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时期, 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既是革命实践的需要, 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红色中华》作为党和中华苏维埃政府的机关报, 契合了历史要求, 必然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承担相应的历史使命。书稿以《红色中华》为基本研究文本, 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旨归, 从苏区特殊时代环境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构成的现实要求出发, 系统探讨《红色中华》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客体、载体和主要成效, 科学总结蕴藏其中的历史经验以及启示。
江西师范大学教师,江西师范大学历史学本科、中国史专业硕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主持完成的课题有:1、主持完成校管课题《高校党委统战部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参与完成校管课题《贯彻落实统战工作会议精神中的成绩、经验、问题和对策研究》
2、主持完成校管德育(文化)专项课题《高校党外人士政治思想工作研究》
3、参与完成江西省省会科学研究规划“十一五”一般项目《社会工作介入与村级治理机制的创新》
4、参与完成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2011年)规划项目《江西省廉政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5、主持完成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十二五”(2014年)一般项目《党内监督与国教有效治理关系研究》
6、参与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7.主持完成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十三五”青马项目《<红色中华>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发表论文有:1、《论高校统战工作在“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第二作者
2、《论民主党派成员参政的方式与渠道》,《理论导报》2006年第10期,第二作者
3、《加大力度 培养选拔新一代党外干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第二作者
4、《社会转型与中国特色的政党政治建构》,《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第二作者
5、《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第二作者
6、《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统战工作的发展及其启示》,《党史文苑》2009年第2期,第一作者
7、《建国以来中共统战工作的经验教训》,《广东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第二作者
8、《风险岗位廉能管理是推进高校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有效途径》,《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第三作者
9、《新形势下高校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第二作者
10、《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思考》,《廉政文化研究》2012年第6期,第二作者
11.《红色中华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论纲》,《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4期,第二作者
12.《<红色中华>传播列宁主义的经营及其启示》,《江西省社会科学》,2019年第12期,第一作者
绪 论
第一章 《红色中华》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契合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必然性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客观需要
二、报刊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作用
(一)经典作家对报刊作用的论述
(二)经典作家关于报刊传播马克思主义作用的论述
(三)中共早期利用报刊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
三、《红色中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优势
(一)刊物的宗旨与发行的优势
(二)栏目的通俗与报道的特色化
第二章 《红色中华》凝聚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力量
一、组织机构
(一)党的中央组织机构
(二)苏维埃政府部门
(三)红色中华编委
二、干部群体
(一)中央领导人
(二)中央政府各部委领导
(三)苏区基层干部和红军指战员
三、《红色中华》的新闻工作者
(一)报纸编辑
(二)记者与通讯员
第三章 《红色中华》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
一、《红色中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学说的介绍
(一)《红色中华》对马克思及其学说的介绍
(二)《红色中华》对列宁主义的介绍
(三)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学说介绍的评价
二、《红色中华》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红色中华》对武装斗争理论的传播
(二)《红色中华》对革命道路理论的传播
(三)《红色中华》对统一战线思想的传播
(四)《红色中华》对党的建设理论的传播
(五)关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评价
三、《红色中华》对共产国际指导意见与苏俄建设成就的宣传
(一)《红色中华》对共产国际指导意见的宣传
(二)《红色中华》对苏俄建设成就的宣传
(三)关于共产国际指导意见与苏俄建设成就宣传的评价
四、《红色中华》对苏区革命实践的报道
(一)《红色中华》对革命形势的报道
(二)《红色中华》对革命政策的报道
(三)《红色中华》对革命斗争经验的报道
(四) 关于苏区革命实践报道的评价
第四章 《红色中华》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途径
一、多样化的载体形式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一)通讯报道: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体裁
(二)行政性文章: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体裁
(三)文艺作品: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体裁
二、多种策略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一)编读互动机制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二)抓住纪念节日契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三)宣传先进典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四)对政策的反复宣传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第五章 《红色中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成效
一、《红色中华》提升了干部群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水平
(一)广泛宣传了马克思主义
(二)激发了苏区干部群众的革命热情
(三)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能力
二、《红色中华》促进了无产阶级革命新风尚的形成
(一)人的素质得到大幅度提升
(二)社会风俗得到改善
三、《红色中华》推进了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体系的构建
(一)语言表述的通俗化
(二)语言风格的形象化
(三)语言表达的生活化
第六章 《红色中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经验与启示
一、《红色中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历史经验
(一)围绕中心任务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二)采取多种策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三)运用大众语言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四)把握办报方针和定位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五)坚持人民立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二、《红色中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局限及主要原因
(一)《红色中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局限
(二)《红色中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足的原因
三、《红色中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当代启示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二)重视报刊网络新媒体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重要作用
(三)增强新闻宣传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四)遵循规律提升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效果
(五)尊重人民增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获得感
结 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