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应用型系列教材:新闻编辑原理与实务
定 价:32 元
- 作者:刘行芳 ,刘修兵 著
- 出版时间:2010/4/1
- ISBN:9787307076372
- 出 版 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G213
- 页码:312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在新闻信息生产的链条中,新闻编辑作为重要的一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闻编辑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新闻编辑学教材主要以报纸为研究对象,阐述报纸编辑工作的业务特点、基本规律、各种理论、方法技巧。本教材集报纸新闻编辑、广播新闻编辑、电视新闻编辑和网络新闻编辑的理论和实务于一身,在对新闻编辑的基本理论和规律进行总体阐述之后,对各种媒介的新闻编辑业务和编辑技巧作了全面、深入的探讨与阐述,为大学生提供有关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的充分的理论和知识准备,以应对市场需求。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新时代,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格局的出现,随着民主与法治建设进程的加快,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的新形势下,新闻工作的作用更加突出,信息传播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与学习的联系更加紧密。作为整个信息传播活动的关键环节,新闻编辑工作运作得好坏,直接决定了信息传播质量的高低和传播效果的显隐。信息是社会重要的黏合剂,信息传播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而信息传播水平的高低,又总是和社会进步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紧密相连,因此,新闻编辑工作的质量实际上反映的是社会信息传播水平的真实状况。
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揭开了我国信息传播的新的一页。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对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切身利益,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信息必须公开。条例还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主动向政府申请获取所需要的政府信息,违反条例规定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成为我国进入透明政府建设新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意味着我国奉行多年的“不公开是常态,公开为特例”的信息传播体制已经向“公开是常态,不公开为特例”发生根本性转变,意味着信息对于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越来越直接、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意味着新闻传播工作者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责任越来越大,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意味着在我国新闻功能的发挥将得到质的提升。
在现代社会中,新闻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新闻功能之多,无法一言以蔽之。比如:它有告知的功能,能为公众提供世界变动的信息;有议事的功能,能组织公众参与讨论,并向他们提供各种成熟的意见;有沟通功能,能为不同社会群体提供交流的平台,通过讨论来解决人们面I临l拘问题;有启发民智的功能,能培养公民思考的习惯和自治的能力。
第一编 基本理论
第一章 新闻编辑是一门学问
第一节 新闻编辑工作很重要
一、新闻编辑工作的重要性
二、新闻编辑学的任务
三、开拓探索新闻编辑规律的新视野
第二节 新闻编辑的基本任务
一、选定值得发布的信息
二、组合准备发布的信息
三、配置即将发布的信息
四、优化已经选配的信息
第三节 新闻编辑的从业资格
一、素质资格
二、职业资格
三、资历资格
四、任务资格
第二章 新闻信息、新闻评价与新闻发现
第一节 新闻信息的基本特征
一、新闻必须是完全真实的
二、新闻必须是有时效性的
三、新闻是记者主观选择的结果
第二节 新闻传播的社会功能
一、文化转型时期媒介社会功能的演变
二、大众传播的功能
第三节 新闻传播与现代文明
