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记录国际知名科学家和风控专家李晓忠的经历描述了一个毫无背景的农村孩子是怎样靠读书走完了堪称“传奇”的大半辈子的人生。本书描写了李晓忠一生从少年到老年的心路历程,包含了在其人生的重要的十字路口如何选择的心里过程。有高潮低谷,知进退取舍。本书还巧妙地把一些历史重大事件如“北京八九政治风波”、“美国李文和事件”、“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美国丹佛枪击案”、“世纪全球瘟疫”等串联到故事当中,增加了可读性与厚重感。最后本书通过对李晓忠的从工作上的风控官到人生道路的风控官的自我升华过程,倡导每个人只要做好自己人生的风控,就可以得到幸福的生活。
李晓忠
博士,双博士后,曾在企业担任和首席风险官多年。
一苦难童年
二大学生活
三保送读研
四自修工科
五留学之梦
六首篇论文
七工科博士
八大赛获奖
十走上春晚
十一走出
十二留比学人
十三奴隶将军
十四夫妻团聚
十五再创佳绩
十六首访美国
十七获聘美国
十八休闲在比
十九迁往美国
二十间谍事件
二十一申请绿卡
二十二避难新房
二十三袭击
二十四搬入加州
二十五李氏定理
二十六埋头学p>
二十七勃卜遇变
二十八回国回家
二十九落地生根
三十职业规划
三十一首
三十二投身“江湖”
三十三老板犯错
三十四抵制诱惑
三十五踏入民企
三十六行业没落
三十七感谢老板
三十八双城飞人
三十九人生低谷
四十“世纪瘟疫”
四十勇退
四十二人才培养
四十三主义之争
四十四追衡
四十五为人父母
四十六孤独之旅
附录
后记
一苦难童年
李晓忠出生在中国湖北一个充满历史传说的小县城。在二干多年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带着他门下的七十二贤生,推行以“仁爱”治天下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一日来到楚国境地山城的一块坪地。突然,车轴断落,孔子连车带人摔倒在地,由于饥饿寒冷,老人发生间歇性脑晕,学生急忙从田间拔了几个萝卜给老人充饥。老人过了一会才缓解过来。楚国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将车轴断落的地方命名为车落岗村沿用至今。
1966年,李晓忠就出生于湖北省石首市车落岗村五组三间矮小破旧房里,在兄弟姊妹六人中排名第五。
从晓忠有记忆的童年开始,渴望的就是能吃上一顿饱饭。他的童年充满悲伤和凄苦。
要说五六十年代,国家尚未实行计划生育,一家六七个孩子不算稀奇,大的带小的,一件衣服常常大的穿完小的穿,多一瓢水少一瓢水一样过日子。为什么晓忠一家的日子过得比别人更为寒碜呢?
比晓忠大九岁的哥哥李忠林叹了口长气说:“母亲大脑神经有问题,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父亲忙了外头忙屋里,既妈,人不能分身,顾不过来哟!”李忠林的话不多,为人低调,他对家庭付出了很多。只要有人提到他弟弟,忠会流露出一脸自豪,他对自己的选择从来没有后悔过。
1982年毕业的大学生是香饽饽,工分配,好多单位争着抢着要。按李忠林在华中农学院的突出表现和成绩,留城或留校就在于自己一句话,但他毅然回到老家同父亲一起扛起家庭重担,帮助照看弟弟妹妹。
“饥饿”是晓忠怕见到的两个字。由时缺少油水,容易产生饥饿感。同学食或吃零食时散发出的那种诱人的气味或视觉感,更容易造成晓忠的饥饿感。
由于粮食紧张,晓忠的爸爸决定将一日三餐降为两顿,早饭晚点吃,晚饭早点吃,中餐没有。由于上学早,所以晓忠经常不吃早饭就去上学。本来认为不吃早餐没什么,但多年以后体检时晓忠被查出患有胆结石,医生说和经常不吃早餐有很大关系。
不仅如此,由于大米有限,为了吃饱饭,他爸爸在大米里掺入野菜或者比较便宜的碎糯米渣子(本来是喂猪的),不仅米饭的香味没有了,而且难以下咽。一顿可以,天天如此则实在是苦不堪言。
在红星小学上学时,午餐时间晓忠独自吃从家里带来的碎糯米饭被班主任老师发现了,她看不过去,立即把饭倒掉了,然后从她的家里给晓忠重新盛了一碗米饭。其实老师也不容易,晓忠特感激,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晓忠说他对米饭的香味有的喜欢,是和那段经历分不开的。
他的同窗好友杜鹏飞先生深有感触地讲到孩提时的往事:“那时我家的情况比较好,经常匀一个馒头给他当午餐,现在每次见到晓忠,有说不完的谢谢!我倒不以为然,几个馒头能谢几十年!值得么?我是饱汉不知饿汉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