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服务供应链本质上是以服务能力合作为核心的服务供应链。 本书将在需求更新环境下, 着重研究考虑提供商策略行为的物流服务供应链协调策略。 按照 “能力合作前—能力合作中—能力合作后” 的顺序, 在能力合作前, 重点介绍两次采购模式选择以及能力采购模型、 订单分配模型, 这些模型能够反映 理性预期行为、 互惠行为、 顺从行为以及不公平厌恶行为; 在能力合作中, 重点介绍服务水平设计与冲突处理, 可以研究单一过度自信行为、 双重过度自信行为和信任行为; 在能力合作后, 主要介绍绩效影响因素、 绩效管理策略和绩效评价方法。 此研究中既有博弈模型和多目标规划构建, 又有问卷调查、 结构方程检验和案例实证分析, 综合应用了多种方法研究相关问题, 从而完善已经提出的物流服务供应链协调机制理论与方法。
不同于一般的供应链协调优化建模, 在本书的研究内容中, 我们将充分考虑服务产品区别于有形产品的典型特性以及需求更新的环境特性对供应链 协调过程的影响, 这些主要体现在能力采购过程中, 物流服务产品的无形性、 不可储存性、 不可分割性、 客户影响性、 服务异质性等特性对这些服务供应 链协调过程的影响; 同时, 还要充分考虑服务能力的不可储存性、 不可分割性特点, 考虑需求更新下实行二次订购的订购特点; 另外, 考虑需求更新与 服务采购的特点, 即第一次订购只是进行服务能力预配置的过程, 而需求更 新后进行的第二次订购才是服务能力的真实配置。 在质量监控过程中, 还要考虑服务无形性带来的服务质量不容易测度的特性和服务产品的无库存性特征, 建立集成商与提供商的最优利润函数。 在研究中, 考虑需求变化特征和服务产品特征对供应链协调绩效的影响, 构建相应的关联分析模型。
本书通过引入行为分析方法,探索在需求更新环境下,提供商的理性预期行为、能力配置行为、质量承诺行为、顺从行为等策略行为对物流服务供应链协调的影响,设计相应的供应链协调机制,并利用实证研究方法,对物流服务集成商管理提供商策略行为的典型经验进行总结与提升,形成具有普遍规律的协调方法,为物流服务集成商更好地管理物流服务供应链提供决策借鉴。
消费升级、 互联网快速发展、 新技术飞速进步正在成为推动中国市场发 生重大变革的重要新兴力量。 中国经济经过 20 年的高速发展, 推动中国市场发生了显著变化。 无论是 to B 还是 to C 的市场, 市场的分层化、 小众化、 个性化、 便利化、 社群化正在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同时技术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智能技术、 大数据技术、 信息技术, 正在为企业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这是个高速变化的世界, 产业环境在变, 企业环境也在变; 单个企业在变, 供应链也在变。 基于变化的市场环境, 企业的需求更新管理也将成为常态。 一方面, 企业需求可能面临突发式变化。 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许多行业需求 下滑, 部分企业无力支撑导致破产, 直接造成供应链中断。 例如, 2020 年 1 月 1 日—5 月 12 日, 我国有 1345 家汽车经销商登记注销, 其中, 创立时间在 3 年以内的占了近六成。 另一方面, 一些企业在促销季节或者受重大事件的影响, 面临需求暴涨的问题, 导致企业管理困难。 例如, 2019 年 11 月 11 日, 天猫的单日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了 2684 亿元, 全天各快递企业共处理快件 5. 35 亿件, 这些数据每年都在不断更新。 2020 年 11 月 11 日, 天 猫的单日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到了 4982 亿元, 仅圆通速递公司单日揽件量就突破 1 亿件。
如何管理变化的物流需求, 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成为这些快递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当发生需求更新时, 物流服务供应链管理的难度将大大提升。 一方面, 在需求更新环境下, 供应链成员之间存在复杂的博弈行为, 如理性预期行为、 不公平厌恶行为、 过度自信行为、 顺从行为、 信任行为、 互惠行为等都可能 引起供应链决策的变化, 这些行为在需求变化情况下变得更加明显, 因此行为视角下的供应链决策问题明显不同于普通的供应链决策问题。 另一方面, 不同于有形的实体产品, 服务产品具有无形性、 不可储存性、 不可分割性、顾客影响性、 服务异质性等特性, 服务供应链与传统产品供应链运作管理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 需求更新环境下传统产品供应链的协调方法在物流服 务供应链问题中并不完全适用, 迫切需要围绕供应链成员行为, 在充分考虑 物流服务特性的基础上, 探索新的物流服务供应链协调理论与方法。
本书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需求更新环境下考虑提供商策略行 为的物流服务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 (课题编号: 71672121) 的资助, 本人主持了该项目的研究。 本项目从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两个层面展开。 理论研究 层面, 在能力合作前, 研究基于需求更新与提供商理性预期行为的物流服务 供应链能力采购策略, 并探索基于需求更新与提供商能力配置行为的物流服 务供应链能力数量协调策略; 在能力合作中, 研究基于需求更新与提供商质 量承诺行为的物流服务供应链质量协调策略; 在能力合作后, 从可持续合作 角度出发, 研究基于需求更新与提供商顺从行为的物流服务供应链利润分配 策略。 实证研究层面, 将以前面的理论模型研究为基础, 利用多案例分析方 法和结构方程建模方法, 研究不同情境下基于需求与行为共同驱动的物流服 务供应链协调机制, 完善物流服务供应链协调理论。
