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欣民族器乐作品选集(套装上下册 线谱版)-华韵师苑
定 价:95 元
丛书名:华韵师苑
- 作者:梁欣著
- 出版时间:2022/1/1
- ISBN:9787103061848
- 出 版 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J648
- 页码:381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为推动我院的民族器乐创作、丰富民族器乐专业教材,1983年,我建议民乐系推荐在民族器乐作曲方面具有潜能的梁欣和周煜国(时任板胡教师),考入作曲系开设的“干部专修班”学习作曲,同时选送刚留校的张晓峰赴上海音乐学院随胡登跳先生进修民乐作曲、配器,待他们学成后,在民乐系开设“民族器乐编创”课程。为培养复合型的民乐专业人才,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经过两年的筹备(期间,曾送梁欣到中央音乐学院随袁静芳先生、军驰先生短期学习),1987年“民族器乐编创教研室”在民乐系正式成立,并纳入学院的教学计划,梁欣任教研室主任,并由其开创“民族器乐作品分析”(已定为西安音乐学院必修课程)及“小型民族器乐曲写作”课程,编写教学大纲并担任此两门课程的教学;周煜国担任“民乐复调写作”课程教学;张晓峰担任“民乐配器”课程教学。1997年古琴专业学士、作曲专业硕士的李村留校,也担任以上课程的教学。这是民乐系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得到了师生的欢迎和兄弟艺术院校的借鉴。
民族器乐编创课的开设,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艺术视野,为培养复合型民乐人才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民乐编创课的任教老师们也都在民乐创作方面硕果累累,成为陕西当代有成就的作曲家。我之所以叙述这一段往事,是想对梁欣老师为这门课的建设和教学,及二十余年兢兢业业做出的贡献表示敬意;同时也想借此告诫从事民乐教学演奏的同人要重视民乐创作,全面发展,成为一个既能教学又能创作,还能写文章的,有广阔艺术视野的民乐人,谱写自己的音乐人生。
梁欣是一位扎实、勤奋,具有创新精神的竹笛演奏家和作曲家,其创作生涯起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代表作品有笛子曲《乡歌》、唢呐曲《关中情》、六重奏《臆象》等,其中,《乡歌》《关中情》已成为界内经典作品。
除了创作和编创课程的教学外,在笛子专业上,他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到退休、返聘至今的教学生涯里,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笛子演奏家,如:张延武、刘宽忍、孟繁珍等;2011年在西安音乐厅举办了“喜相逢——梁欣师生笛子演奏音乐会”;他是长安笛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欣闻《梁欣民族器乐作品选集》即将出版问世,作为梁欣的同事、朋友、师长,我由衷地表示庆贺!
我与梁欣相识于20世纪70年代中叶的“文革”后期,大约是1975年陕西省音乐代表队进京参加全国音乐调演会前,在西安人民剧院进行的热身演出会上。那是我第一次观赏他自己创作并和他的学生张延武演奏的笛子二重奏《野营路上》。在当时的文艺舞台以“革命样板戏”为主导的格局下,举行纯音乐的演奏会,观赏笛子独奏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他的演奏从作品到演奏水平在当时都是很优秀的。事后才得知他是“老三届”的知青,一位非职业的笛子演奏者,因此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音乐学院随之招生。那时我刚恢复原职,主政民乐系工作,面对1977、1978两级一大批优秀音乐学子的入学,顿感师资匮乏。当时我院笛子教师只有元修和先生一位,急需补充,应对教学,我想到了活跃在业余笛子演奏舞台上的梁欣。经过我与元修和的多方努力、推荐,梁欣演奏了《五梆子》等三首笛曲通过了学院的专业考核,并于1979年正式调入西安音乐学院,任笛子专业教师,充实笛子学科建设。梁欣不但精通笛子演奏并且业余学习音乐创作,那时已发表了多首歌曲及笛子曲,显示出创作的潜能。
