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启蒙教育经典读本,儿童教育的金钥匙
“蒙养之时,识字为先。”本书所收录的《三百千》《百家姓》《千字文》是国学启蒙教育三大经典教材,流传甚广。明代教育家吕坤曾建议:“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百家姓》,以便日用;《千字文》,亦有义理。”配合学习,逐步深入,能让儿童在认字过程中增长见闻、明白道理。附收《训蒙辑要》《教童子法》两种教法专著,呈现了古代儿童教育者关于儿童教学的真知灼见和宝贵方法,作为老师、家长的参考读物很有必要,有助于儿童启蒙教育的顺利进行。
◎难字注音,难词注义,逐句精译,典故详释,无障碍阅读
本书为“全译解说本”。正文分条列示,后附“译文”和“解说”,“译文”部分以白话文翻译本书正文,“解说”部分对正文中出现的疑难字词注音、注义,对历史背景、典故、地理、职官等进行详略得当的诠释,并对正文大意略作必要的疏通。为方便儿童识字、朗读,在《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译文解说前加入附带拼音的完整全文。全书体例基于儿童、青少年等传统文化初学者的阅读习惯和需求进行优化设计,清晰、统一,易于吸收。
◎深入浅出,修订增益,符合国学初学者的学习需求
两位译注者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多年来从事古籍整理、校勘、出版工作,学识深湛。本书三十年前曾经出版,当时即以译文、注释忠于原文,力求深入浅出而受到读者欢迎。本次修订再版时,两位译注者又结合今日读者的需求做了修订和增益,将不合适的注释、解说做了调整和完善。全书不做烦琐考证,以简明扼要的现代释读介绍古代文化知识,注意辨别传统文化的良莠,必要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很符合国学初学者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
◎识写汉字,打好基础,进阶学习国学启蒙经典
本书与《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组成国学启蒙经典进阶学习的系列读本。进阶学习是古代启蒙教育行之有效的经验,也是今天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可靠路径。包括儿童在内的传统文化初学者,可以由本书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识写汉字、打好基础,初步学习传统文化精粹,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再由《幼学琼林》了解古代社会,由《龙文鞭影》汲取历史典故,逐步深入。这样可以有效地积累传统文化基本知识,培养文言文与诗词阅读语感,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写作技巧、文化水平。
蒙学读物是中国古代儿童接受启蒙教育时的读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重视儿童教育。我们的老师、北京大学中文系倪其心教授对传统蒙学和蒙学经典深有研究。他曾教诲我们,从汉代起,适应普及教育的需要,民间出现并流行着的通俗文化识字课本如《仓颉篇》《急就章》之类,用七言韵语编辑社会生活百科知识,易记易通,利于传播。历代相沿发展,逐渐出现了一批实用、简括、稳定、适宜的儿童启蒙教学课本,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和方法,形成了古代普及文化教育的传统。在今天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这批经过历史淘汰而流传下来的蒙学课本有了新的用途、新的功能,即经过精心细致的整理,加以注释,予以今译,分析评介,可以使其成为普及传统文化知识的读物,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在老师的鼓励和支持下,我们选择经典蒙学著作《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及《龙文鞭影》进行标点、注释和翻译,不仅希望启蒙今天的儿童等低年龄段读者,还希望为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尽一份力。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中国古代以文字浅显、流传广泛著称的三种蒙学读物,所用汉字大多为常用字,识字功能明确,同时言简意丰,让儿童增长见闻知识,初步明白道理。早在明代,教育家吕坤在《社学要略》中便评论说:“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百家姓》,以便日用;《千字文》,亦有义理。”三种书各有所长,常常配合使用,相辅相成,为初步学习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三字经》的作者尚存争论,一般认为是南宋的王应麟,后世又有所增补。它是从最简单的“人”字教起的识字课本,但全文又从人性本善,论及五行自然、伦理道德、经典子书、历史兴亡、名人榜样,三字一句,朗朗上口,起到对儿童的人生观、世界观初步教育的作用。
《百家姓》是一种姓氏文化的识字教材,编于宋朝,因宋朝皇帝姓赵,故以“赵”姓起首,但著者已不可考。《百家姓》全文收录四百四十个姓氏,可以教会儿童辨识姓氏,使其具备日常社交能力;在给姓氏加上背景注释后,可以了解每个姓氏的起源和著名人物。