本书一共分为 12 章, 第 1 章是绪论, 第 2 章是文献综述与研究议程; 第 3 章是需求更新和理性预期行为下的物流服务供应链二次订购模式选择; 第 4 章是需求更新与互惠行为下的物流服务供应链能力采购; 第 5 章是需求 更新与顺从行为下的物流服务供应链服务能力采购; 第 6 章是需求更新与 不公平厌恶行为下的物流服务供应链订单分配模型; 第 7 章是需求更新和 双重过度自信行为的物流服务供应链决策; 第 8 章是需求突增背景下集成商过度自信行为对供应链决策的影响; 第 9 章是信息不对称下考虑信任行 为的物流服务供应链冲突处理机制; 第 10 章是物流服务供应链需求更新、 策略行为与绩效间的关联关系; 第 11 章是客户的不耐心行为对物流服务 供应链绩效管理的影响; 第 12 章是考虑需求更新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综合绩效评价。
本书的撰写也得到了我们团队研究生的大力支持。 博士生王迪、 申欣冉、 闫晓宇、 魏婉莹等先后开展了基于行为的相关研究, 硕士生朱冬蕾、 王一家、 武润泽、 王美丽、 王树青、 谢冬、 刘阳等也都围绕需求更新和行为运作开展了相应研究。 他们先后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与本人在国际和国内学术期刊上合作发表了许多论文。 其中, 王思雨还参与了全书的校对和文献格式的统一工作。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天津大学的李波教授、 彭岩副教授、 林强副教授、 杨道箭副教授、 霍艳芳副教授、 高举红副教授、 何龙飞副教授、 周刚副教授、 霍宝锋教授、 毛照昉教授、 赵道致教授、 李勇建教授等人的大力支持, 感谢加拿大劳瑞尔大学的施春明教授、 英国格林尼治大学的周莉教授、 瑞典林雪平大学的唐讴教授、 重庆大学的林明锦院长、 南开大学的李 响教授、 天津财经大学的秦娟娟教授、 浙江财经大学的包兴副教授等人在 书稿撰写中给予的指导和帮助。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 也得到了许多国内物流企业包括世能达物流 (天津) 有限公司、 中外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 青岛日日顺物流有限公司、 天津陆路港公路运输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新杰物流有限公司、 招商物流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京东物流、 苏宁物流、 菜鸟网络等的指导和帮助, 限于篇幅不全部点名致谢。 特别感谢中国物流与采 购联合会贺登才副会长、 蔡进副会长、 崔忠付副会长、 任豪祥副会长, 电子商务物流与快递分会万莹秘书长、 汽车物流分会执行副会长马增荣、 研究室周志成主任、 物流学会工作部黄萍主任、 危化品物流分会秘书长刘宇 航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刘希龙处长、 经贸司肖光伟处长等领导对实证调研工作的支持与帮助。 最后, 还要感谢中国财富出版社有限 公司的编辑们对本书出版所作出的辛勤工作。 本人自博士毕业以来一直从事物流服务供应链领域的相关研究, 先后主 持的三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70902044、 71372156、 71672121) 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 (13YJC630098) 都与物流服务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密 切相关, 因此, 本书也是近年来本领域的部分总结。 作为对物流服务供应链 领域的行为运作理论与方法的粗浅探索, 本书的出版仅是抛砖引玉, 可能存在疏漏与不足之处, 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可作为物流管理专业、 物流工程专业、 供应链管理专业本科生、 研究生的教学参考资料, 对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也有一定的帮助。
刘伟华, 天津大学运营与供应链管理系主任、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兼任 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 教育部物流管理与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青年 工作组组长, 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 专家。 近年来, 先后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 SCI/ SSCI 检索论文 60 余篇, 出版 《服务供应链管理》 等 10 部专著。 