为推动我院的民族器乐创作、丰富民族器乐专业教材,1983年,我建议民乐系推荐在民族器乐作曲方面具有潜能的梁欣和周煜国(时任板胡教师),考入作曲系开设的“干部专修班”学习作曲,同时选送刚留校的张晓峰赴上海音乐学院随胡登跳先生进修民乐作曲、配器,待他们学成后,在民乐系开设“民族器乐编创”课程。为培养复合型的民乐专业人才,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经过两年的筹备(期间,曾送梁欣到中央音乐学院随袁静芳先生、军驰先生短期学习),1987年“民族器乐编创教研室”在民乐系正式成立,并纳入学院的教学计划,梁欣任教研室主任,并由其开创“民族器乐作品分析”(已定为西安音乐学院必修课程)及“小型民族器乐曲写作”课程,编写教学大纲并担任此两门课程的教学;周煜国担任“民乐复调写作”课程教学;张晓峰担任“民乐配器”课程教学。1997年古琴专业学士、作曲专业硕士的李村留校,也担任以上课程的教学。这是民乐系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得到了师生的欢迎和兄弟艺术院校的借鉴。
民族器乐编创课的开设,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艺术视野,为培养复合型民乐人才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民乐编创课的任教老师们也都在民乐创作方面硕果累累,成为陕西当代有成就的作曲家。我之所以叙述这一段往事,是想对梁欣老师为这门课的建设和教学,及二十余年兢兢业业做出的贡献表示敬意;同时也想借此告诫从事民乐教学演奏的同人要重视民乐创作,全面发展,成为一个既能教学又能创作,还能写文章的,有广阔艺术视野的民乐人,谱写自己的音乐人生。
梁欣是一位扎实、勤奋,具有创新精神的竹笛演奏家和作曲家,其创作生涯起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代表作品有笛子曲《乡歌》、唢呐曲《关中情》、六重奏《臆象》等,其中,《乡歌》《关中情》已成为界内经典作品。
1985年,梁欣从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后,他的创作由早期的单声部独奏进入多声部多织体的写作时期,为民族管乐的独奏、重奏、协奏、合奏等多种体裁形式,创作出了在技术性、艺术性、地域风格性方面的多部佳品。如:唢呐与乐队《关中情》,键笙独奏《草原素描》,六重奏《臆象》,五重奏《雪梅》,三重奏《凉州写意》,笛子二重协奏曲《啊!青春》(合作),吹打乐《喜庆》《别子与引令》《轩辕颂》(被选定为“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指定祭祀曲(1993年至2003年使用))等。另外还有:埙与扬琴、大提琴、钟琴《苦楝树》,二胡与古筝《枫叶》,扬琴二重奏《山趣》等小型民乐精品。他的不少作品在全国和省级音乐作品评奖中获奖,一些作品编入了艺术院校的教材和社会艺术考级的高级别规定曲目,在海内外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除了创作和编创课程的教学外,在笛子专业上,他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到退休、返聘至今的教学生涯里,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笛子演奏家,如:张延武、刘宽忍、孟繁珍等;2011年在西安音乐厅举办了“喜相逢——梁欣师生笛子演奏音乐会”;他是长安笛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2014年5月20日,由陕西省文化厅主办、陕西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和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承办及演出的“陕西省终身成就艺术家系列·梁欣作品音乐会”在西安音乐厅成功举行,会上,陕西省文化厅为他颁发了“陕西省终身成就艺术奖”。
作为梁欣的同事、师长,我为他在笛子教学与演奏、民乐创作诸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而欢欣;为《梁欣民族器乐作品选集》的出版表示热烈祝贺。愿梁欣老师继续为民族器乐作品写作的繁荣,再创佳绩,为长安笛派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1.延河畔上(笛子独奏)
2.欢腾的延河(笛子独奏)
3.乡歌(笛子独奏)
4.翱翔(笛子独奏)
5.草原素描(键笙独奏)
6.春晓(键笙独奏)
7.满园春(管子独奏)
8.关中情(唢呐独奏)
9.怀念(二胡独奏)
10.秋忆(二胡独奏)
11.欢乐时光(高音三胡独奏)
12.野营路上(笛子二重奏)
13.故乡行(笛子二重奏)
14.啊!青春(笛子二重协奏曲)
15.遐想(埙与筝)
16.枫叶(二胡与古筝)
17.山趣(扬琴二重奏)
18.凉州写意(管子、键笙、箜篌三重奏)
19.内蒙古主题随想曲(高音三胡、中音三胡、钢琴三重奏)
20.清秋(笛子、扬琴、大提琴三重奏)
21.苦楝树(埙与扬琴、大提琴、钟琴)
22.三十里铺(二胡、扬琴、琵琶、古筝四重奏)
23.雪梅(二胡、笛子、键笙、钢片琴、古筝五重奏)
24.臆象(笛子、键笙、古筝、钟琴、云锣、编钟六重奏)
25.别子与引令(吹打乐)
26.欢腾的延河(笛子与乐队)
27.草原素描(键笙与乐队)
28.关中情(唢呐与乐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