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本次调研活动的最终成果,包括总报告、问卷分析报告和专题报告,以风险视角透视新发展阶段的企业成本特征,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明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同时,提出了“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的支柱”的重要判断,充分彰显出财政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之中的地位与作用。
强调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是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联系的。在改革开放初期,政府的作用是促进改革和开放,财政改革主要是推动政府职能转换、改进政府与市场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进入新的阶段、国家实力逐渐增强以及大国财政使命的提出,财政在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日趋多样化、全方位,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社会结构及其整个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极大变化,社会成员利益关系变得复杂起来。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这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对于财政在国家治理中作用的发挥是一个新的考验。改革开放初期,财政政策着眼于关注国内,对于国际环境关注不多,现在财政政策的一举一动都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改革开放初期,财政主要解决温饱问题,经济建设成为财政工作的突出任务,现在财政既要解决发展问题,又要解决改革问题,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文明要协同发展;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和地方财政实力虽然都较弱,但地方政府债务也少,现在国家财政实力快速扩张过程中也面临着地方政府债务特别是或有债务快速扩张的问题,财政自身可持续性发展面临挑战。
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正在发生多维变化。改革开放初期,财政主要从经济维度发挥国家治理基础性作用,主要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经济社会转型、利益关系多元化背景下,财政要从多维度支撑国家治理:既有国家与市场的维度,也有国家与社会(个人)的维度,以及公共部门内部(包括中央与地方、政府部门之间)的维度。
随着财政发挥作用的多维变化,财政理念也随之发生变化。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在市场失灵的领域提供公共服务;随着时代的进步,政府承担的各种责任(城镇化、养老、医疗、教育、环境保护等)在不断增加,在政府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呼之欲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打破了传统主流经济学、财政学的基本看法:政府与市场是水火不相容的,二者是对立的;公共服务领域是市场失灵的领域,只能由政府来干。过去注重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分工,现阶段则注重在分工基础上的合作。政府与市场关系需要进行再改革,一些新的问题又随之产生:在多元主体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如何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如何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如何理顺政府内部如中央和地方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等。财政全方位、深层次嵌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中,带来了许多需要用全新理论诠释的问题,也考验着各方面的智慧。
面对新阶段、新形势和新任务,财政如何有效支撑和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更需要新思路、新思想,财政智库或财政思想库也应运而生。可以说,财政智库是财政有效支撑和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思想源泉,也是点亮财政作用于国家治理的“智慧之灯”。发达国家在财政现代化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财政智库的作用功不可没。要发挥好财政作为国家治理基础与重要支柱的职能作用,财政智库的基础性作用更是不可替代。
第一,财政智库是推进国家治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的重要支撑。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破解财政改革发展稳定难题和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迫切需要健全中国特色的财政决策支撑体系,大力加强财政智库建设,以财政科学咨询支撑财政治理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以财政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
第二,财政智库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历程,智库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建立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体系,必须切实加强中国特色新型财政智库建设,充分发挥智库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中国特色新型财政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等硬实力提高的进程,也是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对外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树立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和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走向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迫切需要发挥中国特色财政新型智库在公共外交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财经和公共事务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
正是考虑到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资源,考虑到我国智库发展面临的各种瓶颈,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强智库建设整体规划和科学布局,统筹整合现有智库优质资源,重点建设50N100个国家急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专业化高端智库。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的前身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财科所),于1956年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而成立,2016年2月正式更名。60年前财科所成立之初,就定位为政府部门的政策咨询机构,以探索我国财政经济问题和培养财政、会计专门人才为己任,为党中央和国务院中心工作服务,为财政经济发展的现实服务。为此,一代又一代财政科研人员为我国财政科研事业做出重要贡献。60年后的今天,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正致力于转型、创新,努力创建一流新型智库。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简称“财科院”)是财政部直属科研事业单位,担负着财经理论与政策研究、财经改革与发展决策咨询,以及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
财科院的前身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于1956年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财政部应成立专门机构、加强财政经济问题研究的指示而设立。2016年,经财政部同意、中编办批准,正式更名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下设12个研究中心,并设有研究生院,培养财政学、会计学专业的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研究生。65年来,财科院秉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风,致力于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为财政经济改革与发展现实服务,潜心研究,谏言咨政,成为我国重要的财经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目前,财科院正在为打造高端新型智库而努力。
2021年企业成本调研总报告:以风险视角透视新发展阶段的企业成本特征及我们的建议
一、企业成本现状如何?有什么新情况和新变化?
二、为何政府连续多年出台减负政策,企业仍然感觉成本压力大?
三、新发展阶段哪些成本是趋势性上升,哪些成本是趋势性下降?
四、新发展阶段面临哪些风险挑战?风险是如何转化为成本的?
五、提升治理效能,降低风险成本
2021年企业成本问卷调查分析报告:疫情背景下的企业成本及其运行状况
一、问卷调查结果概况
二、企业生产经营及成本情况分析
三、企业人工成本、物流成本及原材料成本分析
四、企业融资成本分析
五、企业税费成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