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节日历经数千年,最早可追溯至上古时期,在秦汉时期定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融合,在唐宋时期昌盛,在明清时期稳定,直到现在仍然指导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传统节日多姿多彩,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记录着民族的生活,凝聚着民族的精神。中国的传统节日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所有节日无不顺应天时,数千年来,一直坚持对天文、气象等自然规律的探索。中国的传统节日充满了文化气息,有关节日的诗词佳作、绘画艺术、民俗活动等都是极好的美育教育、历史教育素材。本书为图文四色版,目的是向大众普及传统中国节日的文化内涵,用细节来解读属于中国人的特殊日子,令读者读懂中国人的日子格局,回归中式生活。
简兮,原名王松英,江西赣南师范大学国学研究院国学教育与传播中心特邀研究员,赣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和中国学馆驻馆山长,赣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曾参编《赣南家训》《大学生国学读本》《赣州府志校注》等著作和教材。
春之节 阳春有脚
一 春节
岁时之首
有人情味的新年
一文钱
王小二敬穷神
二 元宵节
“金吾不禁”的上元日
花街如昼
破镜重圆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三 龙头节
二月二,龙抬头
敬畏神明除百害
金豆开花
赤龙下凡
四 清明节
悲喜交加的节日
祭扫、踏青、游戏
一把火还你割肉情
五 其他节日
燕九节
中和节
花朝节
观音诞
上巳节
寒食节
夏之节 夏雨随车
一 端午节
在纪念中诞生
端午风俗
孝女曹娥
二 曝晒节
另类的节日
曝晒节活动录
狐偃接姑爷
桃李满天下
三 其他节日
浣花节
竹醉日
观莲节
药王诞
关帝诞
秋之节 一叶知秋
一 七夕节
浪漫的七月
七夕习俗
牛郎会织女
二 中元节
鬼节来历
中元节风俗
目连救母
三 中秋节
幸福的节日
与月亮有关的习俗
月饼里藏着的硝烟
嫦娥奔月
四 重阳节
登高望远
重阳习俗
桓景避灾
孟嘉落帽
五 其他节日
万寿节
圣诞节
寒露节
冬之节 冬日可爱
一 寒衣节
“推己及鬼”的节日
送寒衣的禁忌
孟姜女哭长城
纸钱是怎么来的
二 冬至节
冬至大如年
冬至习俗
冬至与赤豆糯米饭
南阳出了个好医生
三 腊八节
腊八祈福
腊八习俗
落难皇帝熬个粥
送粥救英雄
四 其他节日
牛王节
小年
除夕节
龙头节
二月二,龙抬头
俗云: “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此时,阳气回升,大地开始解冻,春耕即将开始,正是运粪备耕的好时令。庄稼人一早起来,踏着晨雾,或扛着锄头来到山间地头,除草施肥;或赶着耕牛来到田亩之间,翻田灌水。“龙抬头”的时间是在农历的二月初二,有“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龙头节”等别称,是古代中国农耕社会极为重视的传统节日。
为何叫“龙头节”?传说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人们敬龙祈雨,希望老天保佑一年都风调雨顺,能有个好收成。之所以说是龙抬头,不仅仅因为龙被古人定义为掌管雨的神,也因为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蛇、蚯蚓、青蛙等动物,从不吃不喝不动的冬眠状态中走出,像从睡梦中惊醒一般,沐浴阳光,肆意生长。万物复苏的春季,人们期望龙能镇住毒虫,让百姓过个丰收年,所以称“龙头节”。
相传,土地公的生日也在这一天,故而又称“土地诞”。为给土地公祝寿,古代还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土地会的形式比较单一,大多是家家凑钱为土地公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
敬畏神明除百害
“元宵是龙眼睛,面条是龙须,褡裢火烧是龙舌头,饺子是龙耳朵,薄饼是龙皮,米饭是龙子,馒头是龙蛋,鸡爪是龙爪。助兴的芥菜缨炒黄豆嘴儿,芥菜的谐音是借财,爆米花代表金豆;腌鸡蛋切开流油,叫财源滚滚;豆腐是兜福,包菜叫包财……”这些俗语形象地告诉我们,二月二日龙抬头的饮食文化是以龙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寓意为基础的。
