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五个部分对中国社会组织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成功案例进行了梳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云山保护等机构在生态系统与物种保护方面的案例。第二部分介绍了美境自然、洪湖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在保护地保护与恢复方面的案例。第三部分介绍了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自然之友等在宣传教育与意识提升方面的案例。第四部分介绍了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等组织推动公众参与保护方面的案例。第五部分介绍了绿化基金会、合一绿学院等机构在政策与技术支撑方面的案例。
第1章 生态系统与物种保护
【案例1-1】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发动志愿者“护飞”迁徙鸟类
【案例1-2】云山保护架起长臂猿科研与保护的桥梁
【案例1-3】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开展兰科植物保护
【案例1-4】老君山志愿者协会通过多种方式筹资保护滇金丝猴
【案例1-5】红树林基金会修复鱼塘提升鸟类多样性
【案例1-6】质兰基金会聚焦非明星亟须保护物种开展小额项目资助
【案例1-7】雪豹保护网络开展单一物种协同保护行动
【案例1-8】云南绿色基金会建立生物多样性合作机制
【案例1-9】老牛基金会通过合作项目恢复与保护半干旱区生态系统
第2章 保护地保护与恢复
【案例2-1】美境自然建立社区保护地恢复碎片化生态系统
【案例2-2】洪湖市针对特有问题成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
【案例2-3】中国绿发会推行“绿会保护地”体系建设活动
【案例2-4】绿色江河在长江源地区开展调研填补空白
【案例2-5】23家机构发起“保护地联盟”推动建立公益保护地
【案例2-6】委托管理——公益机构参与自然保护地管理新模式
【案例2-7】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调动民间组织保护候鸟栖息地
【案例2-8】“山水”推动保护地周边居民成为生物多样性守护者
【案例2-9】社会组织合作推动大马哈鱼资源可持续利用
第3章 宣传教育与意识提升
【案例3-1】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通过游戏形式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
【案例3-2】自然之友建立盖娅自然学校以提升公众意识
【案例3-3】三江源基金会根据当地需求和特点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
【案例3-4】长沙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围绕青少年意识提升打造品牌活动
【案例3-5】深圳市观鸟协会结合观鸟活动获得数据
【案例3-6】智渔利用供应链促进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案例3-7】“互联网+专家”模式普及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提升保护意识
第4章 推动公众参与
【案例4-1】社会组织通力举办“劲草嘉年华”品牌活动保护生物多样性
【案例4-2】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联合出资公司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
【案例4-3】桃花源基金会吸引公众人物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
【案例4-4】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与私营部门合作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
【案例4-5】农民自发成立协会保护生物多样性
【案例4-6】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通过牧民社区协议保护三江源生物多样性
【案例4-7】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持续在境外开展社区协议保护项目
第5章 政策与技术支撑
【案例5-1】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开展政策建议项目支持政府决策
【案例5-2】自然之友采用公益诉讼等方式保护生物多样性
【案例5-3】北京巧女公益基金会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技术支撑
【案例5-4】绿化基金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中重视科学研究
【案例5-5】合一绿学院通过在线平台为志愿者和草根组织提供技术支持
【案例5-6】万科公益基金会通过固化工作模式保护生物多样性
【案例5-7】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运用科技手段拯救濒危野生药用植物
【案例5-8】雪联保护中心与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管理局合作开展调查补充黑颈鹤数据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