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震古烁今。《中国历史故事:春秋战国》则主要讲述了从春秋到战国时期比较重大的、令人深思的历史事件。这里有诸子百家的纷争,诸侯国之间的征战,各种势力之间的勾心斗角……在这些无休止的战争中,□终实现了大一统的□面。除此之外,这里还有我们熟悉的大人物和小故事,例如废寝忘食的孔子、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起死回生的扁鹊以及纸上谈兵的赵括等。
多行不义必自毙
管鲍之交
曹刿论战
老马识途
齐桓公称霸
楚灵王之死
大义灭亲
华元和羊斟
如释重负
生死存亡
楚晋交战
唇亡齿寒
晋悼公
心地宽厚的秦穆公
烛之武退秦师
迂腐的宋襄公
五张羊皮换国相
弦高智退秦军
楚庄王一鸣惊人
庄辛义谏楚襄王
伯乐相马
孙武练兵
晏子谏齐景公
晏子使楚
二桃杀三士
老子
圣贤孔子
颜渊和子贡
曾子
伍子胥奔吴
吴王夫差
卧薪尝胆
钟子期和俞伯牙
李悝□法
乐羊子妻
西门豹治邺
神医扁鹊
孟子的仁政
逍遥的庄子
墨子
孙膑和庞涓
围魏救赵
商鞅□法
平原君利令智昏
孟尝君食客三千
惊弓之鸟
乐极生悲
齐威王纳谏
燕国内乱
燕昭王高筑黄金台
张仪连横
苏秦合纵
和氏璧
将相和
不遗余力
长平之战
毛遂自荐
田单巧布火牛阵
屈原投江
信陵君窃符救赵
吕不韦和《吕氏春秋》
荆轲刺秦王
《中国历史故事:春秋战国》:
多行不义必自毙
在春秋时期,有祥和的太平盛世,也有动荡的年代,而崇高的王位则是每一位王子的向往。
郑武公是公元前770年继位的郑国第二代国君,他依靠自己的雄才大略,远交近攻,为郑国四百多年的基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郑武公在位期间,经济繁荣,国富民强,史称“武公之略”,而郑武公也为后人所尊重。然而,在郑武公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却为王位展开了争斗……
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武公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武姜为妻,他们生下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名叫寤生,小儿子名叫共叔段。因为寤生出生时难产,令母亲受到了惊吓,所以武姜十分偏爱共叔段,却讨厌寤生。她曾几次向郑武公请求想立小儿子为太子,却遭到了回绝。在郑武公死后,大儿子登上了国君的宝座,号为庄公。这时,母亲姜氏又要求将京地赐予共叔段作为封地,庄公只好答应了。共叔段在得到京地后,就把那里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大兴土木,养精蓄锐。
郑国的大夫祭仲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对庄公说:“现在共叔段京地的范围超出了先王的法度,如果长此下去,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庄公很为难地说:“母命难违,我要怎么做才能避开这些祸害呢?”祭仲说:“姜氏是不会满足的,我们应该趁早处置共叔段,不让他的势力继续蔓延下去。一旦野草蔓延开来,将会很难清除,更何况是你所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胸有成竹地说:“他做了那么多不义的事,□后必然会自取灭亡,你暂且等着瞧吧!”
后来,共叔段把原属于郑公管辖的西边和北边两个地区归划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公子吕说:“一个国家不能容纳两个君主,您准备怎么办呢?如果您想把国家的大权交给共叔段,那就请允许我去辅佐他;如果不给共叔段,那就请尽快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产生二心。”庄公自信地说:“不用了,他会自食其果的。”之后,共叔段又把双方共管的边邑收归自己,一直把邑地扩大到了廪延。公子吕说:“可以动手了,他占的地方多了,就会得到百姓的拥护。”庄公说:‘做事不仁义,就不会有人亲近。地方再大也会崩溃。”
没过多久,共叔段开始修造城地,聚集百姓,修整铠甲和武器,并且准备好了步兵和战车,想要偷袭郑国国都。母亲武姜打算做他的内应,为他打开城门,让其顺利进人城内。
其实,共叔段与姜氏的阴谋,庄公都看在眼里了。在得知了偷袭的日期后,庄公说:“可以动手了!”于是,他命令公子吕率领□00辆战车去攻打京邑,城里的百姓背叛了共叔段,不愿为其效力。共叔段遭到了惨败,逃到了鄢地,庄公又攻打鄢,□后,共叔段逃奔到共国去了。
这则故事告诉人们,正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样,“多行不义,必自毙”也是一条普遍的真理。几乎可以说,古往今来,凡是作恶的人、搞阴谋诡计的人、违法乱纪的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他们□终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得到应有的惩罚。
管鲍之交
齐僖公有三个儿子,大儿子诸儿,次子纠,幼子小白。按照周朝的礼制,君位一般都由长子继承。但是,齐僖公害怕自己过世后,三个儿子手足相残,两个小儿子被诸儿残暴杀害。于是,他派管仲、召忽辅佐公子纠,派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
诸儿继位后,即齐襄公,果然对诸弟痛下杀手,公子纠被迫逃奔鲁国,公子小白流亡在莒国。管仲和鲍叔牙各为其主,也因此成就了一段千古流传的佳话。
管仲是春秋时期颍上(今安徽颍上南)人,他智慧过人,满腹经世治国之道。他的父亲一心希望儿子复兴家族,但由于当时的社会处境和时代背景,管仲不得不为生计四处奔波。他经过商,做过小吏,当过兵,从事过很多职业,经历了无数磨难。面对这些困难,他毫不退缩,顽强地挺了过来,而他的莫逆之交鲍叔牙给予了他极大的支持与鼓励。
当初,齐僖公任命鲍叔牙和管仲时,让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因为公子小白母亲早亡,在宫里没有靠山。鲍叔牙为此很不高兴,不愿意接受这项任命,并抱恙躲在家里不上朝。召忽对鲍叔牙的处境深表同情和理解,但管仲认为,身为人臣,鲍叔牙应该任职,而且世事无常,说不定公子小白将来会登上王位。管仲的话解开了鲍叔牙心里的疙瘩,他欣然应下了辅佐公子小白的事。
齐襄公即位后,果然如管仲所言,朝纲失常,政□混乱。此时,身在鲁国的公子纠和在莒国的公子小白也在积极为自己寻找靠山。公子纠得到了鲁国的支持,而公子小白则赢得了齐国内部贵族的扶持。两位公子各自积蓄力量,一场为争夺君位的明争暗斗随之开始。
公孙无知被杀后,齐国上卿高侯悄悄派人往莒国请小白回国;鲁国也同时派兵护送公子纠回齐国,并让管仲率军半路阻截公子小白,但管仲并未杀掉公子小白。小白逃跑以后,快马加鞭,抢先一步赶到了齐国,取得了君位。
公子小白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但鲍叔牙却极力推荐管仲。后来,小白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帮小白把齐国治理得非常好。
管仲说:“我当初贫穷时,曾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自己拿走的钱多,他从不认为我贪财;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被国君辞退,他不认为我没有才能;我曾经三次作战,三次逃跑,他却不认为我胆怯。”对于鲍叔牙的理解与关照,管仲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牙推荐管仲以后,自己甘愿做他的下属。鲍叔牙的子孙在齐国吃俸禄,得到了封地的有十多代,成为有名的大夫。天下的人无不赞美管仲的才干,而赞□□叔牙善解人意。
后来,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有很好的友谊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