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认为,从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三个学科的本旨看,社会学是重心,人类学是视野,民族学是根基,三者都研究人类社会及文化,都主张通过实地调查来进行研究,因而都属于广义的社会学,即大社会学,费孝通社会学强调的就是三者的融合。本书分六个部分,对费孝通的学术研究轨迹、费孝通重建与创新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的贡献、费孝通与中华文化、民族宗教学及新仁学进行了阐述与研究,尤其对费老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进行了阐述,并依据费孝通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推出文化多元通和模式,用以解释中华文化的多元性与通和性,得到学术界普遍认同。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国哲学与宗教学教学科研工作。主要著作:《<吕氏春秋>与<淮南子>思想研究》《中国宗教与文化》《中国道教》《儒学价值的新探索》《老子新说》《中国宗教通史》《宗教文艺民俗》等。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靠前儒联理事、国家图书馆国情咨询专家、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国家宗教事务局培训中心兼职教授等职。曾获全国很好教师称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缘起/001
费孝通一生学术轨迹简述/003
费孝通重建与创新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的贡献/009
一、把人类学纳人社会学,建设大社会学/012
二、费孝通创建了中国特色的民族社会学/014
三、费孝通的同事、助手研究中国民族学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成果述要/024
四、费孝通把社会学扩大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026
费孝通与中华文化多元通和生态模式/029
费孝通与民族宗教学/042
一、民族宗教学可运用的各种理论资源/048
二、民族宗教学构想/062
附1 发展边疆振兴中华/094
一、边疆发展是一个全局性的战略问题/095
二、边疆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096
三、边疆发展的几点思考与建议/099
附2 青海藏区寺院管理模式很好/106
附3 宗教文化生态中的政府责任/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