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紧紧围绕国家和辽宁省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统一部署,借鉴国内外典型的科技成果转化的经验,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模式,提升成果转移转化效率,打通科技与产业对接通道,积极推动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创建,建设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的创新策源中心。
梅兰芳与上海有着很深的渊源。本书详细介绍了梅兰芳与上海的一系列故事,包括在上海的演出、生活以及身后梅派在上海的传播等,对于读者了解梅兰芳在上海的演艺和生活都有很大的裨益。
蔡睿,现任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人才。长期从事无机膜材料分离与催化研究。2010年引进回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在国内外核心科技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国内外专利30余件。承担和参与多项能源化工领域国家、地方和企业的战略规划与咨询研究项目,获2015年度国家能源局能源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刘海波,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二级研究员、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岗位教授。全国知识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首批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出版有《专利运营论》、《技术经营论》、《方正大师王选》、《国运所系》等学术著作。
杜伟,化学工程博士、正高级工程师、正高级知识产权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知识产权办公室主任,中国科学院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中心副主任,辽宁省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知识产权贯标咨询专家,国家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先进个人;兼任国家知识产权培训(辽宁)基地、大连理工大学和江苏大学课外实践导师,CCAA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审核员培训授课教师;具有国家知识产权规范审核员、中国专利审查技术专家、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人、中国科学院首批知识产权专员、大连市技术经理人等资格;参与多项国家知识产权标准起草和修订,深耕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近20年,我国知识产权规范管理和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践行者和推动者,代表性专著《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指南》。
第一章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背景和进程
第一节我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的演变
第二节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建设背景
第三节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政策规定
第四节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建设情况
第五节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新进展
第二章典型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经验借鉴
第一节美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经验
第二节日本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经验
第三节德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经验
第四节英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经验
第五节韩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经验
第三章我国典型地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特点
第一节上海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
第二节浙江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
第三节江苏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
第四节深圳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
第四章辽宁省创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战略环境分析
第一节国家层面的战略环境
第二节辽宁省层面的战略环境
第三节沈阳市层面的战略环境
第四节大连市层面的战略环境
第五节鞍山市层面的战略环境
第五章辽宁省创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工作概况
第一节建设意义
第二节指导思想
第三节发展目标
第六章大连市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的基础条件
第一节经济发展基础扎实
第二节科技创新能力突出
第三节技术市场活跃有效
第四节政策体系建设有序
第七章大连市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的思路
第一节改进方向分析
第二节指导思想
第三节总体思路
第四节推进路径
第八章大连市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的举措建议
第一节培育面向市场的科技成果有效供给体系
第二节繁荣企业为主体的科技成果应用体系
第三节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
第四节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体系
这本小书,讲述的是梅兰芳与上海这座城市的往事,我尽可能地卸下一些附加在梅兰芳身上的光环与符号,避免一些扁平化与概念化的叙述,希望能轻快流畅地把一些史实连缀起来。
从1913年第一次赴沪演出开始,梅兰芳就与上海结下了深厚的渊源,在这里,他第一次担纲大轴主演,开启了旦角成为舞台中心的新时代。梅派新戏,从古装戏、时装戏、红楼戏,到极为成熟的梅派本戏,随着梅兰芳历次在沪演出而风靡海上,这段历史见证了梅派艺术的开创过程,见证了梅兰芳如何成为一位引领时代潮流的伶界大王。
同时,上海的时尚潮流也给了梅兰芳许多反哺与启示,他在这里汲取营养,广开眼界,将很多时尚的元素与观念融入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在这里与世界沟通交流,跳出了京剧演员的樊篱,使自己成为一个中国文化的代表,1930年访美、1935年访苏,梅兰芳都是从上海出发,这既像一种偶然,更是一种必然。
1932年后,梅兰芳举家定居上海,1933年正式赁屋于马思南路,从此他与这座城市有了更多的故事。梅兰芳始终与海上政治界、金融界、文化界有着丰富多面的交往,这种交往超出了京剧艺术本身,产生了一些更加重要的反应。像张大千、吴湖帆这些大艺术家,事实上都在与梅兰芳的交往中获得了新的艺术灵感,一些政界与商界的活动,也因为有梅兰芳的参与,具有了不同于一般的意义。
梅兰芳一生中最为人所知的事迹,便是抗日战争时期蓄须明志,不为外侮演出。这件史事,便是发生于上海,显示出这位艺术大师的品格。从更多的事实角度来看,蓄须明志这件事,也有着诸多曲折与微妙,包括冯耿光、福芝芳等人为梅兰芳平安渡险所作出的努力,许多细节至今仍让人为之凛然。
在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艺术传承中,梅派艺术的普及与传承,应该是一个代表。上海的梅派演员、票友、琴票,历来比北京还要多。梅兰芳事业上的最佳继承人梅葆玖,也是出生在上海,在这里完成了早年的学艺经历。至今上海的京剧票房中,“唱梅”“学梅”的爱好者依然甚众,史依弘、田慧这些优秀的上海演员,亦是专业领域的佼佼者。
在与梅兰芳并存的时代里,人们讨论的是他的每一场戏,抑或某一个关于他的八卦。在梅兰芳身后的时代里,人们讨论的是他存世的每一张唱片、每一段影像,还有他的传人与再传弟子。也许在日后更长的时间序列里,长到也许京剧这门艺术都几近消亡,梅兰芳这个名字可能仍然会被人铭记。
截取梅兰芳在上海这个历史的断面,我们看到的是梅兰芳一生的缩影,是一个时代的累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