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积贫积弱,任人宰割。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标志着人民军队的诞生。
我军的军旅歌曲初创于战争年代。回望人民军队走过的90多年的光辉历程,它像涓涓细流汇成滚滚江河,犹如战斗的冲锋号,立时代之潮头,唤民众之心声,壮民族之志气,化作了华夏儿女宝贵的精神财富!
为了致敬红色经典、汲取奋进力量,我们编著了这本《英雄旋律》。该书选取了20首当时社会影响巨大,且彰显大无畏革命气概的军旅歌曲,详细叙述了它的创作过程。这些歌曲紧扣时代脉搏,展现了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辉煌之路。一代代革命军人也正是唱着这些优秀的军歌,把自己淬炼成钢。
早在红军时期,那些闪耀着革命光辉的歌谣,主要以借曲填词为主,歌词浅显易懂。这些歌谣虽显稚嫩,但情感真挚。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诞生过程,充分说明了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有力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明之师的精神气质,生动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反映这个时期艰苦斗争生活的歌曲《娘子军连歌》,热情讴歌了红军战士奋起扛枪为人民的精神风貌;而歌曲《过雪山草地》将红军最壮烈最英勇的行军呈现出来,展现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壮志豪情。
抗日战争时期,军旅歌曲迎来第一个创作高潮。这些情绪激昂、悲壮有力又充满了革命必胜信念和乐观精神的战歌,鲜活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浴血奋战的伟大历史画卷。如《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游击队歌》《在太行山上》《保卫黄河》《八路军进行曲》《南泥湾》等一批优秀的军旅歌曲相继唱响。反映这个时代主题的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是一首展现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经典。
新中国成立后,军旅歌曲迎来第二个创作高潮。这个时期,《我是一个兵》《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为代表的作品,以朴素凝练的语言、铿锵的节奏、坚定的曲调,唱出了人民军队排山倒海的气势和坚不可摧的钢铁意志。《打靶归来》唱出了练兵比武的光荣与自豪,《战士第二故乡》表现了守岛军人心向祖国、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再见吧!妈妈》体现了革命战士保卫边疆、勇于献身的坚定决心。同时,这一时期的舞台、电影也很活跃,主题歌《红梅赞》讴歌了江姐为代表的一批英雄人物的铮铮铁骨和浩然正气;《怀念战友》唱出了革命同志之间的真挚情感。
改革开放时期,军旅歌曲迎来第三个创作高潮。这个时期,它在改革大潮中大放异彩,展现出强大的感染力、战斗力、鼓动性。这些优秀的军旅歌曲在统一全军思想、塑造钢铁意志、培育战斗精神等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它不仅振奋了军威,也鼓舞了军人的斗志。如《边关军魂》等作品表现了革命军人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与热爱,歌颂了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
进入新时代,军旅歌曲迎来第四个创作高潮。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这支雄师劲旅全面重塑、浴火重生。军旅歌曲的创作更加贴近部队官兵的生活现场,许多作品满腔热情地反映了当代火热的军营生活,展现了新时期我军建设的巨大成就和官兵的崭新精神风貌,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具有鲜明个性的军人形象。如《强军战歌》等作品以质朴流畅、富有青春气息的旋律,展现了人民军队过硬的思想作风和练兵备战的坚定意志。
今天,写着、唱着、听着这些充满战斗豪情的军旅歌曲,仍然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掩卷之余,我们也强烈地感受到许多音乐家对波澜壮阔的军队历史由衷的礼赞!此时此刻,让我们向创作这些不朽之作的音乐家们致敬!
何开余,宁波日报开发导刊副主编,记者,退伍军人。1980年11月入伍,中共党员,毕业于镇江船艇学院、陆军指挥学院,本科学历。历任步兵第60军180师538团战士,舟嵊要塞区船艇大队艇长、教导员等职,中校军衔。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2001年3月转业入宁波日报开发导刊编辑部,先后任记者、编辑、新闻采编室主任、副主编等职。共有3000多篇(幅)作品被军内外媒体采用,其中有20多篇(幅)作品在省级以上获奖。荣立三等功1次,并获第七届宁波市十大优秀新闻工作者提名奖。
何赛,2015年6月,毕业于绍兴文理学院。2015年8月,担任北仑区淮河小学语文老师。曾获绍兴文理学院人文社科类最高荣誉第四届明华人才奖学金的入围奖、北仑区教坛新秀。在《人民日报》《大众心理学》等报刊上发表作品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