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系列
少儿万有经典文库是专为814岁少年儿童量身定制的一套经典书系,本书系拥抱经典,面向未来,遴选全球对人类社会进程具有重大影响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经典著作,邀请各研究领域颇有建树和极具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教授,参照少年儿童的阅读特点和接受习惯,将其编写为适合他们阅读的少儿版,佐以数百幅生动活泼的手绘插图,让这些启迪过万千读者的经典著作成为让儿童走进经典的优质读本,帮助初涉人世的少年儿童搭建扎实的知识框架,开启广博的思想视野,帮助他们从少年时代起发现兴趣,开启心智,追寻梦想,从经典的原点出发,迈向广袤的人生。
关于本书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的氧化理论引发了划时代的化学革命,作为这场革命的结晶,他的著作《化学基础论》奠定了现代化学的基础,拉瓦锡也被称为现代化学之父。
《化学基础论》是拉瓦锡多年的研究成果和他根据现代实验所创立的新理论的总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化学家。直到今天,中学基础化学教育依然围绕着拉瓦锡的研究核心展开:元素,化合物,氧化还原,酸、碱、盐……本书作者邓耿长期从事化学研究和化学学科发展工作,他结合现代化学的研究成果,从氧化学说、元素命名、实验规范和仪器改造等方面介绍了拉瓦锡的主要成就,同时对拉瓦锡和化学革命的得失进行了客观评价。书中配有140余幅生动的手绘插图和资料图片,帮助读者更轻松地读懂《化学基础论》。
火焰和燃烧的本质是什么呢?真的有可以溶解所有物质的溶剂吗?米制长度单位和大米有关吗?本书客观地展现了化学的发展历程,让《化学基础论》这部影响了人类科学文明的巨著启迪读者的心灵,帮助读者建立品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 《化学基础论》奠定了现代化学的基础
★ 与牛顿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并称为世界自然科学的三大名著。
★ 提出氧化学说,重新定义化学元素,为现代化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 首度推出少儿彩绘版,殿堂级科学名著 权威学者讲解 精美手绘插图=超值珍藏
★ 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校长 张希 作序推荐
(1)权威性。本书作者邓耿,是清华大学化学博士,现在清华大学任教,并从事物理化学和高等教育研究,致力于科普工作。
(2)趣味性。邓老师思路清晰,语言活泼,写作时充分考虑到小读者跳跃的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讲拉瓦锡的化学研究工作以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同时我们配以历史图片和幽默的插图来增强趣味,将难以理解的概念和实例转换为图像和图表,让读者更容易阅读和理解。
(3)突破性。《化学基础论》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共71章。本书作者通过简洁的语言,从氧化学说、重新定义化学元素和重视实验三个方面,细致地讲述了《化学基础论》的主要内容和拉瓦锡的主要贡献,同时也剖析了拉瓦锡的历史局限性和错误观点,让读者更全面、更立体的了解了拉瓦锡和《化学基础论》。
化学的灵魂在于创造创造新结构,创造新分子;化学的魅力在于变化出神入化,永无止境。它既是一门趣味无穷的学问,又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关键性基础学科。在青少年中普及化学知识,既能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又有助于改善化学、化工行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还可能培养出潜在的化学人才。
在众多化学经典著作中,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的《化学基础论》无疑具有奠基性的地位。作为近代化学之父,拉瓦锡开创了化学研究的经典范式,他的著作也影响了许多代化学家。直到今天,中学基础化学的教学依然围绕拉瓦锡当年研究的核心问题展开:元素,化合物,氧化还原,酸、碱、盐……
然而,读懂拉瓦锡的《化学基础论》可不是一件易事。原著是一部精深的学术著作,使用的又是18 世纪法国的名词和表达方式,即使是当代的研究者们也未必能轻易读懂,要将其改造成为青少年能够阅读的版本,则更需要一番设计和努力。
不过,我翻阅了邓耿的书稿之后,感到他的确做到了这一点。首先,为了更符合青少年的接受习惯,打破了原书的篇章结构,并且增加了化学史上的很多趣味横生的故事和背景资料,使得书中介绍的原理及其细节显得水到渠成。同时,本书又能在原著的基础上,结合现当代科学史的研究成果,对拉瓦锡和化学革命的得失进行客观评价,并不墨守成规,这对于引导读者建立品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是非常有必要的。难能可贵的是,本书还保留了原著中大量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据说是拉瓦锡夫人所绘),并且结合法文版与英文版对原文关键文段进行了重新翻译,足见作者功力。
邓耿是清华大学化学系培养的优秀学生的代表。在求学期间,他就上过我的课,也经常同我交流和讨论,曾在《清风化语》 和《学堂化学志》发表过多篇文章。毕业后,他留在清华从事通识课程教育工作,同时也不忘关注化学,我时常读到他的相关文章。对于已经出版过几本教材和文集的他来说,写作已经不是困难,而是乐趣了。我喜欢阅读邓耿的各种作品,感叹他如此年轻就具有这么高的语言驾驭能力,更加欣赏文字背后的思想力量。期待他将来能在化学科普和教育领域有更多优质作品问世!
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校长 张希
2021 年10 月
邓耿,清华大学化学生物学专业学士、物理化学专业博士,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后,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教师,曾在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和印第安纳大学布鲁明顿分校访学,现为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物理化学符号、术语和单位委员会副委员、清华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数学顾问、清华大学化学学科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秘书。
编著有教材《物理有机化学:结构与原理》(合著)、文集《左手画圆,右手画方》,在Nature Chemistry 等学术期刊上参与发表文章五十余篇。曾获清华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清华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在清华大学开设写作与沟通(智能生活《史记》与司马迁黄金等主题)、化学专业学术写作(合开)、物理化学2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