元朝熊梦祥在《析津志》中提到,二月二日这一天流行吃面条,故称“龙须面”;还要烙饼,称为“龙鳞”;若包饺子,则叫“龙牙”。总之,都是以龙体部位命名。关于二月二日,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记:“古之中和节也,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
我国几千年历史,习俗并非一成不□。唐宋时期有些地方的“二月二”活动就没和“龙抬头”联系在一起。唐人把二月初二称为“迎富贵”,在这一天要吃“迎富贵果子”,就是吃一些点心类食品。宋代□□在这一天也有专门的“挑菜”御宴活动。宴会上,在一些小斛(口小底大的量器)中种植新鲜菜蔬,把菜名写在丝帛中,压放在斛下,让大家猜。这项活动既能“尝鲜儿”,又能娱乐,在当时王公贵族中非常流行。
除了饮食习俗值得注意外,我们还可以发现,龙头节的其他习俗也与龙或者其他动物有关。
照虫,就是用烛火照明去驱除害虫。“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俗语。老百姓通常会在这一天点着蜡烛,照亮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
据民国时期《辽中县志》载,当地二月二有敲龙头的民俗,人们早上起来用竹竿敲打房梁,表示龙开始出动,惊蛰节气也就快到了。
引龙,是一种引水入宅的活动。早上人们用草木灰、谷糠等从河边、井边一路撒,蜿蜒播撒到自家的厨房水缸边,把水引到家里,让雨降在自家的田地里。有的地方还有耍火龙、耍龙灯的活动,也是求雨之意。
民间还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人们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能够鸿运当头、福星高照,所以有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这一天,理发店顾客盈门,生意兴隆。我国民间还流传着“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发后,一个月都不去理发店,直到二月初二才解禁。总的来说,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中国人以龙为图腾,这一天“剃龙头”,正体现了人们祈求神龙赐福的美好愿望。
金豆开花
一代女皇武则天,妇孺皆知,但武则天和龙王之间又有什么故事呢?
相传,武则天当上皇帝后,得罪了玉皇大帝,因为她挑战了□性□□,再加上迫害自己的孩子,以致天地难容,所以,玉帝下令,人间三年无风无雨。掌管风雨的龙王看着无辜百姓跟着武则天遭罪,哀鸿遍野,生怕人间生路断绝,于心不忍,便偷偷地施雨,使黎民百姓得以保全性命。但没有不透风的墙,何况是无所不晓的玉帝呢。
很快,玉帝便派天兵天将去缉拿龙王,把龙王打入凡间,压在大山之下。山上立碑刻字:“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老百姓不忍心看恩人遭受如此沉重的惩罚,决心要搭救龙王。但人力怎能抵抗神力呢?不可力敌,只能智取——从碑刻上的文字钻空子, 即那句“除非金豆开花时”。要知道金子是无论如何也开不了花的,但何不来个障眼法,让类似金子的东西开花呢?人们四处搜索,□后发现黄豆一炸就开花,还挺像那么一回事。
于是,在二月二这天,家家都炸黄豆,把炸出来的黄豆花供奉在香案上,焚香祭拜。龙王看到人们为他做的一切,十分感动,高声呐喊:“玉帝,金豆开花了……”玉帝听闻,俯瞰人间,遍地是开花的金豆,不得不把龙王放出来,官复原职。从此,每到二月二,人间就将油炸的黄豆花供奉在香案上,以此感谢龙王的恩情。
赤龙下凡
传说,帝喾有四个王妃:姜嫄、简狄、庆都、常仪。常仪地位□低,但自从生了儿子,母凭子贵,众人就对她刮目相看了。庆都见状,十分苦恼,位份本就不高的她该怎么办呢?唯有生个儿子来提升自己的地位了。多方打听,确认神母庙求子很灵验,据说真心实意去求子,没有不成的。庆都听从有经验的人的建议,在元宵节吃完晚饭后,去庙里摆上供品,恭恭敬敬地磕头,祈求神灵赐子。
庆都去神母庙求子后,天天盼望能够有好消息。大概是诚心感动上天,有天夜里,她梦见一条赤龙追随,醒来后赶忙请人把脉,果然是喜脉。怀胎十月,到了第二年的二月二,庆都预感要生了,在房间里安稳地躺着,只见窗外先是电闪雷鸣,后又晴空万里,她渐渐昏睡过去。阵痛使她清醒,院子里一道金光照耀,孩子降生了。帝喾非常高兴,为他起名放勋。放勋聪明伶俐,从小就惹人喜爱。
放勋长大后也当了帝王,人称尧帝。尧帝是明君,每到二月二这一天,就同百姓一起耕田。帝王耕田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皇帝爷爷使金牛”的谚语也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