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梓(17011754),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自称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善诗赋,以小说著称。《儒林外史》刻画了各类士人的精神面貌,对利欲熏心、虚伪丑恶者加以讽刺,暴露出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并对科举制度和礼教进行深刻的批判和嘲讽。对于士林中的贤者及与功名富贵无缘的市井小民,则予以赞颂和尊重。《儒林外史》是我国讽刺文学中的典范,作者擅长运用典型情节,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高峰。其语言准确、精炼、形象,具有讽刺效果。
为了方便读者阅读,依据《康熙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对小说中一些生僻字词添加了注音及解释。小说涉及典故、职官、习俗等不易理解之处,也根据《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中国典故大辞典》等进行校对注释。
《儒林外史》一书,摹绘世故人情,真如铸鼎象物,魑魅魍魉,毕现尺幅;而复以数贤人砥柱中流,振兴世教。其写君子也,如睹道貌,如闻格言;其写小人也,窥其肺肝,描其声态,画图所不能到者,笔乃足以达之。 (清)惺园退士《儒林外史序》
《儒林外史》是继17世纪诞生的《堂吉诃德》之后,19世纪诞生的果戈里、契诃夫作品之前,将喜剧性和悲剧性融合得好的艺术品。这些辉煌的不朽的巨著虽然走过的是不同的美的历程,但后都攀登上了悲喜融合的美的峰巅。
宁宗一《喜剧性和悲剧性的融合<儒林外史>的实践》
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儒林外史》,由于它在艺术风格和艺术技巧的革新方面具有的重大的革命性意义,使这些作品相形见绌,它对中国小说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没有哪一部古典小说的叙述文体(《红楼梦》也不例外)像《儒林外史》这样纯净和富于表现力,晚清和民国初年的小说家竞相模仿《儒林外史》的语言风格,在现代的散文作家中,这一风格仍然具有积极的影响。
[美]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史论》
前 言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约成书于乾隆十四年(得1749)。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又因移居南京秦淮河,也称秦淮寓客。吴敬梓出身于五十年中,家门鼎盛的科举世家,曾祖父吴国对是顺治十五年探花,族祖父吴晟是康熙十五年进士,吴昺是康熙三十年榜眼。至其父辈家道中落,父亲吴霖起为拔贡,曾任赣榆县教谕。康熙六十一年(1722)吴霖起因病辞官,返回全椒,第二年旋即病故。族人侵夺祖产,以致兄弟参商,宗族诟谇(《移家赋》),这使吴敬梓看清了封建家族伦常的虚伪。吴敬梓虽然有父亲留下的遗产,但他不习治生,慷慨好施,不久即家产耗尽,被乡里视为败家子,传为子弟戒。于是,他在三十三岁时,举家迁往南京,卖文为生,生活愈加困顿。
吴敬梓幼年受过严格的儒家思想教育,弱冠之年考中秀才,但此后却科场蹭蹬。几经周折,他对科举制度的弊端有了深刻的认识,在他三十六岁时,安徽巡抚赵国麟举荐他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他坚以病辞,后来甚至放弃了诸生籍,不再参加任何官方考试。此后,吴敬梓的生活完全陷入困境,靠典当及朋友接济度日,甚至经常到了断炊的地步。晚年他经常往来于南京与扬州之间访友或求助,乾隆十九年(1754)农历十月二十八日客死扬州。
吴敬梓移家南京之后才开始创作《儒林外史》,历时十余年成书。小说开篇以元末明初王冕的故事隐括全文,肯定了王冕鄙弃科举、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道路,以此作为全书总纲。此后小说假托明朝故事,时间跨度为明宪宗成化(14651487)末年到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1595),但小说实际展示的社会背景则为清代中期的社会文化环境。《儒林外史》选取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群体为描写对象,揭示了科举制度八股取士对士人灵魂的腐蚀与对人性的异化,对科举的弊端、官场的腐败、礼教的虚伪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小说主要通过塑造三类人物形象对科举制度的弊端进行全面抨击。