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异手记:人类、自然和气候变化(比尔?盖茨的气候对谈人,普利策奖得主的首发之作,人文与社会译丛)
定 价:58 元
我们的世界正在因为人类的活动变暖,其迹象已不容忽视,其灾难性后果也使得行动变得刻不容缓。普利策奖得主、《纽约客》特约撰稿人伊丽莎白?科尔伯特用一线的报道和科学的数据,从极北之地、海滨城市、深山野林和科研机构传来了气候灾难的确凿信息:永冻土在升温,冰川在消融,海洋在酸化,物种在迁徙。忧心忡忡的科学家群体已经达成一致意见,然而普通民众尚未警醒。本书自出版以来,与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一道改变了人类对全球变暖的认知,促使各国政府和社会团体展开行动,也激励着有觉悟的个体践行更环保的生活,它因此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寂静的春天》。
每个不承认全球变暖的人,都是对真相视而不见的人由于气候变化本身的滞后性和局部差异,全球变暖概念自提出之日起便争议不断。不愿为保护环境而牺牲自身利益的政府机构和能源企业不断地支持各种反对理论,在群众之间散播怀疑的情绪。但是在科学群体之间,气候变化主要由人类导致的判断从来都不存在争议。随着21世纪20年代的进展,气候变化的后果正在变得越来越突出。极端高温、频发干旱以及冰川消融的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任何否认全球变暖的人,都站在了科学的对立面。本书作者运用一线报道和科学数据,吹响了气候变化的哨声,警醒世人正视这一真相,并在为时太晚之前展开行动。它和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一道改变了人类对全球变暖的认知,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寂静的春天》。普利策奖得主的首发之作,比尔?盖茨的气候对谈人伊丽莎白?科尔伯特凭借关注物种危机的《大灭绝时代》荣获2015年普利策非虚构作品奖,《灾异手记》是她在环境话题的首发之作,她凭借收录其中的文章荣获2005年美国全国期刊奖。后续作品接连获得巴拉克?奥巴马、阿尔?戈尔和比尔?盖茨的推荐。2021年,比尔?盖茨出版新书《如何避免一场气候灾难》,继预言全球疫情后,再次高瞻远瞩地预言气候灾难。他邀请本书作者伊丽莎白?科尔伯特进行对谈,分享当今人类所面对的严峻气候议题,它必将成为下一个十年中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全球议题。内容与时俱进补,增补更新气候变化的新数据2015年,作者将后续发表在《纽约客》上的三篇文章收录在新版中,对全球变暖的进一步恶化提供了新的科学证据和应对政策。中文版《灾异手记》收录新版的全部内容,并且根据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增添了注释和单位换算,帮助读者更为主观地感受气候变化的彻底性。
前 言如果有机会入住北极饭店的话,那么你会发现,除了观察眼前不断漂过的冰山,几乎没有其他事情可做。这家饭店坐落于格陵兰岛西海岸的伊路利萨特,纬度比北极圈还要高4度。冰山群产生于绵长且流动迅速的雅各布港冰川的末端,离此约50英里。这些冰山先是顺着一个峡湾漂流而下,随后又通过一个出口开阔的海湾,如果长久不化,它们最终将汇入北大西洋。(泰坦尼克号当年遭遇的冰山很可能就是顺着上述路线漂流的。)对于下榻北极饭店的观光客来说,冰山群是一道足够震撼的风景:美丽与恐怖之感同等强烈。它们揭示了自然的广袤和人类的渺小。当然,对于那些长期居住在伊路利萨特的格陵兰岛本地人、欧洲导游和美国科学家来说,如今的冰山群有了另一重意义。自20世纪90年代晚期开始,雅各布港冰川的流动速度已经加倍。在此进程中,冰川的高度以每年约50英尺的速度迅速降低;与此同时,冰裂线(the calving front)也后撤了数英里。由此,尽管冰山群依然宏伟壮观,但当地人如今关注的已再不是它们的伟岸或巨大,而是它们令人不安的衰减。你再也看不到大的冰山群了。伊路利萨特的市议会议员耶雷米亚斯?詹森对我说。春末的一个下午,我们一起在北极饭店的大厅里喝咖啡。窗外雾蒙蒙的,冰山群看上去像是从雾中生长出来似的。这几年的天气很是反常,你能看到许多奇怪的变化。这是一本观察地球变化的书。其前身为我于2005年春季为《纽约客》杂志撰写的三篇文章,其目标与原先的系列文章完全一致,即尽可能生动地传达出全球变暖的现实。本书开头几章的故事都发生在北极圈附近或是北极圈内,比如阿拉斯加的戴德霍斯、雷克雅未克郊外的农村,还有格陵兰岛冰原上的瑞士营考察站。我去上述地方皆是出于新闻工作者的惯常缘由:或是因为有人邀请我随访探险活动,或是因为有人允许我搭乘直升机,或是因为有人在电话里听起来非常有趣。上述理由对接下来几个章节的地点选择也仍然有效。无论是决定去英格兰北部追踪蝴蝶,还是去荷兰参观漂浮的房子,都是如此。全球变暖的影响如此之广,我可以访问的地方不说数以千计,也有数以百计(从西伯利亚到奥地利的阿尔卑斯山脉,从大堡礁到南非的灌木群),从中记录下它的影响。这些不同的选择,也许在叙述细节上各不相同,但结论将是一致的。人类不是第一个使大气发生改变的物种,那一殊荣属于20亿年前最先开始光合作用的细菌。但我们是第一个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思考的物种。人们利用计算机针对地球气候做出的模型表明,一个危险的临界点正在逼近。越过它很容易,越过之后再想要全身而退却几乎是不可能的。本书第二部分探讨的是科学与全球变暖的政治学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我们已经知道的东西和我们拒绝知道的东西之间的复杂关系。我希望每个人都来读这本书,不仅仅是那些密切关注最新气候资讯的人,也包括那些喜欢忽略此类消息的人。无论是好是坏(多半是后者),全球变暖都是个涉及面很广的问题,大量的相关数据可能令人望而生畏。我在避免过度简化的基础上试图呈现出基本的事实。与此同时,我也努力将科学理论探讨的比重降到了最低,尽可能充分运用描述来向读者传达那些生死攸关的危急现实。
伊丽莎白·科尔伯特(Elizabeth Kolbert,1961 ),美国记者,《纽约客》特约撰稿人和环境评论员。常年行走在世界环境变化的报道一线,以惊心动魄的文字和严谨科学的考据,为世人传来冰川消融、物种灭绝和气候变迁的消息。因收录在《灾异手记》中的全球变暖系列报道获美国全国期刊奖,因《大灭绝时代》获普利策非虚构作品奖。她与比尔·盖茨和阿尔·戈尔一起,位列我们这个时代重要的环境观察员和行动者。
序言第一部分 自然第一章 阿拉斯加的希什马廖夫村第二章 更温暖的天空下第三章 冰川之下第四章 蝴蝶和蟾蜍第二部分 人类第五章 阿卡德诅咒第六章 漂浮的房子第七章 一切照旧第八章 京都之后第九章 佛蒙特州的伯林顿第十章 人类世的人类第三部分 时间第十一章 又过十年第十二章 变暗的海洋第十三章 非常规原油第十四章 风中的岛屿延伸阅读气候年表致谢参考文献和注释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