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是科学合理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必要工作,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规划新境遇丛书: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规划编制内容和编制程序,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评估、需求预测,城市地下空间总体布局与形态,城市地下交通规划、公共服务空间规划、市政设施规划、物流系统规划,城市居住区地下空间规划,历史文化保护下的地下空间开发,城市地下空间综合防灾等。
《城市规划新境遇丛书: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可供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城市建设人员阅读,也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学习、参考。
1 绪论
1.1 城市空间与城市地下空间
1.2 城市规划与地下空间规划
1.3 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1.3.1 节约城市土地资源
1.3.2 节约城市能源、水资源
1.3.3 缓解城市发展中的各种矛盾
本章注释
2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发展综述
2.1 国内外地下空间规划理论与方法
2.2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和需求量研究
2.2.1 国外研究成果及实践
2.2.2 国内研究成果和实践
2.3 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后发优势
2.3.1 城市地下空间具有后发居上的可能性
2.3.2 后发优势的经济与政府背景
2.3.3 影响后发优势的现实因素及对策
本章注释
3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3.1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任务和原则
3.1.1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任务
3.1.2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原则
3.2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
3.2.1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基本内容
3.2.2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特点
3.3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调查研究与基础资料
3.4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重点和期限划分
3.5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章注释
4 地下空间资源评估
4.1 地下空间资源评估目的与意义
4.2 评估理论与方法
4.3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4.4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数量计算模型
4.4.1 城市地面建筑物下地下空间资源计算模型
4.4.2 城市道路、广场下地下空间开发模型
4.4.3 城市绿地地下空间开发模型
4.4.4 城市水体下地下空间开发模型
4.4.5 城市高地、山体地下空间开发模型
4.4.6 城市其他情况的地下空间开发模型
4.5 案例解析:无锡市主城区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评估
4.5.1 评估的范围与区域划分
4.5.2 基本地质环境情况
4.5.3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质量评估
4.6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数量计算
4.7 无锡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结论与建议
4.7.1 评估结论
4.7.2 地下空间资源的配置和重点发展区域
本章注释
5 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预测
5.1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目的
5.2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意义
5.2.1 有利于构筑资源节约型和谐城市
5.2.2 有利于打造布局紧凑型立体城市
5.2.3 有利于创建环境友好型宜居城市
5.3 地下空间需求预测理论
5.4 层次分析法需求预测的理论与方法
5.4.1 研究总体思路
5.4.2 需求概念分析
5.4.3 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5.4.4 需求影响要素分析
5.4.5 需求模型的建立
5.4.6 需求预测的计算
5.5 案例分析:武汉市主城区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量预测
本章注释
6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布局与形态
7 城市地下交通规划
8 地下公共服务空间规划
9 地下市政设施规划
10 城市地下物流系统规划
11 城市居住区地下空间规划
12 历史文化保护下的地下空间开发
13 城市地下空间综合防灾
全书参考文献
4)地上地下关系
地上与地下空间的相互连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两条重要的商业街,一个是地上,一个是地下,将它们按一定的方式联系起来,地下是每小时6000人的人流,上下相连的外部街道,几乎也是每小时6000人,要很成功地做到这一点实际上是很难的。
地下空间出入口的设置对商业设施及人流量也会产生影响。出入口的设计对人流的分布影响很大,尤其是某些入口争去了人流,商业设施因此获益。在这些街道里不仅有很大的人流,而且商业的营业额也会很大,所以商业街上店铺的租金很高。
当一个郊区地铁线经过某个地方,由于地下的改造而使地面发生变化。将街区改成行人专用之后,与地下行人通道体系相连,如设一个自动扶梯,可以产生很大的人流,对这个地区的商业产生很好的影响,但同时会使旁边的街区很冷清。地铁站的出人口沿地面步行流线和地面物业业态分布进行设置,地铁站建成后,更容易把行人吸引到了某一条街,而不是平均地分配到几条街。
相互叠加的运动体系的结果是在某些连接处形成高密度人流。使用
地下通道的人,根据不同的人流量有不一样的选择,但是都比地面要多。由于地面与地下建筑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蒙特利尔地下城将地下的行人步行街和地上的交通网络联系在一起,通过地下通道的建筑直接穿越了市中心街面上的重重障碍直达目的地。
行人一般还会受到空间引导的影响,如果说行人可以在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之间穿行无碍,行人在地下会与在地上的感觉一致,这样真正成功做到了地下建筑对地面建筑的外延。
5)与城市步行系统的关系
地下步行系统与地面、高架步行系统分工合作共同构成城市步行系统。它们之间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取代、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各具特色、相互配合,共同服务行人。地面步行系统是一种基本的步行系统,不可能完全被取代,但不可能无车流干扰的完全连续,且气候不良时也不能有效使用。高架步行系统具有造价低,能够获得自然景观等优点,但也具有影响城市景观和抗震性能低,倒塌后易形成地面疏散障碍的缺点。地下步行系统具有防灾性能高,恒温节能,缩短地铁站与建筑物之间距离,增加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优点,但具有缺乏自然,造价较高的缺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