首先是儒生形象,有周进、范进这类被科举制度折磨得如痴如狂的老童生,有王玉辉这类被摧残得近乎丧失人性的腐儒,有匡超人、牛浦郎这类被八股毒害而堕落的读书人。其次是官绅形象,有王惠、汤奉这类沽名求利的贪暴官员,有严致中、张敬斋这类鱼肉乡里的乡绅。再次是名士形象,有景兰江、赵雪斋这类斗方名士,有杜慎卿及娄三公子、娄四公子这类自命风雅、言清行浊的无聊贵公子。这些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读书人普遍存在的空虚的精神状况。同时,作者也塑造了一批正面人物形象,歌颂了少数人物坚持内心信念,不为世俗名利所动的高贵品格,寄寓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社会主张,如带有叛逆精神的杜少卿,女中豪杰沈琼枝,真儒贤人虞育德、庄绍光、迟衡山。尤其是迟衡山所强调的礼乐兵农,希望用古礼古乐挽救世道人心,这也正是吴敬梓所寻求的救世良方。小说中儒林士人集资修建泰伯祠,并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正是这一理想的具体实践。然而,泰伯祠随后颓塌荒废,贤人君子也风流云散,象征着作者对礼乐兵农社会尝试改造的失败。小说后一回塑造了四个在南京市井中自食其力、置身功名富贵之外的奇人:写字的季遐年、卖纸火筒子的王太、开茶馆的盖宽、做裁缝的荆元,他们安贫乐道,高雅脱俗,体现了作者对个人尊严与独立人格的追求。这四个市井人物实质上是作者对儒林的期望幻灭之后人生理想的延续。
《儒林外史》的结构颇具特色,全书没有贯穿始终的中心人物和主干情节,而是以一个或几个人物为中心,突破时空的限制,形成相对独立的故事,创造出长篇小说的独特结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儒林外史》摒除传统小说的传奇性,淡化故事情节,运用纯熟的白话文,简练、准确、生动、传神地再现生活,塑造人物形象。小说善用含蓄委婉的讽刺笔法,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悲剧性相结合,表现平凡人性的弱点,表达尖锐的社会批判意识,使讽刺中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内容。《儒林外史》高超的讽刺艺术手法,奠定了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基础,对以后讽刺小说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林外史》成书之后先以抄本传世,现存早的刻本是嘉庆八年(1803)卧闲草堂巾箱本。《儒林外史》的版本有五十回本、五十五回本、五十六回本之说。五十回本说法的主要依据是程晋芳在《文木先生传》中记为五十卷,程晋芳是吴敬梓长期交往的好友,所言当为可信。一般认为书中第38回至第40回萧云仙在青枫城的故事,以及第41回至第44回汤镇台野羊塘大战的故事,偏离全书的主题和结构,可能为后来窜入。五十五回本的说法是依据清人金和之说,末回幽榜内容为后人所添加。五十六回本说法是依据现在所见早刻本嘉庆八年卧闲草堂本即为五十六回。《儒林外史》目前比较重要的版本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嘉庆八年卧闲草堂刻本,五十六回;另有嘉庆二十一年清江浦注礼阁本和艺古堂本为卧闲草堂本的覆刻本。其次是嘉庆咸丰年间苏州潘氏抄本,五十六回。再次是同治年间苏州群玉斋本,五十六回。各本多从卧闲草堂本出,其余诸本不再一一赘述。
本次整理以卧闲草堂本为底本,并参考张慧剑先生、李汉秋先生的整理本。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整理过程中依据《康熙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词典》等,对小说中一些生僻字词添加了注音及解释。字词首次出现注释后,若后文再次出现则不再重复注释。小说涉及典故、职官、习俗等不易理解之处,也根据《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中国典故大辞典》等进行校对注释。因学识有限,部分校注可能存在错误,敬请读者指正。
蔚然
2020年5月
吴敬梓(17011754),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自称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善诗赋,以小说著称。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又有《文木山房集》。
蔚然(1972),女,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现为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