一相对特别的板块是基于如下的考量:上海作为移民城市,本身并没有现成的完整形态的文化传统,许多文化现象都是随着移民文化逐渐形成的,这在后发展国家的城市发展进程中颇具代表性。上海城市文化是在江南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开埠后源于欧美的近现代工业文明而逐步形成,这使得上海城市文化既有江南文化的古典与雅致,又有国际大都市的现代与时尚,明显区别于中国其他区域文化。开放性与创新性,既是上海城市文化与生俱来的鲜明特质,又是自成一体的独特品味与精神气质。上海城市文化的创造“力度”,正在缔造富有活力的城市生活和精彩纷呈的创意城市。
城市文化软实力是城市直面挑战、干预复杂社会结构、重新配置社会网络、创建可持续发展社区、推动社区参与、推广文化创意的内在驱动力。城市文化软实为经济社会和文化创新发展注入了城市活力,不仅关系到城市空间的变迁、城市面貌的焕新和GDP发展水平及增速,也关系到对城市现代化程度的认同度和城市发展生命力的认同度,“生机”和“活力”已经成为全球新增长城市的共同特征。文化与创新合璧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双引擎。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强大的文化力量,代表着城市独特的软实力,将持续驱动城市未来的发展;文化特色的认知水平、文创类产品与服务的购买、世界文化遗产的认知水平、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程度等构成的文化实力,塑造了强大的城市软实力,彰显着城市最卓越和最充满魅力的一面。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文化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
包亚明
上海社会科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社会科学院,由当时的中国科学院上海经济研究所和上海历史研究所、上海财经学院、华东政法学院、复旦大学法律系合并而成。王德忠同志任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
上海社会科学院为上海唯一的综合性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是全国蕞大的地方社会科学院。在职工作人员约760人,其中50%以上拥有博士学位,正高133人,副高194人。
上海社会科学院是首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位授予单位。目前拥有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6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面向全球招收国外留学生。在读研究生650余人。
历年来,上海社会科学院承担了大量的国家和上海市课题,许多决策咨询建议得到中央、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肯定,研究成果屡屡获得国家和上海市奖励。
上海社会科学院与海外许多大学和智库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劳伦斯??克莱因、道格拉斯??诺思等在内的30余人被聘为名誉研究员、特聘研究员。“世界中国学论坛”已经成为我国对外学术宣传的重要渠道和有世界影响的中国学研究交流平台。
总序 / 1
序言 / 1
第一部分理论视野
当代中国文化产业70年史纲
李向民杨昆/3
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
使命与产业内涵魏鹏举/32
阐释、批判与建构主义: 中国文化产业研究范式的立场解释
向勇/48
我国文化产业创新的制度环境及优化路径李凤亮潘道远/63
建设文化场景培育城市发展内生动力
——以生活文化设施为视角祁述裕/80
第二部分产业实践
艺术品市场: 从艺术品交易到艺术财富管理
——以中国市场为观察中心西沐/103
动漫产业的发展与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刘轶/131
电影大数据测绘与“小镇青年”的虚拟民族志聂伟杜梁/145
数字媒体在创意产业发展中的
地位肖永亮/163
全球游戏市场格局演进视域下的中国游戏“走出去”机遇与策略分析
刘静忆李怀亮/171
新时代电子竞技和电子竞技产业研究
杨越/189
第三部分上海经验
世界城市数字创意产业全球价值链: 竞争格局与上海地位
解学芳陈冰心臧志彭/211
长三角文化产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战略使命、优势资源、实施重点
花建/235
打造长三角海洋文化创新经济带李思屈/265
“一带一路”视域下上海电影产业的空间转型、功能升级与身份重构
赵宜/278
自贸区与文化产业发展: 上海问题与国际经验
田纪鹏刘少湃蔡萌姚昆遗/288
第四部分全球前沿
近年国外文化产业研究综述戴伊璇/305
国外文化产业研究前沿案例戴伊璇(编译)/325
当代中国文化产业70年史纲李向民杨昆 / 3
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使命与产业内涵魏鹏举 / 30
阐释、批判与建构主义: 中国文化
产业研究范式的立场解释向勇 / 45
我国文化产业创新的制度环境
及优化路径李凤亮潘道远 / 59
建设文化场景培育城市发展
内生动力
——以生活文化设施为视角祁述裕 / 75
第二部分产业实践
艺术品市场: 从艺术品交易到艺术财富管理
——以中国市场为观察中心西沐 / 97
动漫产业的发展与国家文化
软实力提升刘轶 / 123
电影大数据测绘与“小镇青年”的
虚拟民族志聂伟杜梁 / 136
数字媒体在创意产业发展中的
地位肖永亮 / 152
全球游戏市场格局演进视域下的中国游戏“走出去”机遇与策略分析刘静忆李怀亮 / 159
新时代电子竞技和电子竞技
产业研究杨越 / 177
第三部分上海经验
世界城市数字创意产业全球价值链: 竞争格局与上海地位解学芳陈冰心臧志彭 / 197
长三角文化产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战略使命、优势资源、实施重点花建 / 220
打造长三角海洋文化创新经济带李思屈 / 249
“一带一路”视域下上海电影产业的空间转型、功能升级与身份重构赵宜 / 261
自贸区与文化产业发展: 上海问题与国际经验田纪鹏刘少湃
蔡萌姚昆遗 / 271
第四部分全球前沿
近年国外文化产业研究综述戴伊璇 / 287
国外文化产业研究前沿案例戴伊璇(编译) / 306
后记 /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