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卖点
- 畅销20年的哲学读物。本书是全球知名的哲学畅销书作家马丁科恩代表作,被译成12种语言,《泰晤士高教增刊》《哲学家杂志》《时代报》《新科学家》等机构联合推荐。
- 适合大众的哲学入门读物。没有晦涩的哲学术语,没有系统的哲学知识,阅读零门槛。作者从日常生活入手,通过101个有趣的小故事,使人对原本深奥的哲学产生兴趣,从而直接地、主动地参与哲学思考和哲学实践。
- 提高哲学思维能力的实用读物。本书引导读者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哲学问题,对问题的讨论虽只言片语却切中要害,让读者养成哲学思考的习惯。书中配有使用说明讨论部分哲学词汇表等,增加了阅读的便利。
- 内容选取的都是关键的哲学问题,涉及逻辑推理、伦理道德、图形数字、价值判断、自然科学、传统哲学等多个领域。
- 本书所配插图由法国著名艺术家朱迪特特别绘制,十分契合所对应的哲学问题。
编辑推荐
要想进入哲思之门,只有直面哲学问题。
《101个哲学问题》是一本读起来轻松愉快的哲学普及读物,其实用性也经受住时间和市场检验,畅销20余年,被翻译成12种语言在全球发行。本书提到的几乎都是关键的哲学问题,对于问题的讨论虽只言片语却切中要害,没有深奥的哲学术语,没有令人望而生畏的哲学系统知识,是适合青少年的思维训练手册,更是适合所有读者的哲学入门秘诀。
有人会因为觉得书中某些问题浅显而轻视它;有人会因为得不到问题的答案而放弃它;但也有很多人循着有趣的故事和问题思考下去,从而领略到哲学的渊博和深刻,让哲学思考成为一种习惯和能力。
本书101个问题很多都是没有答案的,有些问题是单纯的新鲜和有趣,有些问题能帮助读者打破思维定式,有些问题则把读者逼到墙角……的确,思考难免会陷入困境,但思考本身也会产生无尽愉悦。
现代生活既便利又空虚,信息丰富爆炸而又缺乏严谨和真实,这一切都会在无形间给人套上思维枷锁。若想不因盲目相信和附和陷入矛盾和痛苦,那么主动发现和分析问题,做出更理想的判断和选择,则是人们必备的生活乃至生存技能。唯有思考,能令人强大,而思考,可考虑从《101个哲学问题》开始。
前言!
101个?!(读者或许会惊呼)我从没想过会有那么多哲学问题!毕竟,伯特兰·罗素在其权威著作《哲学问题》(The Problems of Philosophy ,1912,1980)中,似乎也只提出了十来个问题,而且大多都只涉及知识的多样性。包括表象与实在的问题、精神与物质的问题、唯心主义的问题,以及与哲学知识相关的各种问题:通过了解或描述而获得的知识、一般原则方面的知识、先验知识和共性知识、直观知识、与错误相对立的知识(真理与谬误),甚至还有或然的知识。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哲学的价值问题。
不过,也不必太过苛刻。我正在看的这版书中,有人在这段话下面划了线:认知方面的所有收获,都是自我的一种扩张;但是,最好不要用直接追求的方式去实现这种扩张。
(本书是否也秉持着这样的观念?)在这段话旁边,那人还用一行大写字母批注说:
是不是有点自作主张了?
这肯定算是罗素的书所引发的一个新的矛盾问题。
- 尤因在他的《哲学基本问题》(The Fundamental Questions of Philosophy,Routledge,1952,1985)之中提出的问题更少,只提出了6个大问题,分别为:真理、精神与物质的关系、空间与时间的关系、因果律与自由意志、与多元论相对立的一元论,以及虽排在最后但却同样重要的问题上帝。
这是张虽然简单但却很有用的清单。要想尽可能地贴近101个哲学问题,我们还得去看看A.J.艾耶尔的巨著《哲学的中心问题》(The Central Questions of Philosophy,
Penguin,1991)。可仔细阅读后就会发现,里面的内容还是很不如人意,只涉及了一些X、
Y理论以及教授们的观点。我们看到的不是真正的问题,而是命题函数和句法分析。艾耶尔甚至宣称,芝诺的悖论并非真正的悖论,他自有能解开那些问题的高招:比如说,在阿喀琉斯与乌龟赛跑的悖论中,芝诺认为,阿喀琉斯每前进一码就必须先前进半码,这是错误的(某些哲学家会把所有不明显是重言式的论断,或是他们不喜欢的主张说成是错误的)。无论如何,艾耶尔自己也坦承,对他来说(不管马克思的梦想是什么),哲学的目的不是改变世界,而仅仅是为了改变我们对世界的观念。哲学必须是分析的实践。不过这对于那些进行实践的人来说,并非哲学的魅力所在。对于实践者而言,哲学的价值在于所引发问题的趣味性,以及解答问题所产生的成就感。