一、传播主流价值观
二、维护市场经济有效运行
三、形成巨大的社会规范力量
四、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
第四节 新闻编辑与新闻评价
一、没有评价便没有新闻
二、新闻评价贯穿于新闻传播的全过程
三、新闻评价是人类精神交往的重要形:
第五节 新闻编辑与新闻发现
一、新闻发现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二、新闻发现过程的思维特点
第三章 新闻信息的表现手段
第一节 新闻表现手法的历史发展
一、客观性报道原则的确立
二、倒金字塔结构的形成
三、新闻导语的产生
四、解释性报道的出现
五、调查性新闻报道的风行
六、精确新闻报道的出现
第二节 我国报纸常用的新闻文体
一、消息
二、通讯
三、深度报道
四、新闻评论
第三节 常用广播新闻体裁
一、广播消息
二、广播新闻专稿
三、广播通讯
四、广播评论
第四节 常用电视新闻文体
一、电视消息
二、电视新闻专题片
三、电视新闻杂志
四、电视新闻评论
第二编 报纸编辑工作
第四章 新闻作品的选定
第一节 选定新闻作品的意义
一、是全部编辑工作的基础
二、是编辑思想倾向的体现
三、是对新闻价值的主观评价
四、是实施舆论引导的保证
第二节 选定新闻作品的依据
一、报道宗旨
二、报道计划
三、选题计划
四、领导指示
第三节 选定信息的标准
一、国际新闻传播中的“把关”标准
二、新闻价值学说
三、政治标准和新闻标准的统
第五章 新闻作品的修改
第一节 修改的基本任务
一、订正事实
二、纠正观点
三、理清结构
四、修饰语言
五、制作标题
第二节 常用修改方法
一、文章结构的调整
二、新闻导语的修改
三、新闻背景的修改
四、新闻主体的修改
五、新闻结尾的修改
第六章 新闻标题
第一节 新闻与新闻标题
一、新闻标题的作用
二、新闻标题的类别
第二节 新闻标题的制作方法
一、客观题:叙述的方法
二、主观题:议论抒情的方法
三、艺术题:修辞的方法
第七章 新闻的组合与搭配
第一节 报道内容的组合与搭配
一、综合型配置及其内涵
二、综合型配置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报道形式上的组合与配置
一、同一型配置
二、对比型配置
三、扩展型配置
四、解释型配置
第八章 版面与版面设计
第一节 报纸版面的功能
一、表明编辑态度
二、吸引读者关注
三、启发人们思考
第二节 编排设计的原则
一、相符的原则
二、重点的原则
三、有序的原则
四、易受的原则
第三节 版面区位与强势
一、报纸版面空间的作用与利用
……
第三编 广播新闻编辑工作
第九章 广播新闻编辑工作的基本要求
第十章 广播新闻编辑的工作任务
第十一章 广播新闻节目编辑
第十二章 广播新闻节目的优化
第四编 电视新闻编辑工作
第十三章 电视新闻与电视新闻节目编辑
第十四章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辑工作
第十五章 电视新闻编辑的思维要求
第十六章 电视新闻编辑实务
第五编 网络新闻编辑
第十七章 网络新闻编辑
参考文献
后记
一、新闻编辑工作的重要性
新闻编辑工作,是千万种职业中很普通的一种。因为它是一项默默无闻、不事张扬的工作,所以历来并不怎么受社会的关注;又因为从事新闻编辑工作的人总是极少数,因此公开讨论这一工作的意义似乎也不大,所以没有像记者和作家那样的社会知名度。但是,新闻编辑手握话语大权,作为“把关人”,他们的社会职责是对四面八方汇拢来的各种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发布,每天都在进行着“环境再造”,告诉人们“我们目前生活的世界是这样一个世界”,“我们应该这样来思考当前的问题”等;特别是随着社会的日益巨大化和复杂化,整日忙碌的人们已经不可能直接去感知社会,他们只能凭借着媒介提供的各种信息来对社会变动状况作出判断,一般都会把媒介营造的“虚拟环境”当做真实环境,并且还会对这种媒介虚拟的环境做出能动的回应。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回应不是针对发布信息的媒介,而是针对着社会。就是说,媒介向公众提供了一个虚拟环境,刺激了公众的思考和行动,却不承担由此带来的后果,所有后果都由社会来承担。这样,新闻传播工作的好坏,就具有了直接影响社会运行的巨大作用,绝不可以掉以轻心。为了发挥编辑工作向社会提供客观、真实、全面、准确的新闻信息,促进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防止由于工作疏忽给社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研究编辑工作就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编辑依据什么来选择信息,如何选择信息,如何加工信息,发布什么信息,怎样保证媒介发布的信息尽可能与客观实际相吻合,怎样保证媒介信息在社会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新闻传播工作就很难履行它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职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