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负面心理,保持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人类所面临的十分紧迫的课题。道家哲学讲求安顿心灵,身心两全,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心理保健和心理调治智慧,荣格等人深刻认识到道家道教的现代价值并将其吸收运用于心理治疗实践中,然而,在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下,如何进一步发掘道家哲学所特有的心理治疗和心理保健智慧,在“全球文明”中贡献出中华民族的智慧,是当代中国学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课题就是围绕这一目的而展开。
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从西方心理学与道学互动的文化背景及哲学基础、道学与西方心理治疗学、道学心理调治智慧的应用研究三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现象学对心理学的影响、道学与分析心理学、道学对调治浮躁心理的启示等内容。
古老的道学如何穿越时空而被荣格、马斯洛、罗杰斯等西方现代心理学家所运用?当代中国学人又如何借鉴更多的现代心理治疗学理论更进一步发掘道学的心理保健和心理治疗智慧?本书进行了别开生面的探索,以图为现代人类寻觅舒缓压力、排遣郁虑、平和心志、提升人格的心灵良方!
引言
上篇 西方心理学与道学互动的文化背景及哲学基础
章 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的兴起及其与道学的相契
节 西方哲学的危机与现代转向
第二节 现象学运动
第三节 存在主义思潮
第四节 现象学和存在主义与道学的契合
第二章 现象学对心理学的影响
节 现代西方心理学的转型
第二节 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对西方心理治疗学的影响
第三章 道学与西方心理治疗学的相契
节 人性论的相契
第二节 整体观的相契
第三节 整合式思维的相契
第四节 调治思路的相契
中篇 道学与西方心理治疗学
第四章 道学与分析心理学
节 对立统一思想对荣格的启示
第二节 个体与社会之关系问题上的相契
第三节 《金华宗旨》对荣格的启示
第四节 无为思想对荣格的启示
第五章 道学与意义治疗学
节 意义治疗的主旨
第二节 因性而为与承担责任
第三节 “为人与人”与自我超越
第四节 “不与物迁”与选择的自由
第五节 不为物累与追寻意义
第六章 道学与人本心理学
节 人性本朴与人性非恶
第二节 顺应自然与接纳、开放
第三节 致虚守静与“存在认知”
第四节 少私寡欲与“高级需要”
第七章 道学与认知疗法
节 自然无为与摒弃偏执
第二节 宽容大度与力戒苛求
第三节 祸福相倚与去化
第四节 常搜己过与自我反省
下篇 道学心理调治智慧的应用研究
第八章 道学对于调治焦虑/抑郁心理的启示
节 顺应自然以解郁虑
第二节 “穷反终始”以奋精神
第三节 安时处顺以调情绪
第四节 致虚守静以安心志
第九章 道学对调治浮躁心理的启示
节 浮躁心理的表现及其思想成因
第二节 不与物迁以守志操
第三节 宠辱不惊以拓胸襟
第四节 各当其分以发潜能
第五节 厚积薄发以成大业
第十章 道学对调治自卑心理的启示
节 自卑心理的表现及其形成机制
第二节 “物各有宜”以成俊才
第三节 “不位乎形”以超俗见
第四节 重德轻形以励心志
第五节 “有以自得”以存高远
第十一章 道家认知疗法及其操作与实例
节 道家认知疗法及其理论基础
第二节 道家认知疗法的操作程序
第三节 道家认知疗法的适应症
第四节 治疗案例及其疗效
结语 走向精神超越和人格完善
节 率真质朴:奠定为人之本
第二节 慈爱宽容:和洽立身之境
第三节 自作主宰:趋往自由之域
第四节 为人与人:接通人己之壑
第五节 与道合一:超越小我之限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