《千字文》是今存较早的完整的蒙学教材,编撰者是南朝梁的周兴嗣。此书原是贵族子弟的习字法帖,内容则包含广泛,大体叙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社会、文化的整体认识,强调学习者应遵循的伦理道德和应具有的品行修养。《千字文》用一千个不重复的字编成四字韵文,每句又意义完整、构思巧妙,所以清代大学者顾炎武称赞它“不独以文传,而又以其巧传”。
相较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和《龙文鞭影》的篇幅增多,知识趋杂。儿童在认识一定汉字的基础上,需要积累各方面的常用知识和写作技巧,此时阅读《幼学琼林》和《龙文鞭影》,可以为之后的精进奠定基础。
《幼学琼林》最初叫《幼学须知》,又有《成语考》《故事寻源》等名称,明末程登吉编撰,清代邹圣脉进行增补。其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社会风俗、典章制度、艺术文化、花木鸟兽、名物技艺等多方面,涵括了古代社会的常用词汇和基本知识,大致相当于古代知识百科。全书分为四卷,按类编排,每一类别中,首先阐述概念,进而介绍相关的常识、常用词汇,最后讲述有关的历史故事,其内容之广博、知识之全面、故事之有趣,非常符合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在文体方面,《幼学琼林》的句子字数长短不等,都是对偶的,这在古时候是为学习写作文章提供的基础训练,在今天则可供品味古文的雕琢对称之美。
《龙文鞭影》是一部以文史典故为主要内容的蒙学读本。其雏形《蒙养故事》由明代萧良有编成,明末清初杨臣诤将其补充订正为《龙文鞭影》,至清代刘有廉又为之删改增益。书名的寓意指“龙文,良马也,见鞭影则疾驰,不俟驱策而后腾骧也”,意为儿童读后,自己就知道上进。其突出特点是典故数量多、覆盖面广。全书收录了自上古时期到唐宋元明的上千个历史故事,种类齐全,不局限于传统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其中文史典故占比较大,注重故事性、趣味性、文学性,在文体上则四字一句,按平水韵编排,对诗歌写作进行启蒙。阅读此书,可以了解历史知识,积累文学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进阶学习是古代启蒙教育行之有效的经验,也是今天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可靠路径。包括儿童在内的传统文化初学者,由《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识写汉字、打好基础,由《幼学琼林》了解古代社会,由《龙文鞭影》汲取历史典故,逐步深入,可以快速有效地积累传统文化基本知识,培养文言文与诗词阅读语感,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写作技巧、文化水平。
蒙学教育需要经典的教材,也离不开优秀的教法。古代的儿童教育者根据当时的学生和教材情况,总结出很多教学经验和方法,对今天引导儿童和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仍有作用。为此我们还选译了清人石天基的《训蒙辑要》和王筠的《教童子法》两种蒙学教法专著,以供参考。
启蒙书首先是识字书,讲究简单易学,像《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的本文,长的一千多字,短的只有几百字,在古代,书中的字义主要依靠塾师讲解。自清代以来,这些蒙学教材也出现带注释的版本,而加上注释,它们更适合作为传统文化的普及读物来阅读。我们对这几部书,就选取或参考古人的注本及近人相关研究,根据每部书的不同特点,运用不同的整理方法,做了翻译和注释,总的思路是不做烦琐考证,而是以这几本书为依托,古今文本对照,以简明扼要的现代释读介绍古代文化知识。
本系列读物曾于三十年前出版,后浪出版公司认为这套书对于今天的读者仍有价值,提议再版。考虑到读者阅读习惯与需求的变化,在后浪同仁的支持下,本次新版做了相应的修订,完善了注释、解说,版式上也进行了必要的调整、规范和升级。
倪其心老师曾告诫我们,蒙学读本不同于文学著作,其实质为抽象的文字、成语词条的联缀。蒙学读本能否成为可读的读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理者的知识水平和表达能力。如今再版,我们铭记师训,尽量使译文、注释忠于原文,保证知识的准确性、语言符合现代表达和语法规范,力求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特别注意辨别传统文化的良莠,必要时加以正确的引导,让读者获得健康有益的阅读体验。希望读者对书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不吝指正。
译注者
凡例
一、《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正文以清同治六年(1867)三益堂刻《徐氏三种》本为底本,并参校通行本。《训蒙辑要》《教童子法》俱以清末刻本为底本。
二、在《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译文解说前加入带拼音的完整全文,以便读者诵记。
三、为了方便读者阅读领会,本书正文分条列示,正文后附“译文”和“解说”两部分,是为“全译解说本”。
四、“译文”部分系以白话文翻译本书正文。“解说”部分,大体是对正文中出现的疑难字词,以及历史背景、典故、地理、职官等进行诠释,必要时并对正文大意略作疏通。相同条目原则上只注一次,但有时个别条目相隔较远,含义各有侧重,则互见或另注。为醒目起见,各条“解说”前以◎标识。
五、本书译文及解说部分,曾参阅各种古注或近人研究、考证书籍或文章,为免烦琐,不再一一著录,非敢掠美,统致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