那么,包含了101个哲学问题的书会是什么样的?是一座蕴藏着无人知晓的悖论和引人深思的谜题的金矿?还是一间放着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引发的乱七八糟、尚未解决或未经整理的问题的仓库?不论是哪一种,在这101个哲学问题之中,有多少个能在这本书里得到解答?值得购买吗?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本书中提到的几乎都是关键的哲学问题,即使有几个没那么关键,也无伤大雅。对于问题的讨论虽然不过只言片语,但句句都能切中要害。本书使用(广受欢迎的)叙事性体裁,不仅生动有趣,而且清晰易懂。没有采用学者们钟爱的专业术语,却清楚地表述出了所有的观点和问题。虽然,如今有些哲学家就像吸血鬼害怕阳光一样排斥清晰的叙述,一看到朴实简单、通俗易懂的语句就瑟瑟发抖,喘不上气,但我们无须如此惊惧不安。相反,我们要回归到一个更加古老的传统,即把哲学视为一种活动,一种有待发展的技能。当然了,也存在这样的事实:就技巧而言,整本书也许就是在学习一种被称为批判性思维的哲学。起初,人们将其视为颠覆性的存在,但后来,哲学家们掌握了它的要点,就把这种概念锁进了一个镀了金的、布满专业术语的、晦涩难懂的语言牢笼之中。
但也并非一向如此。哲学一词源自古希腊(但哲学活动可不是),在古希腊,清晰是哲学的尺度和目的,诡辩则是哲学的低级形式。如果本书真正地回归了这一传统,那么这就是其作用和意义所在。假如那些自认为严肃的思想家还是觉得本书过于简单就让他们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看看吧!
不过,在我们尝试解决这些问题之前,可以先了解一下罗素对一般哲学问题的看法:
我们研究哲学,并不是为了找到哲学问题的确切答案,因为通常来说,不存在能被判定为真理的确切答案,我们研究哲学的目的在于这些问题本身;因为这些问题能够扩充我们对可能性的认知,丰富我们在智力方面的想象力,并消减教条式的确信,以免禁锢了我们的思考能力;最重要的是,通过哲学思忖宇宙之大,我们的内心也将变得伟大,从而能与至善的宇宙结合在一起。
(《哲学问题》,第9394页)
如何使用本书
哲学是一种活动,甚至可以被视为一种思想实验。(这样的定义本身就是一种逻辑循环或悖论!)因此,我们不应当被动地接受问题,在针对问题展开讨论时更是如此。仅凭死记硬背也能对哲学思辨的技巧产生一定的了解,在掌握哲学原理方面打下不错的基础但这种方式并不能使我们获得哲学思辨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从批判的视角阅读本书,对书中的假设提出质疑,对书中的论点提出反驳。这才有哲学家的样子。不过,诡辩家和空谈家(这些人喜欢用花言巧语迷惑别人,或是在琐事上吹毛求疵)也是如此。所以,
在阅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虽然这本书(当然)会令人爱不释手,但请抵制住诱惑,千万不要过分痴迷地一口气把它读完。尤其是不要同时琢磨太多问题,而应该以较舒缓的节奏逐个或逐组展开思
考。为了凸显这一点,同时为了方便读者,本书在章节设置上也作了特殊的安排,并有意留出了相当的空间,以鼓励读者进行反思,因而使得整本书的价值大大超越各章节内容的价值之和。讨论部分不是为了让读者迅速从中获得答案,而是希望能帮助读者展开哲学思考。无论如何,在看到问题之后先停下来思考一番,再去翻看后面的讨论部分,会觉得更加有趣,问题本身也会显得更加有趣。伯特兰·罗素早已注意到,答案远不如问题重要。
2.千万不要像我的一个朋友那样,试图用逻辑和符号去分解这些问题。他差点把自己逼疯,这是理所当然的,现在他沦落到去北方的一所大学里教哲学,可怜的家伙。
3.最后,不要把这些问题生硬地套用在学生、孩子或自己的狗身上,更不要把整本书扔给他们,作为烦人的练习;因为只有渴望了解哲学的人才能更好地理解哲学,若是心不甘情不愿,甚至抱持着厌烦的态度,当然是学不好的。
我们可以从截然不同的角度来阅读《101个哲学问题》; 一种是常规的、偏学术的方法,即逐一解决问题,并吸收其中的要点;但我认为,使用这本书(甚至是所有哲学书)最好的方式,就是把阅读的过程视为一场哲学之旅,沿途中,你会看到并记录下许多新鲜的玩意儿,但不要立刻对它们展开研究,更不要被它们限制住。这也许是最好的选择。结束这样一场旅程之后,你会发现自己比先前知道得稍微多了那么一点点。当然,也可能知道得更少了但你终会发现,自己获得了许多新的知识。
选自《101个哲学问题》,(英)马丁·科恩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