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磐安,先人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存,那些古韵悠远、景观独特的古村落,便是岁月的见证、乡愁的寄托。
每一个古村落,每一幢古建筑,都有一段曲折的历史,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那里的古街小巷、老屋祠堂,那里的雕梁画栋、碑刻牌匾,那里的井台池塘、泥灶家什,都刻录着旧时光的记忆,携带着老家园的温情……
大山里的磐安,先人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存,那些古韵悠远、景观独特的古村落,便是岁月的见证、乡愁的寄托。
每一个古村落,每一幢古建筑,都有一段曲折的历史,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那里的古街小巷、老屋祠堂,那里的雕梁画栋、碑刻牌匾,那里的井台池塘、泥灶家什,都刻录着旧时光的记忆,携带着老家园的温情。
别看磐安地处群山之间,别看磐安建制时间短,这里避世入世的隐逸通达,这里历史文化的丰韵深厚,在古村落中折射出来,历经千百年时光,它们依然静静地守护在大山里。别样的厚重和精彩,吸引了世人惊羡的目光,且让我们来领略下古村落的神韵。
东晋道士许逊游历到玉山一带传播道教文化,见当地茶树遍布山野,茶农为茶叶堆积成山卖不出去而发愁,就留住下来,潜心与茶农一起改进茶叶加工工艺,制成了“婺州东白”,玉山茶因此名声大振,四方茶商纷至沓来。人们为纪念许逊,在玉山古茶场设立茶神庙纪念他的功绩,视他为当地“茶神”,尊称为“真君大帝”。如今古茶场所在地马塘村已被评为“省文化示范村”,并规划建设古茶场文化小镇。
南梁昭明太子萧统因避谗言诬陷而隐居磐安,在根溪、王隐坑(今安文镇王隐坑村,据传,村名中的王指的就是萧统)、大盘等地居住,潜心编写《昭明文选》,教民种药治病,后人奉之为“药祖”。而今,大盘山周边各村庄仍建有昭明庙,文入学士、乡间民众四时八节常往祭之。
唐武宗年间,嘉州夹江尉羊愔“弃官微服游于括苍缙云”“幽栖于皿川”(今双峰乡大皿村),每日只身入深山采药并寻仙访道,发现并食用野生香菇后,神清气爽,遂加以移植。长年食菇后,“须发如漆,年老童颜,行走步轻如飞,饮酒三斗不醉”,后人以“菇仙”尊之。羊愔后裔在皿溪畔休养生息,形成了一个较大规模的羊姓族人聚居地,大皿村被称为“中华羊氏第一村”,获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宋建炎四年,金兵南侵,孔子四十八世裔孙孔端躬与父评事若钧、伯中奉大夫若传、兄衍圣公端友等护驾南渡,道经永康榉川(今盘峰乡榉溪村),值父若钧病逝,遂葬父于钟山之后坞。时端躬目睹朝廷昏庸腐败,无意为官,况父卒守节,决意以草木为伴,耕读为生,隐居山川,承先志建山庄古寨“南宗厥里”。由此始,孔端躬谓婺州南宗之始祖,其子孙繁衍兴盛。目前,榉溪村已成为江南孔子后裔最大的聚居地,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人们称之为“中国第三圣地”。
茶神、药祖、菇仙、文宗,村在,庙在,遗迹在,就凭这些青史留名、百姓称颂的人物,你就想象得出活在流光里的古村落,承载着多么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历史信息。一个古村落就是一个小社会,这里面凝结着山水文化、宗族文化、耕读文化、商贸文化、民俗文化等众多传统文化基因,留住了古村落就留住了记忆中的乡愁,就留住了传统文化的根与魂。
马塘、王隐坑、大皿、榉溪等村,仅仅是磐安363个行政村中的几个代表。磐安自古有“界三郡而邻五邑”之称,农耕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在青山绿水间散落着一大批古色古香、千姿百态的古村落。全县确定了25个重点保护村落,包括宋代理学名家蔡元定之子蔡渊避祸、游学,后定居在此的双溪乡梓誉村,朱熹题写的“理学名宗”的匾额仍高挂在蔡氏宗祠内;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四世孙周铭为始祖,以“乌石古民居”为主要特色的胡宅乡横路村;元朝民族英雄杨镇龙在玉山聚众12万杀马祭天,建立大兴国,其遗址古时称临泽,今之林宅村。这些古村落或依山而建,或傍水而卧,在空间布局、匠作技艺、建筑选材上与自然山水和人文传统交相辉映、相融相生。这些村落如同镶嵌在磐安秀美大地上的一颗颗“明珠”,构成了“无一处不可以成诗、无一处不可以入画”的乡村田园画卷。
近年来,磐安县坚持把保护传统村落、传承历史记忆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开展了古村落普查活动,高起点编制了《历史文化村落保护规划》,对古建筑比较集中的村予以重点保护,突出保持原真性和整体性,尽可能以最少、最自然、最不经意的人工干预保持乡村风貌、维持乡村风情、彰显地方特色。保护古村落成为践行“两山”思想、推进“两美磐安”建设的现实选择和自觉行动。目前,磐安县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1个(盘峰乡榉溪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4个(尖山镇管头村、胡宅乡横路村、双峰乡大皿村、双溪乡梓誉村)、中国传统村落6个(盘峰乡榉溪村、双溪乡梓誉村、胡宅乡横路村、尖山镇管头村、尖山镇里岙村、冷水镇朱山村)、省级传统村落2个(安文镇墨林村、九和乡三水潭村)。
桑梓誉重
万峰深处的理学名宗陈新森
寻道梓誉姚徐刚
等候一场雨胡海燕
梓誉印象曹香玲
理学寻踪
这是一条自南宋而来的溪范泽木
一支久远的歌周梅玲
翻越顾岭是吾乡郑锦霞
山水梓誉虞彩虹
襟水琴山
人自在,门自在李宝山
一个人和一个村庄虞彩虹
重游梓誉丹淡
九月来喜清泠梨花
梓誉遗珠
从“烧夜火”说起蔡琪羿
挑柴挑来的媳妇李美丹
附录:梓誉十景诗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