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总方针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中如何推进生产力取得了大幅提高,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及在此过程中逐渐显现出的一些问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生态破坏、资源消耗、气候恶化导致经济可持续发展遭遇严峻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方针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中了生产力的大幅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但在此过程中也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生态破坏、资源消耗、气候恶化问题导致经济可持续发展遭遇严峻挑战。强调,单纯依靠刺激政策和政府对经济大规模直接干预的增长,只治标、不治本,而建立在大量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基础上的增长则更难以持久。为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国将绿色发展理念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一个基本理念。关于绿色发展理念的系列阐述,升华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观”和“实践观”。“良好生态环境是的公共产品,是普惠的民生福祉”“既要,也要金山银山。宁要,不要金山银山,而且就是金山银山”“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这些理念为中国环境高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思想观”注人了新的活力。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环境高保护仍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关口。探索协同环境高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党的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绿色发展道路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提出了一些新理论,并着手推动了一些新实践。党的明确“五位一体”体布局,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党的十八届三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以深化生态为中心,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程,加快建设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党的十八届四通过《关于全面依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立法,坚持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党的十八届五正式将“绿色发展理念”确定为我国未来发展必须遵循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为环境治理一步深人践行提供了坚实支撑,我国绿色发入快速期。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一步建立健全了绿色发展相关政策,生态环境法律体系更加健全,“依法治污”的法治保障更加有力,依法行政的制度约束更加严格。生态环境立法取得重展,在202pan>年pan>月pan>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各个分编中,多个条款规定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其中,物权编中规定,不动产权利人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弃置固体废物,不得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土壤污染物、噪声、光辐射、电磁辐射等有害物质。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不得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应当符合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合同编规定,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制度的完了环境高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自觉。
在生态文明建设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指引下,我国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净土保卫战,协同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展。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我国生态环保形势依然严峻,是传统粗放式发展累积的历史问题还较多,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与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任务依然繁重,协同环境高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要求“坚持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将绿色发展作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和全体人民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升华,对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必将指引我们更好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人与自然和谐,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本书从宏观、微观和具体操作层面来研究如何协同环境高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是从宏观层面,以绿色与协同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对环境高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行闸释,并对协同环境高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行梳理;随后从微观层面,对协同环境高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绩效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构行研究;后,从具体操作层面构建协同环境高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同主体之间的协同模型,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本研究将拓展环境治理理论和经济高质量的研究新视域,丰富协同环境高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其中,研究协同高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问题,有助于各级地方协同模式的不断创新,通过效率评价可以诊断协同高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同一时间不同地方或者不同时间同一地方协同高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效率表行比较,可以发现有效的可供借鉴的措施。同时,综合考虑影响协同高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修正绩效计划,通过协同模式的调整和政策的创新来落实新的绩效计划,可以探索更加有效的协同模式,有助于各级地方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更加有效的协同高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各地树立和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真正实现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高保护、在高保护中高质量发展。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从中获得了良多启示,但由于个人有限,仍有诸多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期望能获得读者的批评指正。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动态
1.3研究思路
1.4本章小结
第2章协同高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架构
2.1协同高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理论
2.2协同高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体系架构
2.3本章小结
第3章协同高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
3.1阶段:政策体系雏形
3.2第二阶段:政策体系完善
3.3第三阶段:政策体系成熟
3.4我国环境与经济协同发展政策的启示
3.5本章小结
第4章高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4.1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关系的探索
4.2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
4.3高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4.4高质量发展是高保护的加速器
4.5本章小结
第5章 高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 协同机制
5.1高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
5.2高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关系描述
5.3高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机制构建
5.4本章小结
第6章 协同高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效率评价
6.1协同高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效率的评价体系
6.2协同高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效率的评价模型
6.3协同高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效率的评价指标
6.4本章小结
第7章协同高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
7.1高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模式
7.2协同高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7.3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党的十八以来,为应对资源环境承载力极限、传统发展方式不可持续的问题,我国将绿色发展理念作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理念。实行了一系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共赢的绿色发展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城镇化、工业程中的资源环境压力,并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环境高保护仍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关口。探索生态环境高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的有效路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本章共分为4节,第pan>节明确选题背景和意义;第2节对协同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国内外研究文行梳理、归纳和分析,并提出本书的研究命题;第3节对本书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研究方行闸释;第4节是本章小结。
1.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选题背景和意义
1.1.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选题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方针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中了生产力的大幅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但在此过程中也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生态破坏、资源消耗、气候恶化问题导致经济可持续发展遭遇严峻挑战。强调,单纯依靠刺激政策和政府对经济大规模直接干预的增长,只治标、不治本,而建立在大量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基础上的增长则更难以持久。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国绿色发展理念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一个基本理念。关于绿色发展理念的系列阐述,升华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观”和“实践观”。“良好生态环境是的公共产品,是普惠的民生福祉”“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这些理念为中国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思想观”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我国也实行了一系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共赢的绿色发展政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提出我国必须在“十一五”期间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其实是低碳经济作用于社会运行的合意结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我国在今后的五年里将继续坚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计划,大力“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并规定了一系列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约束性指标:单位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
值CO2排放量降低17%,此外,还对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做出了规定,要求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2012年1pan>月,党的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五位一体”“要大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十八届三再次强调“要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放在治国理政的优先地位”,“建立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考评机制”。在2015年3月24日的会议上,将“绿色化”定性为“政治任务”。不仅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发展方式的“绿色化”,而且要使之成为高级别价值取向。并指出“绿色化”的阶段性目标,就是“推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加快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党的十八届五明确提出破解发展难题“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十三五”规划是党的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生态环境质体改善”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并用大量的篇幅强调坚持绿色发展,表明了党中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和信心。
党的十九届五再次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制度建设来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通过了《环境保护法》《清洁生产法》《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法》等法律法规。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政策括《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