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我该怎么办?:班主任工作疑难问题解决方略是《班主任》杂志金牌栏目我该怎么办十年精华的集结,聚焦中青年班主任实际工作中常会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每本书聚焦每个主题下老师们关心的10个问题,从现象分析、理论阐释、观点展现、案例支持、小贴士等维度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为老师们提供了实用、系统的班主任工作问题解决手册。家校沟通与合作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也是令很多班主任头疼的问题。
本书针对班主任在家校沟通方面经常出现的10种疑难问题,比如沟通不畅、家长不信任不配合班主任、家长只关心成绩、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等问题,进行了具体细致的分析。对每一个疑难问题,作者既给出了优秀班主任精彩鲜活的实践妙招,又提供了教育专家高屋建瓴的理论引领。阅读本书,班主任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做好家校沟通与协调,形成教育合力,更好地促进班级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
打牢班级的信任基础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耿申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几乎是纯粹的实践工作。实践需要理论指导是一种笼统的说法。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但对于每天忙碌在不断出现问题、必须立即解决问题的班级管理实践中的班主任来说,尤其是对于初入教职就担任班主任的教师来说,正确却无用。因为理论的远水并不能解决当下的干渴。班里每天都会遇到问题,遇到问题时我究竟该怎么办,这才是他们需要的。有些人面向市场的嗅觉很敏锐,所以书店里摆满了专门向班主任提供如何解决问题的各种妙招、窍门、秘籍、战术、招法类的书籍。这类书籍有一个特点,非常像中医的经方,可帮助不方便就医的病人自我判断病症后自己抓药服用,故而也可称其为药方类书籍。然而,书到手后许多教师又会暗自存疑:为什么那么好的招法在我这里不好用呢?是我水平低还是这些招法有问题?
平心而论,这些招法(药方)本身并无太多问题。问题出在越是看起来实用的招法,作为一种教育经验,越是离不开其所产生的实践情境的框架性加持。就班主任工作经验来说,情境对经验(技巧)的加持程度与该经验(技巧)看起来是否更加实用成正比,与读者实际应用的有效程度成反比。即是说,当情境加持程度为满格时,人们便无法否认其百分之百的有效性,但其更换情境的可借鉴性;当情境加持程度减少为半格时,其操作有效性会打折扣,但其指导的广泛性则会增强;当情境加持程度消减为零时,其操作性便也随之变为零,但其普遍性指导价值却会增至,这通常被称为理论。
班主任每日每时都会遇到许多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我该怎么办因此也就成为每位班主任每天都挥之不去的问题。对这个问题可从三方面来分析:一是我,二是该,三是办。我是实践者,是他人经验的借鉴应用者,有着与经验提供者不同的实践情境、个人经历和个性风格。该同时存在两个方向:首先是理想方向,指依据教育理想,让学生得到限度的发展;其次是恰当方向,指适应目前工作需要,把问题处理妥当。办是实操,指按岗位职责要求,切实解决当下棘手问题。三方面中,我关键。离开了我,便无法评价一个经验的推广应用是否有效;离开了我,也无法准确评价该的方向和办的目标(问题的棘手程度与我密切关联)。由于我是随着经历和经验的累积而不断发生变化的,因此,该的方向和办的目标也都会随之不断发生变化而绝不会停滞在一个水平上。
以我为核心来看该怎么办,至少包含三个层次的意思。
层是求助,寻求方法、技术的支持,所针对的大都是具体问题的处理。该层次的需求者多为以初任班主任为主的年轻教师。他们急切需要前辈们就带有常识性的问题给予常规性方法、技术层面的操作建议。由于此类问题每天都会遇到,数量太多,导致在正式场合反而不好意思提问,他们需要的是药到病除的效率和效果,因此药方类书籍中的经验技巧就成为他们的案头。这类方法、技术在常识性问题情境下,对于初任班主任还是很有帮助的。只是,越好用的方法、技术,通常越具有很强的情境局限性,脱离具体情境的方法分享,同样具有应用的局限性,出现好的招法在我这里不好用的情况就在所难免了。
第二层是追问,寻求的是超越具体方法与技术的原则、原理性的概括,所针对的是经验的总结提炼和改造应用问题。该层次的需求者,多为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积累的班主任。他们经历过很多教训,也从教训中汲取了相当的经验。他们希望能够对曾经的教训和经验进行理性盘点,希望获得超越具体方法与技术的原则、原理性认知。对案头药方类的经验技巧,开始进行批判性阅读,尝试剥离药方背后的情境以及个性化背景的框架性加持,进入了原则、原理性思考层面。经过批判性追问的该怎么办的建议,通常就具备了较为普遍的借鉴、参考和应用价值。
第三层是反思,寻求的是适应普遍情境的通用解决思路,所针对的是班主任工作的原理和理论问题。该层次的需求者多为经验、教训都非常丰富也非常突出的班主任。丰富,指数量足够多;突出,指经验和教训都足够深刻。正如一位优秀班主任所言:每位优秀班主任都曾经毁过一个班。他们的思考深度已经远远超出了原则层面的追问,触及对人性、对教育价值、对世界观的思考,也触及对多元、多阶、多轮问题的思考。他们进入的是现代教师成长发展所应达到的实践反思的高阶思维境界。他们对青年教师提问的回答,通常是以思路而非技巧的方式展现,而且至少会提供两种以上的解决思路,用方法、技术的表述方式,大致相当于说:不仅可这么办,也可那么办,甚至还可通过如此这般的方式这样办。
这种解决思路其实已经进入了理论层面,理论层面的怎么办建议具有普遍适用性。如果能从我该怎么办这套书的案例中读出上述三个层次的内容,说明读者已具有了实践反思的高阶思维品质。到达这个层次的读者,也许会得出一个更为简洁的结论:班级信任关系是一切问题的根源、一切工作的起点、一切问题解决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