主持 1 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1 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 3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两项后评估优秀)、 2 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 1 项中国工程院决策咨询 重点课题、 4 项国家发改委委托课题、 1 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等 17 个省部级以上课题以及主持完成近 40 多项企业合作课题。 先后荣获改革开放 40 周年交通运输与物流杰出专家 40 人、 中国智库创新人才青年标兵奖、 宝钢 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1 绪论
1.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1. 3 理论框架与研究内容
1. 4 本书的主要创新点
2 文献综述与研究议程
2. 1 引言
2. 2 研究方法与论文选择
2. 3 文献概况
2. 4 文献讨论
2. 5 研究议程
2. 6 结论
3 需求更新和理性预期行为下的物流服务供应链二次订购模式选择
3. 1 引言
3. 2 文献综述
3. 3 模型假设及理性预期约束条件
3. 4 模型Ⅰ——二次订购模式 1
3. 5 模型Ⅱ的构建及其与模型Ⅰ的比较
3. 6 数值分析
3. 7 主要结论和管理学启示
4 需求更新与互惠行为下的物流服务供应链能力采购
4. 1 引言
4. 2 文献综述
4. 3 问题描述与假设
4. 4 模型构建
4. 5 模型求解
4. 6 讨论
4. 7 案例分析
4. 8 结论
5 需求更新与顺从行为下的物流服务供应链服务能力采购
5. 1 引言
5. 2 文献综述
5. 3 问题描述
5. 4 第一阶段模型构建与求解
5. 5 第二阶段模型构建与求解
5. 6 结论与展望
6 需求更新与不公平厌恶行为下的物流服务供应链订单分配模型
6. 1 引言
6. 2 文献综述
6. 3 模型假设及参数
6. 4 模型建立
6. 5 数值分析
6. 6 主要结论和管理学内涵
7 需求更新和双重过度自信行为的物流服务供应链决策
7. 1 引言
7. 2 文献综述
7. 3 模型描述
7. 4 模型建立及求解
7. 5 模型分析及讨论
7. 6 数值分析
7. 7 结论与展望
8 需求突增背景下集成商过度自信行为对供应链决策的影响
8. 1 引言
8. 2 文献综述
8. 3 问题描述和符号设置
8. 4 基础模型构建与求解
8. 5 改善方式
8. 6 结论与展望
9 信息不对称下考虑信任行为的物流服务供应链冲突处理机制
9. 1 引言
9. 2 文献综述
9. 3 模型描述
9. 4 模型
9. 5 拓展——考虑客户偏好
9. 6 结论及管理学意义
10 物流服务供应链需求更新、 策略行为与绩效间的关联关系
10. 1 引言
10. 2 理论背景与假设
10. 3 研究方法
10. 4 分析结果
10. 5 结果讨论
10. 6 结论
11 客户的不耐心行为对物流服务供应链绩效管理的影响
11. 1 引言
11. 2 文献回顾
11. 3 研究方法与设计
11. 4 命题提出与案例分析
11. 5 分析与讨论
11. 6 结论和管理学启示
12 考虑需求更新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综合绩效评价
12. 1 问题的提出
12. 2 指标体系的构建
12. 3 模型计算方法
12. 4 算例分析
12. 5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本章中研究对象是由一个物流服务集成商和一个物流服务提供商组成的 二级物流服务供应链, 集成商从提供商处采购功能性物流服务, 经过整合后, 将整合的物流服务能力销售给市场上的客户。 集成商因为掌握着市场需求信 息和客户资源, 往往能够更好地控制物流服务供应链。 因此, 在基础设定中, 集成商是物流服务供应链的主导者。 当市场需求突增时, 集成商将对自己的采购能力过度自信, 从而导致实际采购的服务能力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当市 场需求突减时, 集成商采购的能力肯定能满足市场需求, 此时不存在过度自信行为。 提供商是物流服务能力的提供者, 是理性的决策者, 没有过度自信行为。过度自信主要表现为三种情况, 此处只研究其中的过度估计的情况。 由于一个集成商往往整合多家提供商, 大多数情况下在供应链中占有主导地位, 具有更多的话语权, 因此在供应链管理中, 集成商的过度自信行为通常是过 度估计, 即表现在集成商认为自身的采购能力高于实际的采购能力。 这里采购能力是指集成商从提供商处采购的物流服务能力的量占提供商总能力的比 例, 即 γ = QC 。 为了研究集成商的过度自信行为, 本章只考虑需求突增的情况。 为了突出需求突增给供应链决策带来的影响, 本章考虑在第一阶段市场 未发生需求突增, 此时, 集成商能够从提供商处采购到能够满足其市场需求的能力, 第二阶段市场发生需求突增。 通过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集成商的最 优销售定价决策和提供商的最优服务水平决策的对比, 研究需求突增及其引发的集成商过度自信行为的影响。 实践中, 物流服务能力采购决策过程往往较为复杂。 一方面, 市场需求突增现象时有发生。 由于需求突增的不可预测性, 在没有发生需求突增的时期, 集成商无法预知需求突增的发生, 也不会考虑需求突增带来的潜在影响。 另一方面, 集成商不是完全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