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态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中的独特的学术视野。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祸活态传承”的规律,对建立科学的保护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书着眼于钧瓷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并以传承为主线,剖析钧瓷传统制作技艺中传承何来,传承何在,传承何往等诸多问题及答案。本书通过对禹州钧瓷技艺传承历史、传承环境、传承内容、传承形式、传承现状的研究,寻求钧瓷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与发展的内在规律。本书适合于艺术学、美术学、设计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陶瓷研究等领域的研究者、学者,以及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钧瓷爱好者等阅读参考。
谢一菡,北京印刷学院,艺术理论部主任 讲师,谢一菡,文学学士、哲学硕士、艺术学博士、设计学博士后。
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保护研究。曾经荣获市级优秀文艺成果奖特等奖,硕士论文收录马哲优秀毕业论文库,优秀博士论文。担任宋代钧瓷官窑研究所顾问、宋元钧瓷标本博物馆顾问、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钧瓷类评审,钧瓷著作《中国钧瓷美学》获得“中国钧瓷优秀图书”。
《文化遗产概论》课程获得校文科基本功大赛一等奖、zui佳教案奖、zui佳展示奖;北京市基本功大赛三等奖、zui佳教案奖。
导论 001
一、钧瓷价值的独特性与唯一性 002
二、钧瓷烧制技艺在当代的活态传承 003
三、钧瓷烧制技艺的传承载体——“人” 003
四、钧瓷烧制技艺的整体性研究 004
第一章 钧瓷烧制技艺的传承历史 005
第一节 钧瓷的起源 006
一、继承:钧瓷与北方青瓷的传承关系 008
二、借鉴:其他瓷种对钧瓷的影响 009
三、创新:以变求生 011
第二节 钧瓷的历史沿革 012
一、宋代:皇家审美,鼎盛辉煌 012
二、金元时期:经世致用,扩展成系 015
三、明清时期:衰落凋敝,日渐式微 017
四、晚清民国:星火燎原,萌芽复苏 020
第二章 钧瓷烧制技艺的传承环境 023
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钧瓷烧制技艺传承的影响 024
一、自然环境与古窑址分布的关系 024
二、自然环境的改变对钧瓷烧制技艺的影响 027
第二节 人文环境对钧瓷烧制技艺传承的影响 028
一、政治环境对钧瓷烧制技艺传承的影响 029
二、文化环境对钧瓷烧制技艺传承的影响 030
第三章 钧瓷烧制技艺的传承内容 035
第一节 钧瓷烧制技艺概述 036
一、对“技艺”的解读 036
二、钧瓷烧制技艺传承内容的划分方式 037
三、钧瓷烧制技艺传承内容的基本特征 038
第二节 钧瓷烧制技艺的基本工艺流程 041
一、钧瓷烧制技艺的七十二道工序 041
二、当代对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取舍 043
第三节 传承人的个体经验 063
一、理念的传承 063
二、造型的传承 065
三、窑炉的传承 069
四、釉色的传承 073
第四章 钧瓷烧制技艺的传承方式 077
第一节 血缘传承 078
一、血缘传承的形成因素 078
二、血缘传承的特点 079
三、血缘传承的类型 080
四、影响家族传承的若干因素 082
第二节 业缘传承 085
一、当代业缘传承的历史背景 086
二、业缘传承的主要特征 088
三、业缘传承面临的困境 090
第三节 地缘传承 093
一、地缘传承的历史背景 093
二、地缘传承存在的问题 094
第四节 教育传承 095
一、教育传承的社会背景 095
二、高等院校在教育传承中的优势与不足 096
三、教育传承的其他形式 102
第五章 钧瓷烧制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105
第一节 钧瓷烧制技艺的传承现状 106
一、传承现状 106
二、保护现状 112
三、存在的问题 117
第二节 对钧瓷烧制技艺传承前景的思考 117
一、对实践模式的思考 118
二、对传承人队伍建设的思考 124
三、对保护方式的思考 126
四、对传承理念的思考 130
参考文献 139
附录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钧瓷烧制技艺)名录 142
附录二 钧瓷制作技艺血缘传承一览表 143
附录三 钧瓷制作技艺业缘传承一览表 145
附录四 钧瓷传统制作技艺教育传承一览表 146